文/史蒂芬.蓋斯
生命是流動的,如何應付死板的目標
正如水沒有固定形態,戰爭也沒有固定局勢;能按照敵人情況調整戰術而取勝的人,可以說是天生的將領。 —孫子如果要從下面三個超能力當中選一個,你會選哪個?
• 飛行
• 預見未來一週大小事
• 每天精通一項技能
我會選擇飛行的能力,在天上翱翔一定很有趣!等等,可是其他兩個選項也非常吸引人。事實上,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是第四個選項,讓我每天都能從三項挑一項,聽起來很誘人吧?
客觀來說,選擇這個有彈性的第四選項比較明智。就算你每天都選同樣的能力(雖然很少人會這麼做),能夠有替代的選項,對你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失。也就是說,擁有多個選項不但沒有損失,有時還能派上用場。
如果能依照人生當下面臨的狀況,去選擇飛行、預知未來或是精通技能,不是很棒嗎?這本書不會教你飛天遁地,但是會告訴你更實用的超能力:彈性。透過彈性習慣和目標,不論什麼情況,你都能讓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想要目標日久彌新、與時俱進,就端看當時的條件狀況,以及你想完成什麼。
很多學習專家都說,保持正向的態度、花費許多精力才能成功,但彈性習慣能配合你的思考模式,不論是正向、負面或是中性皆可運用。在人生的路上跌倒時,這個習慣能不帶批判地扶你一把,幫助你重新站穩腳步,還會助你更上一層樓。其他的生活策略都是用來控制行為,只有彈性習慣能配合你、幫助你。 如果你覺得上述的觀念聽起來十分美好,那你挑對書了。如果你覺得我只是個愚昧的樂觀主義者,那我也知道你的顧慮,但別急著闔上書本。我試過各種方法,這是我目前用過最棒的個人成長與習慣養成策略。
很多人認為,自我督促是養成習慣最有效的策略,所以會以每日的成果為標竿。不過這也只是步驟之一,背後還有更棒、更有效的策略。
除了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的主角康納之外,沒有人能夠同一天活兩次。如果你活到七十歲,那就有兩萬五千五百五十個獨特又相連的每一天。生命的運行如同海相一般,有起有落,也有突發狀況
「流動」這個詞彙最能描述我們生命的狀態:每日、每時、每分、每秒,時間不斷推移、日子永不停歇而且不斷變化。生命就如同大海一樣:
• 突然的起落(如海浪的產生與消散);
• 穩定來去的高低潮(如潮汐);
• 在不同時間點出現的正負動能(如洋流、逆流、離岸流、表面洋流與深海洋流等);
• 埋伏的地頭蛇(如灰六鰓鯊)。
生命如同海水,運行的方式不斷在變,雖有規律可循,卻難以完全預測,經常讓人意想不到。因此,要擁有成功的人生,不論短期或長期,都必須能夠在流動且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成長茁壯。如果我們連嘗試都不願意,那就太可惜了。
一直以來,我們只懂得設定死板的目標,不論當下的處境如何,只知道要埋頭苦幹。我們以為只有堅忍、貫徹到底,才能養成好習慣,才能展現勇氣與毅力。但這種觀念實際上不管用。透過以下的例子,我們就能了解,為什麼強迫自己死守原先設定好的目標是多麼不明智。
想像自己在海邊游泳戲水,但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跟鯊魚在同個水域悠遊︙︙矮額,你決定回到岸上、曬曬太陽讀《彈性習慣》(這本書有自我意識會自我推銷)。遇到離岸流,最危險的策略就是不斷往前游
快游到岸邊的時候,你想吸引岸上朋友的目光,於是決定展現你那華麗的蝶式泳技。一分鐘後,你停下來小歇片刻,揉一下眼睛後,眼前所見令你驚呆,你心中大喊:「海灘上怎麼都是螞蟻?」
為了展現勇氣、毅力還有堅定的精神,你維持原訂計畫,用最華麗但最累人的蝶式,直直地往岸上游去。你花許多力氣對抗海流,氣喘吁吁,一下子就感到肌肉疲勞。但你絲毫沒有移動一分一毫,海面仍舊那麼廣闊,你更賣力地游啊游,直到最後精疲力盡,慘遭滅頂。
好在這個悲劇是虛構的,不過當中有個重要的啟示,海相變化劇烈,但在海中游水玩樂的你,卻沒有任何改變。你決定用蝶式游往岸邊,並且堅持到最後,是為了讓朋友們驚豔。但當你發現自己被離岸流困住時,就應該改變目標,從「驚豔全場」變成「活著回去」。處境改變時、目標也得跟著調整,這時就需要新的策略方法。
離岸流是範圍小但強而有力的海流,從岸際流向海洋。的確有人因離岸流而喪命,狀況都跟上面說的情況一樣,因為恐慌而死命地直接游向海流,最後力竭只能載浮載沉。
只要冷靜下來,採取聰明的策略,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擺脫離岸流。最好的方法是先往海岸線的平行方向游一會兒,接著再朝岸上游。
這是很好的生活隱喻,因為「繞路」游,看似沒有前進,但有時卻是為了前進而必須做的事。離岸流的範圍比較狹窄,遠離它再游回岸上並不會花上太多時間。
第二個方法就是放鬆,讓海流將你送回大海,等海流消散後,再游回岸上並且呼救(如果有需要的話)。堅持與海流對抗反而最危險,一股腦要往岸上游,只會讓自己體力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