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入榜就躋身五百強 元太「電子紙夢」17年心路

台企亮點》一口冷灶被它守出轉機 市值年增近200%

身處被戲稱為「慘業」的面板業,能夠掙脫產業循環、甚至此時此刻還能大舉擴產的元太,究竟怎麼從一度被迫關廠、被小股東質疑,最後燒出電子紙這口現在被各界看好的冷灶?

撰文‧王子承

過去兩年疫情引發的遠距上班、上課需求,帶動全球消費性電子熱賣,面板業也迎來暌違三年的大多頭;然而,時序邁入今年,疫情效應不再,這個產業再度步入需求寒冬,近來「雙虎」群創、友達的目標價,更被外資砍到十元出頭。然而,全台灣卻有一家面板業者,不僅置身事外,更被機構法人追捧。

這個例外,就是永豐餘集團旗下、全球最大電子紙廠的元太。在《今周刊》「二○二二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元太雖是首次入榜,但排名就擠進第四百二十七名,就市值成長率來看,其年增幅更高達一九三%,名列台灣第一、兩岸第十四。

如果從近年業績觀察,元太其實在更早之前,就已經站在反轉的浪頭上。


▲李政昊(左)手上捧的即是由彩色電子紙所做的識別證,總經理甘豐源(右)拿的則是元太展示的全彩電子書閱讀器。UDN.COM

《Profile》元太科技
成立:1992年
資本額:114億元
董事長:李政昊
主要業務:電子紙(全球市占率90%)
主要客戶:亞馬遜、SONY、樂天、SES、漢朔科技

全球電子紙剛性需求來了
同業友達衰退 它逆勢成長

這個台灣第一家面板業者,在歷經長年停滯後,二○年、二一年業績出現突破性成長,不僅年度營收從不到一四○億元、來到接近兩百億元,過往兩年的累計成長率亦來到四五% ; 每股盈餘(EPS)方面,也從長年在兩元附近徘徊,到去年一舉衝破四字頭,創下近十年新高。

而今年,當同業友達首季營收衰退、獲利腰斬,股價一路修正到目前的十七元;元太卻在同一時間,繳出營收年增四成、獲利成長二成的成績單,近期來包括野村證券、瑞士信貸等外資券商,紛紛給予它「買進」、「優於大盤」等投資評等,本土投顧如國泰、富邦,更把目標價調高到超過兩百元。

逆勢成長的關鍵,就在於它孵了十七年的電子紙「夢」,終於迎來剛性需求。調研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預估,未來五年全球電子紙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十四%,產值更會從去年的十七億多美元,成長超過百分之百、來到三十九億美元。

「(元太)講了快十年的電子紙,未來幾年會快速成長,因為市場對電子標籤的接受度、滲透率都愈來愈高了。」一名長期關注面板業的分析師指出。

然而,眼前風光的背後,卻是元太堅持燒了六千多個日子的冷灶,過程中一度被迫關廠、放棄起家厝事業,最終凝結而成的結果。

時間回到○七年。當年,亞馬遜的電子書Kindle問世,該產品採用的電子紙,迎來第一波成長,身為供應商的元太, 那年獲利更直接較前一年暴增五倍,這不僅吸引了台達電、高通、富士通等下游業者「跨界」研發電子紙,元太更為了鞏固亞馬遜的訂單,同年跨海併購韓國同業Hydis,拿下生產電子紙所需的TFT背板產能。

不過好景不常。三年後,蘋果推出搭載液晶顯示器(LCD)的平板電腦iPad,嚴重擠壓以Kindle為首、搭載電子紙的電子書需求,元太因此光是在一二年那年,營收就蒸發了超過一百億元,自此進入長達九年的低潮期。

外部環境的驟變,元太內部的競爭力,也逐漸與對手愈離愈遠。
曾壯士斷腕關廠
改以授權金方式為唯一事業續命

當時,元太「起家厝」事業、營收占比一度高達五成的LCD面板,因為製程世代仍停留在三.五代線,而其當年競爭對手,大多已升級到成本具明顯優勢的五代與六代線,導致競爭力輸人一截的它,曾歷經連續四年的營業淨損。

無力再投資LCD的元太,於是開始縮減產能,一六年它更壯士斷腕,一口氣關閉新竹、韓國的LCD廠,它把LCD從有形資產轉成無形資產,改用授權金的方式,為剩下的唯一事業電子紙,爭取研發的資金,以延續事業壽命的時間。

「當時我們會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退路,」元太董事長李政昊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儘管從今天角度來看,「捨LCD、留電子紙」決策, 看似洞燭機先,但其實在決策當下,公司卻有不得不為的苦衷。

尤其在那時,元太不是收掉工廠就沒事了。時年身兼Hydis董事長、元太總經理的李政昊,有段時間還必須往返台灣、韓國兩地,面對堅持不能關廠、多次跨海抗爭的Hydis工會代表,當時他除了每個禮拜都要飛韓國處理公務,當Hydis員工來台抗議,更必須親上火線開記者會解釋事情始末。

處理抗爭事件之餘,他還要帶隊跑業務。

一位元太員工回憶,那時李政昊經常帶著業務人員,飛到世界各地見客戶,「 一年他大概有一半時間都在飛!」雖然後來大家看到的,是像與行李箱大廠Rimowa、手機大廠華為的合作,但在當年,吃閉門羹是家常便飯,甚至還被客戶當面嫌棄電子紙「顏色怎麼只有黑白?」「反應速度怎麼這麼慢?」

除此之外,蠟燭多頭燒的他,有時還是研發團隊的「橋樑」。因為,元太在美國、日本都有研發團隊,但雙方因為文化差異,經常出現溝通落差,熟知亞洲文化、又從小在美國學校受教育的李政昊,因此成為雙方唯一的交集。

為了讓同事溝通順暢,李政昊常常出差美國,與元太的美國同事溝通,希望他們習慣台灣公司產品研發的速度,「要在追求產品完美與導入市場速度之間取得平衡。」而為了讓團隊更加融合,李政昊也開始每周舉辦例行性跨國主管經營會議。

在九年的沉潛期裡,李政昊更常做的事情,是激勵員工的士氣,他透過一場又一場的內部會議,以類似傳教士的態度向員工說,「未來的世界應該到處都是電子紙!」財務長陳樂群印象最深刻,「那時候我們快沒有錢、撐不下去,他(李政昊)還是再給我洗腦說他的夢想,是做一個改變世界的公司。」

電子紙這口冷灶,在二○年出現了轉機。

來得措手不及的新冠疫情,導致全球零售業遭逢嚴重缺工,引發包括歐洲最大零售商史瓦茲集團(Schwarz Group)、美國零售霸主沃爾瑪(Walmart),開始大舉採購由電子紙製作、無須人力就能更改商品標價的電子標籤,讓元太過去兩年業績,呈現前述的突破性增長。

不僅如此,疫情期間燒到史上最熱的碳中和議題,也意外加速電子紙的普及。
碳中和議題幫一把
業者導入電子標籤降低碳足跡

原來,電子紙因為功耗低、加上生產過程用電與用水量相對少,使其單位的碳排放量,僅為LCD面板的一萬兩千分之一。這項優點,在碳排放主要來自用電量的零售業,導入電子標籤,成為其降低碳足跡解方之一,「而且現在他們安裝(電子紙)一年後,就可以回本。」李政昊補充。

除此之外,過去長年需求死寂的電子書,也在疫情驅動下,橫空長出一塊新的市場:教育用電子書。調研機構Epaper Insight預估,二五年教育用電子書的出貨量,將較二一年成長超過十倍。

需求爆發的趨勢明確,元太也正著手進行暌違十年的擴產計畫,預計今年與明年的新產能開出,它的電子紙產能較目前增加四倍。不過,李政昊想像的未來,並不是一個贏家全拿的世界,他的思考是,元太要當電子紙產業的安謀(Arm),讓更多業者進入其所打造的生態系。
拚當電子紙界安謀
開放加入把市場做大

七年前開始,元太用投資的方式,陸續入股如IC設計廠天鈺、電子書OEM廠振曜、下游系統商SES;後來,它甚至請過去在LCD面板的競爭對手群創、友達生產電子紙所需的TFT背板。

「我們的願景,是希望看到電子紙能夠出現在所有的『表面』上,但這件事情如果光靠元太,可能我有生之年都不會發生,」李政昊強調,雖然曾有小股東不認同元太這模式,但是如果要把電子紙的市場做大,「就是要跟不同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市場!」

六年前,元太成立子公司元瀚,生產面板材料聚醯亞胺(PI)、保護膜(PS)、抗眩膜(AGF)、光學透明膠(OCA),將自身角色往上延伸到材料商,其背後的思考,依舊是李政昊口中、健全電子紙上下游生態系的藍圖。

走過九年低潮期,看著同期的同業一個個退出市場,元太用幾乎是孤注一擲的堅持態度,見證了一個產業從遙不可及的夢,變成可以落地觸及的現實。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2/5月第1325期

本文摘錄自‎

首入榜就躋身五百強 元太「電子紙夢」17年心路

今周刊

2022/5月第13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