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未來式

經營解密》什麼魅力,讓日本不動產龍頭等了一千四百天?

誠品啟動全通路轉骨工程

靠品牌力 突圍東京衝破華文圈


今年秋季,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就要在日本開業,這是誠品,也是台灣首次有文化品牌走到非華文市場,台灣文創也將透過這一步,一起被帶往國際舞台。究竟誠品的魅力何在?踏向國際,它會成功嗎?
2018年10月,吳旻潔(中)和日本三井不動產、百年書店有隣堂,一起宣布將合作開展誠品在日本首家據點。
▲誠品的日本首家門市位於東京都心的日本橋,將進駐「日本橋室町三井塔」

今年,是誠品重要的一年。日本東京中央區的「日本橋」,結合了江戶歷史風情和近代社會發展軌跡,被視為日本文化、經濟、商業的重要起點;這裡也是誠品跨出華人社會的起點,今年秋季,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就要在此正式營運。

如果看新光三越百貨、SOGO崇光百貨(現為遠東SOGO百貨)在台灣叱咤數十年的發展實況,想像誠品登日的未來發展,是可能打開一片美好江山。但在此之前,挑戰肯定一波波。

「很多往返溝通、討論,會細到一本書怎麼擺、一個燈怎麼放,一個簾幕要不要加,天花板格架間的縫隙幾公分…。」談起半年後就要開幕的誠品生活日本橋店,董事長吳旻潔描繪著籌備的過程。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是誠品與日本三井不動產以六一%、三九%持股比例設合資公司,一起投資,再將品牌授權給當地連鎖書店經營者「有隣堂」,由「有隣堂」經營商場、書店。三方合作的專案小組,從工程材料的選料和預算,到書店的內容規畫,都要討論。像是漫畫普遍占日本書店約兩成營收,但誠品又希望書店的有限空間能讓給人文社科等書籍,是否要設漫畫區,就是會議上熱烈討論的一個議題。

這樣的細微討論不斷發生,但更重要的溝通,始於二○一三年、誠品生活松菸店的開幕。這是誠品首度跨入電影院、展演廳、旅館業務經營,也納入手作工藝的現場實作及展示,還有上百家文創品牌進駐,創作者、工藝師、品牌老闆時常站在一線和遊客、顧客互動。就是這樣的台灣原創文化能量,讓集團營收上兆元台幣、是誠品百倍規模以上的日本不動產巨頭「三井不動產」看上誠品,願意用整整四年、超過一千四百個日子等待誠品點頭,到日本展店。

「三井持續來push我們,因為它看到松菸非常喜歡。」吳旻潔說,雖然日本在精緻零售領域擁有不少知名品牌,但若是天天看,可能就會愈來愈無感,因此三井不動產在誠品生活松菸店看到手作工藝、台灣文創的表現,覺得在日本會是一個受歡迎的故事。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占地約九百坪,位在三井不動產秋季要開業的商場「日本橋室町三井塔」二樓。在「迷你版松菸」的期待下,吳旻潔透露,雖然不會有電影院、展演廳,但會有手作、文創、餐飲、工作坊等,透過持續策展來創造活力,並耕耘有特色空間,「不能做一家安靜的店」。

不只賣書,更要賣品牌態度
開展複合業態 成為亞洲先驅

台灣出版書籍市場從一○年創下近三六八億元的高峰後,就反轉直下,去年只剩下不到二○○億元。台北重慶南路書店一條街的凋零,正凸顯書店倒閉的悲歌;而百貨商場近兩年市場,也是成長力道不再。只有誠品,以書店、商場的複合模式深耕三十年,默默避開了兩個市場低迷的厄運。

之所以能逆勢穩健向前,誠品靠的是兩項武器。一是品牌力,二是海外市場的二度創業策略。

「誠品」這塊文化招牌,是靠著創辦人吳清友用三十年傾其生命灌注而來。蘭陵劇坊創辦人、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吳靜吉說,每次招待國外友人,就一定帶到誠品敦南店,「以前半夜睡不著也會跑來誠品敦南,有時候隔著書櫃,遠遠就有認識的朋友跟你揮手微笑。來誠品,很容易碰到認識的朋友。」誠品溫暖自在的氛圍,讓愛書人怡然自得。

曾任誠品書店協理、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的曾乾瑜回憶,誠品開創了許多業界之先,從在書店裡設置童書館、文具風格空間、開畫廊、辦講堂、一年一度月曆卡片展︙︙,當時都一新市場耳目,「剛解嚴那幾年,什麼樣的怪書都有,百花齊放的景象是出版人、創作者的美好年代。大家熱情發聲,誠品則提供大舞台,吸引很多精采的人。」

曾乾瑜回憶,一直到誠品天母店開幕,才確立日後連鎖書店的經營模式。此時的誠品,儘管依然咬牙撐著;「吳先生曾說,誠品沒有賺到錢,嘛愛(台語「也要」之意)賺到經營名聲。」這時的誠品,已然累積起不可忽視的文化影響力。

回身面對現實,在吳旻潔進入誠品後,吳清友訓練她要做預算,為的就是要讓她「了解明年會虧多少,才能一步一步地堅持下去」。這前後,誠品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欣陸投資控股董事長殷琪陸續伸手奧援成為股東,兩人除了被吳清友夢幻騎士般的精神感動,也都看到「誠品」作為台灣文化品牌的重要性,而願意支持。
歷經十五年虧損,誠品○四年終於開始賺錢,卻直到一二年才跨出台灣,在香港、中國蘇州及深圳展店,今年更一路拓展至日本,現在手上還有美國、東南亞等市場的展店計畫正在研議。為什麼這些海外企業紛紛找上誠品,希望誠品前去開店?他們看上的正是誠品蓄積三十年的品牌魅力。

「誠品是亞洲最重要的文化品牌。」○六年創立的中國連鎖書店「言几又」華東區總經理鄧陵評價,因為誠品開展了連鎖書店的可能性,也就是「書」與「非書」的結合,從書籍往外延伸至咖啡、生活風格的複合業態,給了中國、日本等亞洲的連鎖書店啟發。包括方所、言几又等中國連鎖書店,紛紛學習誠品複合經營模式,成為一家又一家各有特色的實體書店,連日本知名的蔦屋書店也曾經來台灣誠品取經。

「日本人對誠品品牌的認知,不僅是一般書店,而認為是文化媒介,和傳達文化與創造的品牌。」台灣三井不動產董事長下町一朗表示,誠品是一個很特殊的品牌,無論是三井已經展店的中國、馬來西亞市場,甚至是日本國內,都幾乎找不到像誠品這樣的品牌。三井在台灣的兩個Outlet,誠品都進駐開店。下町一朗觀察,誠品每家店都有很完整的室內設計規畫,像台中

三井Outlet位於港口,誠品配合空間環境,就為書櫃設計了貨櫃元素;另外,誠品擅長整合書籍、藝術、創作等不同產品,像誠品書店本身是品牌,但會在自己的商場空間裡導入許多個人創作小品牌,可以預期,誠品生活日本橋店會結合台日文化及產品,再創新風格。
一三年,誠品海內外總店數有四十二家,隨著今年在日本、高雄展店,將達五十家。在穩定展店下,近年「誠品生活」營收穩健成長,從一二年至今,七年間營收成長約五○%,從一二年的三十億元,成長至一八年的四十五億元。誠品生活營運能夠穩健成長,背後正是根源於書店品牌力的加持。

從誠品切割出來的「誠品生活」於一三年掛牌上櫃,主管商場通路、餐旅等穩定獲利事業,是集團的營收主力;而母公司「誠品」,則是定調要「長久發展」書店、畫廊等業務。這樣的安排,是要讓通路的子公司可以挹注營收、獲利給書店母公司,也讓書店不用受到資本市場對財務的嚴格檢視。

兩者確實脣齒相依,必須相輔相成。吳旻潔很清楚「誠品是從閱讀出發」,只有維持當年創立誠品書店的初心,維持品牌精神不變,才能確保品牌的獨特性。
訂下海外展店,二度創業主調
地段、規模、夥伴是成功三元素

○六年,總面積約一萬四千坪的誠品信義店正式營運,其中占地三千坪的書店更是亞洲最大書店,誠品證明自己具備營運大型商場、書店的能力,更讓誠品敢據此跨出台灣。與此同時,吳清友開始意識到,台灣市場已趨於飽和,誠品的未來,必須走出台灣,他訂下海外展店、二度創業的主調。

「我認為吳先生的想法,是不能一直做不賺錢的事情,誠品在台灣走到一定程度,應該試著往外走。」吳旻潔說。

當然,前進海外展店,勢必面臨不同文化、合作對象的磨合,以及供應鏈的重新建立,從籌備到企畫執行的難度高,卻也讓吳旻潔在這當中,磨練出在生意上因地制宜的一把尺。

一二年,誠品在香港銅鑼灣開設海外第一家門市;一五年,籌備六年的誠品生活蘇州店也正式營運,其中還首次涉及自有物業、房地產等業務,吳旻潔自始都站在一線參與,持續累積經驗。誠品總經理李介修還記得,中間長達四年四個月,他們每周往返上海虹橋、台北松山機場,搭乘次數多到成為長榮航空鑽石卡會員。

原本照正常商場經營計算,誠品生活蘇州店幾乎篤定會長期虧損,吳清友拍板讓誠品自己持有物業,以求能夠長治久安,免除租賃的變數。這是誠品第一次從土地標售就開始參與的案子。在商場旁,誠品推出了豪宅案「誠品居所」,藉此既有售屋的獲利挹注,又少了租金壓力。

然而,誠品也開始招致太過商業導向的批評。即使如此,蘇州店址以自有資產持有,不必擔心場地有遭房東收回的變數,而「誠品居所」的獲利確實成為誠品生活蘇州店日後深耕市場的現實支柱,讓蘇州店成為誠品在中國市場重要的墊腳石。

但誠品生活蘇州店的財務壓力仍是空前,光是營建費用就達十幾億元人民幣。前期要和蘇州工業園區在土地取得上進行價格談判,到和銀行貸款的周旋,甚至曾遇到工程統包糾紛、工寮被圍起來的衝突場面,讓吳旻潔的壓力大到極點,瞬間白了頭髮。

有了蘇州經驗,面對海外市場的展店邀約,誠品也建立更多判斷依據,吳旻潔明確地考量三個條件:地段、規模、夥伴。地段上,是否適合誠品屬性與發展,像蘇州有金雞湖文化地標,也是商業區,是理想地段;在規模上,則考慮城市是否能承載足夠量體,可以獲利、持續營運開展;最重要的,則是合適、互信的合作夥伴。

而在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則是誠品首次以品牌授權模式到海外展店。因為若以租賃模式,對誠品來說風險很高。前進日本固然意義非凡,但熟悉日本商場業態的京站時尚廣場總經理柯愫吟認為,「日本非常競爭,如何讓日本人欣賞誠品之美、成功導入台灣文化的特色,並讓經營管理能夠接地氣」,是很大的挑戰。
誠品從書店起家,延伸至商場( 上) 、旅館(下左)、展演廳(下右)等多元業態,成為文化、生活平台。未來10年還要朝向6大面向,布局線上融合線下的「全通路」策略。

挑戰之下, 也懷抱著希望。現在誠品在海外總共有五家門市,香港有三家、中國蘇州和深圳各一家,去年海外營收占誠品總營收比重約五分之一。一旦今年誠品生活日本橋店開業成功,等同驗證了誠品海外展店的可複製性,未來在美國、東南亞等其他海外市場都有開店的可能性,屆時,誠品來自海外市場的營收成長性,就充滿想像空間。

定義數位化為未來致勝關鍵
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建置全通路

即使在生意上的算盤很重要,但誠品對於未來的計算則是更緊密複雜,不僅有理念和現實間的考量要折衝,還要面臨數位化衝擊。為了因應未來人手一機、二十四小時聯網的「全通路」時代,一七年,吳旻潔就已經定義數位化是誠品的「轉骨」工程,並成立五人的數位化專案小組,直屬於總經理辦公室。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已整合實體、虛擬兩套會員資料,篩出了不重複的逾兩百萬名會員數量。

吳旻潔說,過去誠品是以實體為主,考慮的是店面配置、坪效、商品周轉率,管理指標多是在「店」、「商品」上,未來在全通路建置上,要改以「人」作為指標,提供個人化服務。例如,未來顧客就可在誠品App找書、下單,選擇晚上在誠品信義店取貨,順便在App訂位信義店的餐廳。透過數位化服務,不僅要讓讀者更好找書,也要主動推薦讀者尚未被滿足的需求。

面對未來十年,吳旻潔提出誠品要具有六大面向:一要成為具獨立精神的連鎖書店,二要是讀者找書第一站與最後一站,三要變成文創產業推廣平台,四要成為主題社群聚集的社區中心,五要是閱讀與生活全通路品牌,六要成為文化觀光旅程設計導遊。

吳旻潔期許,誠品能夠有更多有熱情、堅持的職人加入。未來,也能進一步讓實體空間成為地區活化的平台。像是誠品信義店設有展演廳,未來大家也可能穿著標準服裝, 到這邊跳國標舞、練瑜伽,「這就是一個主題性社群,誠品對它來說就是社區中心。」和社區更緊密結合,也創造閱讀以外、截然不同的文化風景。

如今,吳旻潔繞了一圈,又回歸到以人為本、從人出發的核心價值,因為創造體驗和感動,就是實體通路面對電商最強的武器。

遠東SOGO百貨總經理汪郭鼎松則認為,與SOGO這樣的全客層百貨相比,誠品在數位轉型上可以更靈活,「我們是大象,他們是猴子可以翻身。」他比喻。因為誠品的客群明確,以書店客群為主,商場空間相對較小,商品種類也只有傳統百貨的十分之一不到,選品、櫃位更須扣緊定位,以凸顯特色。誠品雖然沒有大集團資源,但也相對沒有包袱,更能夠策略聯盟。

而體驗經濟也是誠品的強項,因為誠品一向擅長「連鎖不複製」的展店策略。李介修說,每家店所在地段和門市的店型、空間都不一樣,所以在空間設計、內容選書、選品上都要因地制宜。例如,誠品生活松菸店的重點是「跨界.實演」,所以納入了黑膠、茶館等跨界業態,並在現場實地展示金工、玻璃、陶藝等手作工藝;誠品生活南西店則定位在「跨文化閱讀發信地」,所以商品選品要跨越地域與文化差異,提供最新、最潮的趨勢與服務。

連鎖不複製當中,仍是有必須維持一致性的標準規格。李介修透露,像是誠品的書架,不管設計上怎麼改變,其實是有一定規格的,書架的角度是固定的,這是誠品累積多年經驗所得,發現這樣的角度,讓顧客在選書、拿書的體驗上最舒服。

過去三十年,在吳清友的理念推動下,誠品已經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面對當下時代、環境的變化,屬於吳旻潔時代的誠品,會譜出什麼樣的旋律,音樂才剛剛奏起。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 第1165期

本文摘錄自‎

靠品牌力 突圍東京衝破華文圈

今周刊

2019/第1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