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視你家中貓咪! 貓科動物:是強大的掠食者目前世上大部分陸地已被貓所攻佔,以貓狗為首的寵物市場成長速度比全球經濟成長得還要快。去年,單是美國人的寵物總支出已超過五百二十億美元,國內人均寵物支出金額高達一百五十美元。 地球上只有幾個國家的人還沒把貓作為主子,其中一個是印度。 「貓是狡詐而兇邪的動物。」傳統的印度典籍上如是說。印度人自古迷信貓是極不吉祥的動物,遠古的印度人相信,貓會吃掉人類的嬰兒,總是把貓拒之門外。 印度人對大貓小貓的恐懼其實不足為奇,貓科動物曾稱霸陸地超過一千萬年,地球昔日的統治者曾為拉布雷亞劍齒虎、巨豹和大穴獅等巨貓,牠們的牙無不如死神的鐮刀。人類是雜食性動物,在未能使用文明掌控地球之前,貓科動物其實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敵。 睡在牀上的小獅子 平日在野生動物紀錄片中的猛獅惡虎,只要大吼一聲,隔着屏幕都叫人聞風喪膽。你輕揉着在你大腿上取暖的小貓咪,牠舒服得正在打呼嚕—看着這團軟綿綿的毛球,怎會聯想到牠與森林中的獅子老虎其實同為貓科動物?而且無論是大貓還是小貓,牠們的身體結構基本相同,都擁有強而有力的前肢、具肌肉爆發力的長腿、柔軟而有彈性的背椎、專門消化肉類的短腸、伸縮自如的利爪、有量察能力的觸鬚、可向四方轉動的耳朵、極佳的夜視能力,還有一條可用作平衡的尾巴。 跟蹤。潛伏。追捕。擒殺。享用—即使小貓已經馴化,牠們與大貓同樣有捕獵習慣。小至剛學會走路的幼貓,也開始使出這些生存本能,終身不停練習,等待獵物出現(可憐的壁虎!)。 獅子下場 小貓上位 昔日人類於是四處避走可怕的肉食性動物,以保小命。後來,人類發展出社會形態,從捕獵轉投農耕生活,改變了原始自然生態。獵物數量下降,加上人類發展武器,正式趕絕了貓科猛獸。 野生大貓數目日漸下滑,光是美國一天出生的幼貓已比野外出生的幼獅還要多。光是一個春季,紐約市的幼貓誕生潮數目,已可比目前全球野生老虎的總數量。 無論是美洲豹、獅子、老虎還是貓,同樣以高蛋白質飲食為生理需要,但是家貓卻沒有像其近親一樣,因為獵物數量下降而瀕危。家貓並非其貓科中最聰明或最強壯的物種,但是遍及世界各地,直線增長。 大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早已暗暗改變,貓咪擁有一項本領令萬獸之王也望塵莫及。牠們只消眨動大眼,伸展毛茸茸的身軀,輕哼嬌柔的喵語,便可以肆無忌憚地走進人堆,誘惑人,俘虜人,馴化人。 對,可愛貓咪攫取了地球上的最強武器—人心。 閱讀完整內容
為「奴」之路 貓之科學
據考古學發現,貓與人的關係至少長達一萬年。
一萬年前,貓已活在人類祖先之間。牠們晝伏夜出,偷取人類廚餘剩肉,走進糧倉獵食鼠輩野鳥。貓發現,只要靠近人類社區便會得到好處。於是,貓逕自走進人的天地。
人類曾廣泛圈養同為小型貓科動物的石虎與藪貓,最後只有中東野貓願意被馴化,登堂入室,成為今時今日的家貓。
相比人類馴養或勞役的其他經濟動物,貓幾乎沒有實際用途與利益,但人類仍然單戀這種肉食性動物足足萬年。我們義無反顧,不計收穫地深愛貓。
《可蘭經》記載,一隻貓曾在先知穆罕默德的袍上睡着,聖人因為溺愛這些小獅子,寧願割斷自己的長袍,也要讓貓繼續安睡。
中國詩人陸游愛國,其次愛貓,曾賦貓詩無數。窗外狂雨,山野傳來海浪翻滾的聲音,他卻樂得獨自和貓在柴火堆旁守着暖毯,「我與狸奴不出門」。
村上春樹甚至說,養貓能解決一切人間煩惱。昔日,貓是人的狸奴;如今,人是貓的貓奴。牠們走在真實的沙野叢木,同時掌據我們的水泥城市與網絡空間,來去自如,宛如霸王。
詩人聶魯達說,動物皆不完美,唯有貓一出現便完善且冷傲。
「牠從誕生就毫無瑕疵,獨來獨往並知道自己要什麼,人想成為魚和鳥,長蛇想長翅膀,狗是迷失的獅子,工程師想當詩人,蒼蠅學習成為燕子,詩人努力模仿蒼蠅,但貓,只想做貓。」
他在詩中說,人們自恃為貓的主人、同伴與朋友,但是他不敢苟同—即使他知曉一切,如生命與羣島,海洋與無法估量的城市,「但我無法看穿一隻貓。」
我們對貓其實一知半解。
牠是我們懷中可愛柔軟的貓咪,牠也是我們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