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台灣如何面對又髒又熱又病的十年?

台灣能源轉型目標,要在二○二五年,將再生能源佔比提升至兩成,以擺脫對核能的依賴。但反面而言,火力發電佔比高達八成的未來,將帶給台灣又熱又髒又病的時代——從個人健康到國安風險,都是未來十年台灣人必須直面的挑戰。

文‧劉光瑩‧謝明玲 研究‧林佳賢 攝影‧王建棟
天下雜誌第631期_能源轉型
▲能源轉型之路挑戰重重,台灣會不會面對一個又髒、又熱、又病的黑暗未來?

台中大肚山中科五期,台積電晶圓廠擴廠正如火如荼進行。台積電是台灣經濟重要命脈,也貢獻了過去五年用電增加量的三分之一。

不到二十公里外,山另一頭的台中龍井區,八一五大停電後四天,前行政院長林全來到台中火力發電廠,台中立委顏寬恒卻率民眾等在現場陳情。

「現在限核,是不是要火力全開?煤燒愈多,懸浮微粒污染是不是更嚴重?」中火所在地麗水里里長歐玉美,邊泡咖啡給來客,邊指著外面說,她當天也在陳情行列中。「我們這裡空氣確實不好。車子放在外面兩三天就是黑灰囤積,不敢說都是它們(中火),但也是元兇之一,」她說。

擔心空氣品質的,不只台中居民。「彰化面臨了北有火力發電廠、南有六輕的雙重威脅,」彰化縣衛生局副局長尚筱菁說。

彰化縣和美南佃里社區發展協會對面,停著醒目的綠色公車。一旁坐著三、四十名里民,排隊等做肺功能篩檢。「我之前做檢查,他們告訴我肺灰灰的,」四十七歲的黃女士住在隔壁和東里,幾週前才透過檢查,找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現在每天甩手做運動,希望打開肺活量。

去年底,彰化縣長魏明谷把台電每年撥付「促進電力發展營運協助金」,每年一千七百萬台幣,拿來做巡迴篩檢,和呼吸道疾病盛行狀況與危險因子的調查。

他們派出巡迴車到彰化鄉里,也進入國小,追蹤從小孩到大人的肺部健康,與鄰近電廠的關係。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初步研究發現,彰化縣靠近火力電廠的三鄉鎮與其餘四鄉鎮小二與小四學童的過敏鼻炎與氣喘發生率,和十年前相比明顯成長。

「十年還不到一個世代,過敏會這樣一直往上攀升,絕對是環境佔了很重要的因素,」蔡易晉說,只是環境因素為何,需要再進一步釐清。

空氣品質日益引起國民注意。儘管發電帶來空污與健康的關聯,仍未有確切在地證據,但許多公衛學者認為,這健康風險不能小覷。

健康,正是台灣崎嶇的能源轉型道路上,另一個沒有被關注到的風險。台灣即將面對又熱、又髒,又有缺電風險的十年。
天下雜誌第631期_能源轉型
▲彰化縣從去年開始派出篩檢車到各鄉里,為民眾做肺功能篩檢,也希望進一步釐清呼吸道疾病盛行狀況與附近危險因子的關係。

燒煤過酷暑
黑燈 vs.黑肺 難以迴避的抉擇

許多人不知道,這個被台中、彰化居民視為健康風險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其實在台灣供電上愈來愈重要——當大潭電廠六部機組跳機,全台受影響,要不是有佔全台五分之一發電量的中火撐著,台灣恐陷入黑暗。

很多人到了這天才發覺,讓台灣度過最熱夏天的既不是核電,也不是再生能源,而是火力發電。八月底中午用電尖峰,燃煤約佔三三%,燃氣約佔四二.五%,核電佔八.四%,再生能源只有四.四%。

攤開台電統計,過去十年,台灣火力發購電量量持續成長,從○七年的一五一八.三億度,成長至去年的一八○四.五億度,增幅近兩成,佔比也從七成五增至八成。(見下表)
天下雜誌第631期_能源轉型
根據政府能源轉型規劃,未來十年將「先苦後甘」。二○二○年,煤電佔比將增至五○%;二五年,煤要降到三○%,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發電比,分別要提高到二○%、五○%。

短期,燒煤比例增加,違反國際趨勢。燃煤是公認的有害毒物,各國都在盡量減少燒煤。例如,今年五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要求國內八座三十年以上的燃煤電廠,六月停開一整個月,且明年三月開始,十座燃煤廠直接關閉四個月,考量的就是空污的影響。

彰基婦產科醫師、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指出,美國肺臟醫學會曾提醒,美國燃煤電廠裡共有八十四種空氣污染物。除了重金屬、二氧化碳,燃煤電廠排放的還包括PM2.5,以及可能形成PM2.5的前驅物質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等。

PM2.5這個被國際癌症總署確立的一級致癌物,直徑只有髮絲二十八分之一,可以在身體內自由通行,和呼吸道疾病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失智,以及各類癌症如肺癌、肝癌、膀胱癌等至少十種疾病都相關。

「空氣污染(PM2.5)會減低呼吸道抵禦病菌入侵的能力,也會減低呼吸道中免疫細胞的功能,」胸腔科重症醫師蘇一峰說,PM2.5不只會增加這些疾病的發生,也會提高疾病死亡率。

根據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林先和今年發表的研究,在○九年,台灣就有八千六百人死於PM2.5暴露。

不過,PM2.5的來源很廣,交通揚塵、工廠、境外移入、發電都是來源。電力業僅佔原生性PM2.5的三.六%。

但危機是,可能變成PM2.5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別有三六.四%和一六.七%是來自發電。

隨著火力發電佔比攀升,發電排放佔比恐將隨之提高。台灣要提高燃煤的比重,還是不可不重視相對應的健康風險與成本。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裕政指出,○六年以來,全台PM2.5、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數值都在改善中。但PM2.5年平均濃度,依舊比國家標準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高。
天下雜誌第631期_能源轉型
▲儘管沒有明確證據,但對許多中部民眾來說,台中火力發電廠帶來許多健康疑慮。台中市龍井區麗水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癸賢就強烈建議,燃煤機組要降低比重,才不會增加空污和健康風險。
肺腺癌比例攀升的元兇?
老電廠火力全開,超會噴空污

另一個警訊是,儘管這五年台灣肺癌死亡率下降,但近二十年來,台灣得肺腺癌的人口愈來愈多,「十個肺癌患者,有六到七個是肺腺癌,」蘇一峰觀察。

肺腺癌和抽菸的關聯性沒那麼高。排除抽菸,雖然也還有基因、職業、油煙等因素,但研究顯示,空氣污染也是重要成因之一。

其中,中部有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是許多研究空污與疾病的醫生關心的重點區域。

對此,台電環保處組長吳政宏解釋,雖然看起來短期燒煤貢獻發電佔比增加,但二○二四年後,興達電廠四部煤電機所減少的排放量,將多過新增電廠的排放量。

因為未來新設的火力電廠,包括林口電廠三部機、大林電廠三部機、深澳電廠的兩部機,都會使用比較先進的「超超臨界」技術。

這是最理想的狀況,因為燃煤、燃油機組要屆齡除役,有兩個大前提:再生能源要達標,天然氣要順利接軌。

目前,再生能源貢獻台灣發電比例僅五%,政府寄望最深的離岸風電仍面臨重重困難;而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還卡在環保爭議,短期難見曙光。

如果再生能源和天然氣都發展不順,最有可能的情境,是包括燃煤、燃油的火力發電,仍無法順利退役,成為主力的發電來源,就像今年夏天的狀況。

最有可能擔任救援投手的燃油發電,儘管佔比低,卻是氮氧化物與硫氧化物污染嚴重的電源。

鏡頭轉往基隆外木山漁港。漁港裡停著幾艘小漁船,長者聽著收音機,坐在板凳上納涼。在板凳上一坐下,映入眼簾的除了漁港、小廟,居然還有數座三層樓高的圓形水泥油槽,以及後面山上的三根大煙囪,隱約可看到灰煙緩緩逸出。

預計後年開始陸續退役、三十二年前完工的協和電廠是台灣本島唯一全使用重油的電廠,一號與二號機已運轉了整整四十年。而外木山漁港的協和里,該是全台與火力電廠最近的社區。

「我們這邊是外木山,但是有了電廠以後,叫外地獄,」八十一歲的楊鄭英,經營知名海產店阿英麵店。嫁來外木山四十多年,她坦承,自從電廠變成鄰居,她常提心吊膽。

「左一座油槽、右一座油槽,如果爆炸,這邊的人都沒了,」阿英嬤表情嚴肅說。

翻開環保署統計,協和電廠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一五年成長近一倍;硫氧化物則暴增三分之二。原因就是供電吃緊,必須增加發電時間,排放物也增多。

而且,因為接近退役,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坦承,這些電廠沒有空間與時間加裝污染防制設備,只能盡量採購低硫油。根據環保署資料,去年一整年,協和電廠就貢獻了全台硫氧化物的一二%。
天下雜誌第631期_能源轉型
▲815大停電讓經濟部長李世光(左四)下台,也讓許多台灣人第一次看到台灣的缺電與能源轉型危機。(黃明堂攝)

超髒救援投手不只一個
高火力、高健康風險時代來了

台大環工所博士後研究員廖孟儀等人,曾在一六年發表《台灣火力發電健康衝擊外部成本分析》,研究中指出,和燃氣與燃煤機組相較,燃油機組雖因發電量少,總外部成本不高,但「單位發電量外部成本」卻偏高。

「主因在燃油發電機組的污染物排放係數,明顯高於其他機組,」研究指出,燃油機組的排放係數和傳統燃煤機組相較,二氧化硫是四.四倍,氮氧化物是一.三倍。

雖然不少燃油電廠現在被規定只有在缺電(備轉容量率低於六%)時,才能緊急上場,但現實狀況是,去年備轉容量率低於六%天數有八十天,今年才過三分之二,就有七十八天,恐怕就要打破去年紀錄。

除了協和一、二號機,今年九月、十月,預計除役的大林三、四號燃油發電機、通霄三號燃氣發電機,未來都是缺電時的救援投手。

換言之,天氣愈熱,這些不得不工作的老機組,儘管髒,也得勉力上場。

台電表示,協和電廠在冬天已使用低硫油,可減少三成硫氧化物排放。明年開始,台電會遵守環保署的總排放量管制。

救援投手不上場的前提,是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皆達標,這是一個很拚的目標。

未來十年,台灣極有可能將面對一個高火力、高健康風險的時代。
天下雜誌第631期_能源轉型
▲基隆協和電廠這幾年因為用電吃緊,必須更常運轉,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隨之增高。

正面迎擊能源轉型陣痛
從源頭管控、以價制量做起

如何在能源轉型同時,正視台灣的健康風險?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表示,這幾年,環保署邀集經濟部、交通部與衛福部等跨部會,設有空氣污染減量的行動督導聯繫會報,擬定空氣清淨計劃。

「健康方面的意見,在跨部門溝通中一直很受重視,」游麗惠說,國健署認為,防制空污、改善健康,仍應由源頭管控做起。

這種又髒又熱又病的處境,提醒的是台灣必須重新思考能源政策與佈局。當能源佈局時同步考量健康外部成本,才能帶來整體全面的效益。

台灣必須面對,能源轉型過程,老舊發電廠無法順利退役時,我們要預做更高污染控制的投資。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錢建文指出,美國「空氣清潔法」九○年修正案,因為改善國民健康,三十年後達到的整體效益將達兩兆美元(約六十.五兆台幣),遠大過當初的投資六百五十億美元(約兩兆台幣)。

許多專家也建議,台灣必須思考合理電價,減少救援投手上場的機會。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認為,以價制量是最有效的做法。「電價應該要反映外部成本,所以要提高空污費,加課能源稅與排碳稅,」讓使用能源與排碳愈多的個人與企業付出相應代價,才有節電誘因,避免空污無限成長。

錢建文也認為,台灣用電量居高不下,是因為個人與工業都沒有節電動力,官員也認為經濟成長,用電一定要跟著成長。

台灣每人平均年用電一萬度,德國僅有七千度,電價太低是重要因素。「抑制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價格,」錢建文說,要漲價,重點是做好溝通。「就像提高菸價降低吸菸率最有效,我認為要降低用電使用量,就是要合理提高電費。」

「電價增加對工業影響比較大,其實對一般小老百姓的影響是有限的。雖然一般人電價會提高一點,但可以減少很多的健保費,所以長期來看是合理的、有益的,」錢建文說。

充分說明所有能源選項的風險,並清楚與民眾溝通,是執政者的義務。理解這些複雜議題,並願意承擔選擇的成本,是公民的責任。不論再生能源、核電、燃煤發電與天然氣發電,都不是全好或全壞。

關鍵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不願意多付出投資與時間,要乾淨能源、要求快、又要減碳,將是不可能的任務。(英文版請見english.cw.com.tw) ···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31期_能源轉型

本文摘錄自‎

台灣如何面對又髒又熱又病的十年

天下雜誌

2017/9月 第6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