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炘珏
一份政策報告,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能源學者。一條法案,讓他成為催生日本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推手。他是飯田哲也,日本第一能源策士,他所成立的ISEP環境能源政策研究所,雖是完全獨立於政府及業界的NPO(非營利組織)團體,但卻成為日本綠能政策的主導力量。
「日本一開始對綠能發展的補助,也是我們先向政府提出後,才正式列入預算。」飯田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頗為得意地說。對他而言,用綠能取代核電,不是一種單純的信仰或期待,更是他自己在長期研究之後所認定的,一個真確可行的能源問題解決方案。
早在九○年代起,飯田便注意到再生能源的發展,二○一一年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供電出現空前危機,早就做足準備的飯田,立刻在事故發生一周之內,針對整體供電狀況提出解方。
這份報告,讓全世界都注意到他,也奠定日本推動綠能的基礎。
做到零核電 不限電是大前提
「當時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要如何穩定提供給全日本電力。」飯田回憶,核災發生後,日本政府下令停止所有核電廠的運轉,進行檢修。當時多數人都認為,只要重啟核電,立刻就能解決能源供應的問題,只有飯田,透過一份另類的政策報告,提出不一樣的主張:用綠能取代核電。
他的政策報告之所以受到注目,原因是他針對核災發生後的一星期、一年甚至十年內可能遇到的問題都進行了模擬。層次分明的分析路線,也讓他的綠能藍圖,第一次受到了各界認真檢視。
「我的報告,是要回答所有人心中的問題:是否真能達到零核電?」飯田表示,政策報告的主要內容,就是傳達「即使零核電,還是可以有足夠的發電量,不需要停電或是限電。」
提出報告後的兩、三個月,飯田接受了國內外上千個新聞和政論節目採訪,成為家喻戶曉的能源學者,「我們研究所,好像忽然之間背負了全體日本國民的期待。」飯田先是半開玩笑地說,但他的表情也立刻認真起來,「這也是我積極推動FIT法案(Feed-in Tariff,日本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及區域發電的原因。」
推動FIT 衝刺全民發電
FIT法案的意義在於政府以固定價格收購綠電,以此促成全民參與發電、區域發電,而區域發電又是以綠電為主,於是,日本展開了一串以FIT法案為主軸的綠能連鎖效應,五年來,增加了三千萬瓩的發電量,瞬間發電量約等於三十座核電廠,一年的總發電量大概是六座核電廠左右。
「這才不過五年的時間而已,蓋一座核電廠可是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啊!」飯田對於綠能的信心,就是來自於這五年的成績,他認為,五年就能增加六座核電廠的電量,綠電取代核能是遲早的事。
然而,雖然推動綠電五年有成,但以目前情況來看,新增的綠電有高達九五%都是太陽能,而各界對太陽能的最大質疑,就是「只有白天能夠發電,怎麼可能穩定供電?」
不過,飯田一點也不擔心這個問題。他表示,日本已經進行到綠能下個階段,重點在於儲電及配電。第一個方法,就是與舊有的水力發電結合。
飯田進一步解釋,一般進行水力發電有兩種模式,一是利用先天地形的高低差;另外一種是在高處及低處建造兩個水壩,利用白天剩餘的電力,在夜晚將低水壩的水吸到高水壩之中,當電力不足時,可以再放水發電,這也是所謂的幫浦式水力發電。
「過去是使用夜間的剩餘電力吸水,現在則是在白天利用多餘的太陽能吸水等到夜間再放水發電。」他表示,如此一來,就能解決日間電力供給過剩的問題。
此外,「在綠能發展更先進的德國,主要是以風力發電為主,目前已經發展出利用氫氣將風力發電的電量轉換成『風力瓦斯』的技術。」簡單的說,就是利用風電作為製造燃氣的能量,可以儲存的燃氣,又可作為低汙染的電力來源。飯田接著說,「同理,太陽能也能製成『太陽能瓦斯』。」
他表示, 完全乾淨的瓦斯,製造時還會消耗二氧化碳,是支持百分之百太陽能發電最理想的方式。而且,這個技術五年前還在實驗階段,如今在丹麥已經發展成商業模式了,他認為,日本在不久的將來也可以做到。
發、配電分離 落實能源轉型
要解決太陽能「日間發電過多」問題的另一個方案,則是將多餘的電力送往不足的地方。不過說到這裡,飯田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原來,這是他眼中日本綠能發展至今所遇上最大的困難。
「日本有九個大型電力公司,打個比方,九州電力可以將剩餘的太陽能電力運送到其他不足的電力公司,這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但許多電力公司卻選擇不這麼做,而且目前並沒有法律強迫電力公司配合。」
也就是說,民間區域發電不論再怎麼努力,中央的大型電力公司若是不配合,電力就無法送往需要的地方。飯田認為,這凸顯出日本目前電力公司的體制問題,「接下來,台灣要發展綠能時也必須審視這個部分。」飯田以日本經驗對台灣的綠能發展提出建議,做好發電、配電分離,才能落實真正的能源轉型。
「基本上,一○○%靠太陽能發電是絕對可行。」飯田堅定地說,雖然仍有困難之處需解決,但眼前所遇到的困難,都已不是全然無解的問題。而更令他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之處,在於民眾參與太陽能發電的誘因,愈來愈強。
「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五瓩的投入成本不需要一百萬日圓,一年約可創造出十五萬日圓的回收。」飯田露出微笑,他說,以投入七十萬日圓的成本來計算,只需要五年左右就可以回本,而太陽能板的平均壽命雖為二十年,但基本上可以用三、四十年沒有問題。
事實上,目前日本在屋頂上架設太陽能板的家戶數,已經有超過兩百萬戶,將近全體家戶數量的一成。
他想像,「技術的普及與設置成本降低,加上儲存方式的進步,都會讓太陽能發電加速擴散。最終,可以做到全面性的自給自足,無須接回中央配電。」他的眼神充滿了自信,一個不需要核能、燃煤發電,也不需要靠配電業者拉線輸電的世界,彷彿就在眼前。
「就像這樣,盡可能地發展綠能,成本也會越來越低,就能脫離電網,使用完全的綠電。」 為了綠能發展不遺餘力,他忙得像是空中飛人,才接受完訪問,就要飛往日本九州參加另一個綠能會議。十一月初,還前往德國參加二○一八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並將於十二月十三日參加《今周刊》舉辦的新能源國際論壇。
「現在可能覺得是負擔,但這項負擔一定會越來越少。」採訪結束前,飯田再次加強語氣,「與核能相反,核廢料是為下一代留下負債,綠能卻是永續且不需要費用的無限資源…。」
「為了下一代著想,這條路絕對是好的。」說完,飯田就背起背包,朝向登機口走去···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