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紀錄!24名台灣人的「氣候外交」奇遇

站上聯合國會場 亮國旗、用台語說永續故事⋯


用台語發言,把台灣英文名稱Formosa,放上聯合國SB60會議議程,這群台灣人做到政府不容易做的事。

撰文/王之杰


▲來自不同領域的台灣人,在SB60會議上發表台灣的永續故事。亞太永續國際學院提供

五月底,台灣的世衛行動團連續第八次,被拒於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WHA)。

不過,一周之後,一群由台灣民間人士組成的團體,卻走進在德國波恩(Bonn)登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會議(Bon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SB60,簡稱SB60會議)。

短短五天的議程,一行二十四人,創下好幾個紀錄——在五十三年前退出聯合國之後,這是首次有台灣人在聯合國官方會場,成功展示國旗;也是史上第一次在聯合國正式會議中,有台灣人用台語,向世界分享屬於台灣的永續故事;更是第一次在聯合國的正式議程上,出現Formosa(福爾摩沙)的名字。

團體成員從十六歲的高中生、虛擬貨幣的年輕創業家,到大學教授、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六十歲的中小企業主,沒有一個有官方身分,也沒有一個有縱橫國際的政商背景。

他們在聯合國的官方會議中,用跨國全球反漂綠框架、里山倡議的原民實踐、東南亞巴瑤族與台灣原住民SDG永續行動、導入淨灘與循環經濟的還海行動,以及海廢再生的新國民藍白拖等題目,透過SB60 會議的平台,與全世界分享。


▲台灣福爾摩沙英文名Formsa及《今周刊》英文名Business Today,首度登上聯合國正式議程。取自SB60會議議程App

「為了今天,我們跌跌撞撞了七、八年的時間!」推動這次波恩行的亞太永續國際學院教師林英杰說。

與NGO交朋友
參與聯合國周邊會議


去年十一月,他曾以逢甲大學碳資產管理與認證中心主任的身分,帶領包括富士康、超捷物流在內的台灣代表,進入聯合國COP28官方藍區裡,被媒體封為台灣民間「氣候外交」的代表。

今年的SB60會議在成果上又再度突破,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從小在台中長大的林英杰回憶,自己會做國際永續工作,是在中國南開大學攻讀博士期間,透過一位美國紐約友人的介紹,參與東南亞原住民巴瑤族SDG援助計畫,又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美國國家教育單位與法國青年永續組織的朋友,才知道就算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若願意在SDG的架構下,還是有機會到聯合國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及計畫。

於是,林英杰開始在國際組織中拓展人脈、廣結善緣,陸陸續續得到歐洲、美國組織的幫忙,參與聯合國的周邊會議。但因為台灣人的身分,好幾次還是讓他到了會場,「卻只能目送別人進場,自己留在門外。」

台灣永續物流、反漂綠
擄獲各國代表的眼球


讓他信心變強的機緣,是在某一次的氣候會議上,台灣超捷物流協理林利和以「跨國物流碳排的計算方式」為題,發表公開演說。

當時全球對跨界碳排沒有概念,但台灣物流業竟超前準備,加上透過有關人士的協助下,取得航空物流的資料,更可以在科學化的基礎上,讓「永續物流」的想法,真正在實務上落地。

去年的COP28,鴻海稽核長趙曉慧也第一次從稽核及法務的立場,分享鴻海以科學方法為基礎,所發展的「反漂綠風險評估模式」。以鴻海這樣台灣出身的跨國企業,推動廣泛且大規模的自律行動,這些在永續上都是領先全球的作法,證明台灣人真的不差。

在今年的SB60會議,「反漂綠」成為重要議題,趙曉慧再次應邀到場內分享鴻海的台灣經驗。

這些種種都讓林英杰的團隊,成為愈來愈值得合作的對象,而且願意幫忙他的國際NGO(非政府組織)也愈來愈多,另外,台灣企業也開始願意出錢贊助這種民間氣候外交的行動。

這次能讓二十名台灣人進入SB60會場,至少透過動員好幾個NGO組織,才能拿到難以取得的觀察員名額。其中,有好幾張邀請函,直到會議舉行之前才搞定。


1 《今周刊》推動的「還海行動」,結合淨灘、循環經濟及文化再生,受邀在SB60會議上發表成果與經驗。
2 林英杰花了7至8年的時間,才讓台灣民間人士站上聯合國的舞台。
3 繼去年COP28後,鴻海稽核長趙曉慧再次以「反漂綠」為題,在SB60會議上分享經驗。

遭遇三大險況
臨時應變化解難題


進入會場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SB60會議開始的第二天,該會議組織委員會發出通知,在議程上不能出現台灣的名字。

這下糟了,因為兩場由台灣主導的會議報告與分享,都是從台灣經驗出發,使用台灣兩字事前其實已經登上聯合國官方的網站與App。

COP28也曾經連續三場聯合國官方會議以台灣為名啟動,想不到臨時在某些單位運作下,突然不能用了。經過幾次溝通無效後,林英杰突發奇想,那就用Formosa代替,才驚險過關。

第二個狀況發生在隔天,團員中有人在SB60會場大門前,拿出了國旗合影,馬上就被制止,更被大會嚴重警告台灣團二十四人的資格,可能因此全部取消。明明前一天,團員才被允許拿國旗拍照,為何二十四小時後的情況就翻轉呢?

「大門口太過顯眼」、「六月四日這個日子太過敏感」,都已經不是理由。二十四人經過半天低調沉潛,以及無數次的安撫和溝通後,也總算讓大事化小。

第三個狀況,情況似乎也很險惡。在林英杰的暗中籌畫下,六名台灣團員突然在當天的邊會(side meeting)上,用台語進行永續主題的發言。

因為出現大家完全聽不懂的語言,現場工作人員「臉色非常難看」,據說,有兩位中國代表急忙到場了解狀況。無奈台語的發言,已透過現場直播傳送到全世界,木已成舟。

反骨的舉動,當然會有後果,直播影片可能被下架、甚至被直接剝奪下次與會的可能,但林英杰也只是露出微笑,拿著手機到一旁埋頭處理問題。

同行團員對林英杰衝撞體制的舉動,只是輕輕地說,在去年COP28大會,林英杰還揚言要揮舞國旗,繞會場跑一圈,「你知道我們聽到後,有多麼害怕嗎?」

波折雖多,但同行團員對能夠挑戰聯合國的這個舞台,都很珍惜。

然而,要上台發表,得先經過不少關卡。首先得繳交五百字英文綱要,說服組委會接受主題,接著必須撰寫兩千字左右、中英文並陳的小論文、以及製作投影片、進行無數次的英文發表練習。

在會議結束的隔天,團員還得立刻送出觀察員報告,才能得到最後的與會證明。如此一來,一個月密集的作業,大家所承受的壓力絕對不輕。

受父母之命前來的文華高中一年級學生林浩澤就說,第一次上台發表前,「我幾乎很難有時間睡覺⋯⋯就算睡著了,眼睛一睜開,就在準備報告。」

擁有中興大學環工博士學位的連建智,前一陣子,離開了中研院研究員的穩定工作,勇敢走向創業這條路,希望這次上了聯合國這個舞台,能在創業的路上鍍金加分。

帶領十名台灣永續長
再戰COP29


反著傳統、拐彎做事,爭議也一路伴隨林英杰。

在「高價引進課程」、「搶了公部門風采」、「與對岸有關係」等流言困擾下,他離開了母校逢甲大學,接下來,他得自己找路走,打完SB60這場硬仗之後,他沒有要打道回台,反而直接飛往英國。

因為,他已經與牛津大學講好了,在今年七月中旬,要帶一批台灣學生參加一系列「氣候變遷與能源環境」(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Environment)的師資培養課程。

下一階段,林英杰說要把十名台灣永續長,推上聯合國COP的舞台。如果一切依計畫,也許再過幾個月,到亞塞拜然參加COP29的台灣代表,就可以再次看到穿著厚底潮鞋的林英杰,穿梭在首都巴庫(Baku)的會場了。

SB60會議
是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屆締約方大會(COP29)的會前會,目的是確立COP29全球氣候變遷的討論主題及議程。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4/7月 第1437期

本文摘錄自‎

創紀錄!24名台灣人的「氣候外交」奇遇

今周刊

2024/7月 第14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