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參考範圍 掛號費亂象誰來管

缺乏政府監督 民團憂市場、醫療失序


衛福部因法理及讓醫療院所反映成本,三月四日廢止長達十四年的掛號費參考範圍,並指市場機制、公平會及地方衛生局可避免哄抬價格;民團卻擔心掛號費及醫療亂象再度湧現。

撰文/鍾泓良

台灣十四年來醫療院所掛號費的收費機制上限,一夕間喊卡,全面解除價格管制!

三月四日,衛福部以一紙公文,公告隔日起廢止推行長達十四年的「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取消掛號費用調整備查制度的「緊箍咒」,讓各醫療院所可依成本自由調整掛號費用,全台各地卻爆出不少掛號費及醫療亂象。


▲衛福部上月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從此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不再受制於地方政府。攝影·蕭芃凱

新北某內科診所反映,兩年來固定看診的高齡病患聽聞診所掛號費調漲後,決定捨近求遠,改去可享有榮民優惠的榮總大醫院,也不願就近看診;雙北地區近期也接連爆出有診所推出各種掛號費組合餐:病患若多繳一百元的急診掛號費,就能享有「快速通關」,插隊優先看病,或鼓勵病患加價購買自費藥,這樣能多領三天藥,省下次回診掛號費,將本該平等對待的醫療變「課金服務」。

反映成本 醫界贊同解除管制

政策改變背後,得先了解衛生署(衛福部前身)二○一○年提出掛號費參考範圍的規範緣起。當時衛生署解釋,醫療院所收取掛號費屬行政管理費用,是由醫療機構依其成本自行訂定收費標準,並不受《醫療法》規範。

當掛號費不受法律約束,無論中央或地方衛生單位都難以介入,變成各醫療院所賺取額外收入的後門,院所以「排程費」、「 轉床費」、「指定醫師費」巧立各類掛號費及行政費的亂象頻傳,更一度爆出相同等級院所的掛號費卻有三百元價差。

這讓衛生署在一○年定調,醫療院所不可輕易調整掛號費,徒增民眾醫療成本,並透過公式及當年物價水準推算出掛號費參考範圍, 規定門診掛號費為○至一五○元、急診掛號費為○至三百元;若院所因成本考量須調漲掛號費到超過範圍時,要向地方衛生局申請備查。

但近年醫界疾呼,基本工資及物價水準早已不如當年,成本高漲下就須調漲;部分地方衛生局卻將備查改為「實質審查」,要求院所提供佐證成本資料,或直接拒絕調漲,讓醫界批評違反備查機制, 向衛福部陳情。

衛福部因此喊卡既有政策, 從此院所可自行調整掛號費, 無須再送衛生局備查。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在立法院備詢時重申,掛號費屬行政管理費,長年規範參考範圍,於法無據,才決定開放院所自由反映成本。他也堅信,在醫界自律及市場機制下,院所不會哄抬價格,公立醫療機構也不會調漲掛號費,對市場價格產生「定錨作用」;假如真出現破壞市場行為,公平交易委員會及地方衛生局可介入調查。

對此,長期主張鬆綁、廢除掛號費參考範圍的醫界團體,第一時間舉雙手贊成。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廖文鎮直言,去年十月到今年二月,全國僅六%院所不堪成本壓力,申請調漲掛號費,卻受到地方衛生局實質審查,現在衛福部直接廢止規範,醫界當然樂觀其成。

他認為,全國基層診所有一.七萬家,比超商還多,絕大多數診所一天看診人數不到五十人,在經營壓力下才敢調漲一點;假如有診所敢無限上綱調漲,按市場機制只會逼走病患。

「我們不能夠把特例當通例!」廖文鎮不斷重申,掛號費亂象並非普遍現象。

儘管醫界全力支持掛號費全面解除管制,民間團體卻持反對立場。近日,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全勞總等五民間團體就召開聯合記者會,抨擊此舉恐讓過去受約束的掛號費亂象死灰復燃,增加民眾就醫成本甚至衝擊就醫品質。


民間憂加劇醫療階級化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不諱言,過往掛號費亂象可分幾大類。第一是同區域、集團院所不約而同調漲到接近價格的聯合行為,若不防堵,恐「溫水煮青蛙」,墊高民眾醫療成本;其次是院所巧立名目加收掛號費,像插隊看診的急診掛號費、買自費藥省掛號費等,都破壞醫療行為,更形成醫療階級化。

「醫療屬於剛性需求,受限於醫病關係、距離成本,你一定是因為生病了才有就醫需求。」林雅惠強調,各地院所受成本上揚,去年下半年紛紛調漲掛號費,光台北市今年一月備查家數就達一百家,數量為二三全年總數的一半;當數量增加,政府更應該嚴格把關,想不到衛福部卻「自廢武功」,更難掌握市場全貌,預估相關亂象未來半年將持續出現,「政府全面棄守,將醫療行為全權交由市場機制,有失妥當。」

事實上,當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後,本刊記者詢問第一線地方衛生局轄內院所掛號費調漲情形後發現,截至三月底,多數縣市掌握度有限。

醫療資源密集的台北、新北,分別掌握三家、十九家院所調漲;桃園、台中僅收到個位數院所通知調漲;高雄市則是一筆掛號費漲價通知都沒收到;台東、屏東等偏鄉地區,則掌握零星位於市區的院所有調漲情況。六都中台南對掛號費調漲掌握度最高,表示轄內三十四家醫院全未調漲,診所一六九家調漲,多數院所掛號費調漲至一五○元至兩百元,最高調漲至五百元。

衛生局官員私下透露,自從掛號費參考範圍被廢止後,院所漲價已無義務向衛生局備查,除非院所願意主動講,否則幾乎不可能第一時間掌握。

此情況下,若出現掛號費聯合調漲時,實務上公平會恐怕也無法即時介入。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民解釋,聯合行為構成要件是具競爭關係產業,合意導致市場價格出現一致,破壞市場競爭;而並非同時間漲價就能罰,「最困難就是要證明『合意』,也就是競爭者彼此間互相講好。」但全台醫療院所眾多,單憑公平會既有人力難以完全掌握院所是否聯合漲價,除了仰賴民眾主動檢舉,更須地方政府即時把各種蛛絲馬跡通報給公平會佐證。

也因此,消基會及醫改會皆期望衛福部能收回取消決定,並重新推出符合物價水準的掛號費參考範圍,且優化地方政府備查機制。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直言,醫療屬於剛性需求,全權交由市場機制有失妥當。攝影·劉咸昌

改良機制才是全民之福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直言,掛號費範圍一○年推出迄今,從未因應物價調整過,「說是行政機關的怠惰,應該不是過分苛責!」他強調,缺乏政府督導的掛號費長期恐成為民眾負擔,建議政府仍須公布掛號費參考範圍作為行政指導,讓政府、醫療院所及消費者有評估掛號費合理性的標準。

面對民團建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回應,廢止掛號費參考範圍並非一朝一夕決定,衛福部評估即使將參考範圍上限調高至三百元或五百元,法理上仍站不住腳。

聽聞地方衛生局對院所掛號費掌握狀況不理想,王必勝直言:「這怎麼會難查?我不是很理解。」強調即使備查制度廢止,地方衛生局仍可要求院所回報掛號費漲幅,中央甚至能透過健保體系要求自主填報;相關疑慮,將在「全國衛政及社政首長聯繫會議」進一步釐清。

被控管十四年的掛號費一時鬆綁,正反論點持續交鋒。一方面,醫療院所本應合理反映成本,確保永續發展;另一方面,當政府認為掛號費參考費於法無據,選擇直接廢止。為防堵亂象,中央及地方衛生單位不能兩手一攤,仍有責任建立一套即時掌握市場現況的機制,才能替民眾就醫權益把關。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4/4月 第1426期

本文摘錄自‎

取消參考範圍 掛號費亂象誰來管

今周刊

2024/4月 第14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