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價搶市,重創台廠
2020年,口罩國家隊成員「加利科技」以中國製口罩混充國產販賣醜聞,仍歷歷在目。當時政府大力清查,中國口罩看似就此消失於台灣市面。 殊不知過去一年,中國低價平面口罩早已傾銷全球,更悄悄滲入台灣市場,首先就斷了台廠基本款平面口罩生路。 台灣指標性口罩大廠康匠總經理陳勇志指出,現在中國瘋產基本平面口罩,一片成本只要新台幣0.6元;相較下台灣原料、人工貴,一片成本少說0.8元、整整多出40%,要打價格戰根本毫無勝算,國際市場幾乎已是中國天下。 至於,本該是國家隊主場的國內市場竟也淪陷。陳世中指出,自政府停徵口罩後,進口管制也放寬,許多廠商便以工業口罩名目,越過醫療口罩審查,進口中國低價又品質參差的口罩。 這些中國口罩去哪了?其一,包括醫院、電子廠等大量採購者,大多採取價格標,寧選低價的中國口罩;其二,電商、一般通路商,如要上架基本平面口罩,同樣會優先考慮低價者。 於此同時,台灣口罩供需也在反轉。陳世中指出,隨著疫情趨緩,一般民生口罩需求已從單日1500萬片高峰,下滑至單日約600萬片。需求銳減下,供給卻大增,自然會開啟口罩廠淘汰賽。 「一些想賺災難財、看到市場跑進來的業者,如果沒有從中創新、調整,也不懂口罩,持續做基本款平面口罩,最後都會走向關門,」陳勇志說。 陳世中估計,若中國口罩持續壓境,口罩價格恐怕還會繼續下殺,民眾購買時,應明辨口罩產地、製造商,才能確保不會買到品質參差不齊的口罩。面臨淘汰賽,三大關鍵突圍
不過,並非所有口罩廠都面臨倒閉潮,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透露,「其實,大廠如康匠、中衛、淨新,都還是活得不錯,慘的是倒數100、200家才加入國家隊的。」 如今,口罩廠要在紅海廝殺戰突圍生存,專家提出以下關鍵: 一、差異化,以重新定價:黃博雄認為,基本平面口罩技術層次太低,各國都能自產,又逢中國低價品競爭,自然淪為價格戰。台廠必須從口罩外觀、形狀、功能開發新品,才能重新定價。 二、通路品牌力:經疫情兩年催化,部分口罩廠從代工走向自有品牌,黃博雄認為,品牌價值不只能爭取更多通路曝光,也能建立起消費者忠誠度,並拉出獲利空間。而口罩廠是否和通路商、客戶打好關係,也是市場反轉救命符。 三、永續回收:「永續已是共識,你不思考布局,還在喊口號都是落後的,」黃博雄指出,尤其歐美相當厭惡拋棄式口罩,永續口罩反而有商機。 製程永續也很重要。陳世中解釋,現在事業廢棄物處理價格不斷上漲,焚化爐也不收高熱值口罩廢料,廠商如何發展回收,會是口罩廠壓低成本的關鍵。 目前,不織布公會正積極籌設「優質口罩認證標章」,高標準嚴選台灣國產優質口罩,也以此區隔中國製口罩。不只能作為民眾購買依據,未來也有望搶進政府採購案,發展國產國用的商機。 而產業端,業者不甘坐以待斃,從傳統大廠到創新小廠,都走出各自不同的轉型之道。轉型模範〉康匠 獨家產品,挑戰不敢做的事
1月12日中午12:00,康匠官方商城即將開賣最新款「鋼彈聯名口罩」,大批鋼彈迷死守電腦前、準時開搶。想不到才短短兩分鐘,口罩竟如演唱會門票一般全數銷售一空,臉書上盡是粉絲沒搶到、哀鴻遍野的留言。 「從之前的SOU.SOU口罩,到這次鋼彈聯名,都是通路來跟我們要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只有康匠有,」台灣指標性口罩大廠、康匠總經理陳勇志笑說。 在中國低價口罩傾銷全球下,許多台廠不堪價格戰又無通路可賣,選擇黯然退場,康匠卻逆勢而為,不只新品愈推愈多,還在2021年宣告前往泰國設廠、進軍國際,震驚業界。 「我們都做同業不敢做的事,有時連我們自己都想像不到,」陳勇志說,現在康匠不只玩口罩時尚、聯名,還研發獨家技術回收茶葉至口罩中,一解口水沾染悶臭的痛點,同時呼應循環經濟。 細究康匠獨特布局背後,是行之有年的創新策略和強大實力。 早在疫情前,同業都還固守基本款口罩時,康匠就已展開口罩創新,推出如針對機車族的空汙口罩、撞色設計口罩等。雖然當時市場接受度有限,挫折也不少,但陳勇志從未放棄。 時至2020年疫情爆發,民眾開始天天戴口罩、從求有到求好,也追求起口罩的時尚和機能,康匠累積多年的實力總算爆發,成了跳脫價格戰關鍵。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