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中衛
口罩新時尚 老字號醫材廠的華麗變身
「哇!今天拿到的是Tiffany 藍耶!」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的當下,拿到隱藏版彩色口罩的消費者在網路上的口罩交流社團開心分享。比起每天關注疫情發展,心情隨著攀升的確診病例數而鬱悶、緊張, 這是「CSD 中衛」帶給世人的「小確幸」。
▲中衛的彩色口罩,替籠罩在新冠肺炎低氣壓下的民眾帶來小確幸。
炫霓紫、柑橘橙、單寧牛仔、甚至是酷黑迷彩⋯⋯中衛的彩色系列口罩,主打「My Color My Style 我型. 我色」, 讓口罩不只是防護醫材,更能成為穿搭的時尚配件。推動深耕臺灣73 年最老醫材廠華麗變身, 讓「CSD 中衛」從專業醫材領域到貼近消費者市場,引領「Health in Style」潮流的靈魂人物,要從中衛的第三代接班人、營運長張德成說起。
扭轉品牌形象 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1947 年從彰化起家的「CSD 中衛」,始於創辦人張炎東有感戰後光復時期臺灣因物資缺乏,幾乎所有醫療補給都從日本進口,認為臺灣應該擁有自給自足的環境與能力,於是將其在日本學習的經驗帶回臺灣,成立豐富工廠(CSD 中衛的前身)。第二代接班的總經理張豐聯秉持著自父輩傳承下來的家訓、同時也是核心價值的「誠」與「勤」, 持續經營企業,走過1980 年代因中國大陸崛起,在醫材市場中引發的低價競爭風暴,致力提升「CSD 中衛」的品質並打造品牌價值,並著手進行各項國內外認證工作,打下「CSD 中衛」品質保證的厚實基礎。
2003 年的SARS 風暴,是中衛另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大量醫療口罩的需求,讓「CSD 中衛」在產品有所轉變,使其從原先專精於醫療級紗布、敷料及口罩, 轉以口罩為主力商品。隨著臺灣社會風氣在SARS 後大幅轉變,民眾使用口罩的比例明顯增加, 加上中衛在品質及規模上的提升,第三代接班人張德成於2011 年自美國學成返臺後,發現公司欠缺品牌行銷,於是便以自身的設計及行銷背景,帶著團隊開始大展身手,重塑中衛的品牌形象。
張德成打造「CSD 中衛」的品牌之路包括:重塑中衛CSD 企業識別系統、進行內部人員培訓等,在2015 年行銷團隊成立後, 更從原有的專業醫療通路,轉型為更貼近消費者市場需求的型態,以「Health in Style」的健康時尚為訴求,將原本顏色單調的醫療口罩改變包裝,配合五顏六色的繽紛設計,大膽揮灑創意, 讓專業的醫療口罩披上了時髦的外衣,走進民眾的日常生活裡, 澈底顛覆醫材產品的刻板印象。
▲中衛營運長張德成積極推動「CSD 中衛」品牌創新,打造口罩新時尚,讓Health in Style 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多元產品開發 打開海外市場的利基
然而,有感於專業醫療市場已趨於飽和,「CSD 中衛」在積極進行品牌行銷的同時,也思索產業多元轉型的可能性。不僅研發出彩色時尚口罩,更以單片包裝的酒精棉片等消費性產品, 深入民眾的生活需求,搶下高市占率。更重要的是,在完美演繹了口罩加值時尚的功能之外, 「CSD 中衛」也沒有忽略口罩的品質,其生產之醫療口罩為擁有衛生署頒布的衛署壹字號產品,還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所頒發的「SNQ 國家品質標章」。高額投資在檢驗器材及製造規程的規範認證上, 在製程品管上的嚴謹堅持,讓「CSD 中衛」成為品質信賴的指標,例如成為少數取得日本厚生省認可的海外製造廠資格,就是一個贏得客戶信任的見證。
酒精棉片 突破技術門檻
此次在防疫物資上,「CSD 中衛」在口罩及酒精棉片的供應上深獲各界肯定。尤其在酒精棉片方面,由於酒精容易揮發的特性,包材的技術難度相當高,以往臺灣的酒精棉片都從國外進口,「CSD 中衛」是第一家投入酒精棉片技術開發,並擁有量產能力的公司。從2006 年開始, 中衛成立醫用酒精棉片專業研發團隊,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開發出多層結構的包裝設計,不但能完全封合酒精,更突破多層包材難以撕開的不便性,輕巧好攜帶、好撕不黏手等技術上的突破,讓中衛的酒精棉片成為臺灣市占率高達7 成的第一名產品。
▲CSD 中衛突破酒精棉片的包材技術門檻,目前在臺灣市占率高達7 成。
面對突發爆量 中衛以七三法則應對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 政府為了解決口罩荒,首次在2020 年1 月底下達口罩徵收令, 相對於有些規模不大的工廠在產能上趕不上徵收量,中衛則是發揮了「七三法則」在產能調度上的能力,快速應變、交出高於平日產能3 倍量之多的產品。雖是隱身於臺中與彰化交界處、位於山間小路上的中小企業,卻因為如此迅速確實的危機反應力,打下漂亮的一仗。
提到七三法則,張德成說,最初的用意就是為了突然爆增的需求量預做準備。簡單來說即為保持7成工作用、剩餘3成留存用, 不只適用於淡、旺季多達1 倍的銷售量差異,也可應付像是流感時可能突發的需求。早在2020 年1 月底,還在德國柏林參加時裝周的張德成就對疫情有所警覺,進而預作備料,眼看疫情愈發嚴重,就再次大量準備原物料進貨。
原以為已備足庫存以備不時之需,憶及中衛客戶之一的美式大賣場發生的「口罩之亂」,仍讓張德成印象深刻。過年前所預備在賣場的7 天備量的口罩,一瞬間就被民眾掃光,讓他意識到社會大眾對於缺貨的恐慌。張德成與父親張豐聯於是在年節期間立刻號召公司一級主管成立「新冠肺炎應變小組」,帶領全體同仁共體時艱度過難關。
「我們很努力嘗試要過年。」張德成打趣地說。員工們知道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因此責無旁貸地加班趕工,即使幾乎沒過到年、電話接不停,每天忙到只睡3 個小時,仍然無怨無悔,為的是能在這個緊要關頭有所貢獻, 只希望讓酒精棉片、醫療口罩等基本的防疫物資,被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五顏六色的繽紛設計,替醫療口罩披上時髦外衣。
不斷調整腳步 積極壯大品牌能見度
長遠來看,即便疫情緩和之後,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原物料是否足以供給口罩機臺所需的數量?另外,限制出口的禁令鬆綁之後, 倘若各國陸續建置了自己的口罩廠,臺灣的競爭力又在哪裡?這些都是張德成認為需要審慎思考的層面。他進一步說明,這波疫情讓臺灣的醫材產業體認到具備自製能力的重要性,正如中衛的七三法則,確實保障了臺灣醫材的自製實力,但這只是生產方面的調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看待整個大環境時,企業能否跟上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做出相對的因應決策?他認為,只有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才能不被市場淘汰。因此,他也親自帶領中衛不斷「改變」,在全球市場上壯大自有品牌的能見度。
堪稱歷史悠久的老字號醫材大廠,中衛目前還是美軍急救包的供應商,走過七十多個年頭, 現今產品不只在國內各大醫院與藥妝連鎖通路販售,海外銷售足跡更超過全球68 個國家以上, 主要客戶多位於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地,在代工和自有品牌的耕耘上都有亮眼的成績。疫情爆發後,中衛因傑出的調度能力,在防疫物資上仍穩定供貨,甚至有日本客戶上門洽談彩色口罩的上架。
展望未來,中衛正陸續建置第二自動倉儲設備,導入智能化生產系統,積極打造完整產品線和行銷通路,也期望臺灣能在疫情過後,仍能維持醫材產品的自主供應力,發揮臺灣防疫產業的動能,創造更多商機。
CSD 中衛小檔案
總經理:張豐聯
成立時間:1947 年
經營規模:資本額約新臺幣7,680 萬元
關鍵產品:醫療口罩、酒精棉片、紗布、繃帶、棉棒等醫材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口罩新時尚 老字號醫材廠的華麗變身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20/第541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