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視國家財政崩潰的荒謬劇

在野黨搶錢、執政黨繳械 修法三分鐘出委員會


在野黨執政縣市早在二○二四年四月達成先從中央搶錢的共識,執政團隊的應對卻相對分歧、消極,新版《財劃法》導致的惡果,終須由全體國人承受。

撰文‧蘇芳禾

當《財政收支劃分法》二○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晚間準備送進院會表決之際,一位資深的國民黨立委助理焦急地四處打聽修正條文內容,因為他的工作是要在法案三讀通過後幫委員撰寫社群貼文,向選民傳達立委在國會爭取預算的努力成果,「 但連通過的版本內容是什麼都不知道,是要怎麼寫?」

到處打聽消息的助理,是位超過四十歲的「青壯派」幕僚,但這一屆國會開議後,他已接連好幾次像個搞不清楚狀況的菜鳥,從二四年五月的「國會改革法案」,一直到最近的《財劃法》,他和大部分熟識的國民黨立委辦公室,都是到最後一刻才知道確切的修法文字。


「只有他們兩位知道內容吧」
國民黨幕僚無奈告白

問了老半天,還是不得要領,這位助理只好默默回到電腦前開始作業,當閉路電視上播出主席台上的立法院院長韓國瑜敲下議事槌,現場國民黨立委歡聲雷動。

「臉書只能先寫得很籠統啊,不然怎麼辦?」這位助理回想起熬到深夜的那個周五晚上,雙眼仍透出疲態,「 那些在歡呼的委員,可能也沒幾個知道自己的縣市分到多少稅款吧,好在最後出來大家的數字都很漂亮,可以對選區交代。」他無奈地說。

「 應該只有他們『兩位』知道內容吧。」另一名資深藍營助理回想起當天情況,不自覺地壓低音量透露,推測最終的修法條文,應該是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與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兩人的共識。

這位資深助理指出,由於修法內容的討論實在太不透明,他也只能從三讀通過的版本回推,最終條文出爐前,兩大藍營執政縣市台北與新北,曾有過一番角力,因為新北市人口多,台北市公司多,所以最終同時採計「人口指標」和「營業稅」的權重比率,讓雙方分居絕對金額前兩名。

「反正從一開始,就是想先從中央政府那邊搶到錢再說,以後就不用再看中央政府臉色給錢,這些錢,地方當然是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位資深助理淡淡地說,臉上看不見一絲勝利的表情,關乎三七五三億統籌分配稅款的《財劃法》修法品質,連這位不喜歡民進黨的藍營助理,都很難感到光彩。

藍營修法只考量票倉
會得罪人的水平分配丟給執政黨

其實,二十五年沒修的《財劃法》,從在野陣營醞釀修法到實際完成三讀,一共經歷八個多月,其中不是沒有理性討論空間,最終以如此粗暴草率的方式完成立法,執政黨與在野黨都有責任。

時間回到二四年四月,當時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財劃法》修法共識會議,非民進黨執政的十六個縣市財政首長全數到齊,他們的共同目標只有一個:「向中央政府『奪錢』」。

當時,兼任國民黨智庫執行長的立委柯志恩指出,十六縣市在會中達成「把餅做大」的共識,希望透過調高地方所得稅收、營業稅及貨物稅等方式,將中央與地方分配稅收比率調整為六比四,粗估中央應釋出六四○○億統籌分配款。

共識會議後不久,立法院國民黨團就正式提出了修法草案。在水平分配公式上,有六七%稅款是依人口比率分配、十一%由所有直轄市與縣市均分,此外台北市還因「身為首都與國際金融重鎮,肩負較大責任」,可額外分配三%稅款,被綠營譏為「金孫條款」,獨厚台北市長蔣萬安。

儘管這樣的分配公式明顯傾向人口二五○萬、四百萬人的台北市、新北市,但其他各縣市意外地並無太多雜音。

一位與會的藍營幕僚解讀,當天與會的財政首長都很清楚,過去二十五年,《財劃法》不知喊了多少次要修,但始終沒有進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平分配」談不定,因此當天的決議就是「我們要的是垂直分配(中央釋出預算到地方),先從中央挖一塊肉下來,大家來分,水平(縣市之間如何分配稅款)我們不管,這種會得罪人的事,就讓行政部門去處理。」

另一方面,各縣市都知道,二○二六年就要進行地方選舉,所以必須在二五年之前把錢搶下來,「只要分的都有比以前多,大家都願意退讓一點,畢竟先拿到比較要緊。」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24年4月舉辦《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共識會議,非民進黨執政的16個縣市財政首長全數到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提供

綠營府院黨莫衷一是
避免讓藍白喊價 拒提版本

相較於在野陣營磨刀霍霍,未受邀與會的綠營執政縣市,也早就嗅出危機。

一名綠營執政縣市高層就向本刊透露,檢視國民黨提出的修法版本,很明顯就是想要鞏固中北部票倉,直接放棄南部選票,所以分配公式對民進黨執政的台南、高雄二都極為不利,「他們覺得反正大部分南部人也不會投給藍的,乾脆就鞏固好中、北部就好,用中北部優勢人口輾壓南部。」

因此,有綠營執政縣市一度私下運作,希望行政院能出修法版本,並且在水平分配納入較為公平的指標,以免在修法過程中遭邊緣化。

民進黨內另有一派意見認為,行政部門提出版本的用意除了對綠營執政縣市友善的計算公式以外,也能讓黨籍區域立委訴求,自己努力替鄉親爭取資源,避免《財劃法》通過之後,只有藍營立委可以在選區邀功、說嘴。後來,在綠營各決策層評估下,認為以藍白過去幾次三讀皆未採納綠營版本,因此最後一致決定不提綠版,避免被拿來喊價。

值得注意的是,總統賴清德過去在擔任台南市長與行政院長時,曾公開支持修《財劃法》,然而現在卻表示現行制度相對穩定,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外界質疑,賴清德曾在民進黨中常會解釋,他擔任行政院長時,確實曾擬定過草案,但是草案後來沒送立法院,是因為盤點後發現中央最多只能撥出約五百億,也擔心若草案送到立法院,後續中央分配給地方的預算不斷膨脹,會超出中央政府財政能力,所以當時是直接將五百億分配給各地政府。

因此,當《財劃法》進入立法院審議階段,從來就只有國民黨與民眾黨團版本,民進黨則僅個別立委提出修法草案,且均不涉及中央與地方的財權垂直劃分。其實,二四年六月十九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甚至做出決議,要求財政部在下會期開議前提出版本,但財政部長莊翠雲並不買帳,強調《財劃法》不要為修而修。


▲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左)期盼在未來努力之下能夠力挽狂瀾,將《財劃法》導回正軌,讓中央政府保有適度財政力來運用。財政部長莊翠雲(右)則呼籲不要為修法而修法,獲取共識更重要。攝影·劉咸昌

不斷修正 三讀過程混亂
沒討論的權責歸屬是未爆彈

由於集體決策下不提版本,執政黨立委只能以各種手段試圖讓立法進程完備,最終一部關乎中央與地方財務及權責劃分的重大法案,淪為泥巴戰。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批評,《財劃法》初審三分鐘就送出委員會、三讀表決前,藍白不斷提出修正動議、再修正動議,根本就不知道修正到哪個版本。

國民黨籍的財政委員會召委陳玉珍反嗆,修法歷時七個月,開過六次審查會、兩次公聽會,也四度邀請各縣市政府到國會表達意見、暢所欲言,絕非民進黨說的草率、黑箱,「這次我們就是要讓執政黨知道,不會讓你用拖延戰術!」

陳玉珍直言,三讀通過的《 財劃法》,與二四年四月間提出的國民黨版有不小差異,是因最終條文融合了部分民眾黨版精神,主要是國民黨團原先主張所得稅二五%作為統籌分配稅款,民眾黨版維持現行一○%不變,最終通過版本是十一%,地方新增的統籌稅款規模因此由六千多億縮減為三七五三億。

「民進黨就沒打算要修法,不要在那邊找理由。」陳玉珍強調,從國民黨願參考民眾黨版,就代表國民黨團不是不能理性溝通,是民進黨不願實質討論。

儘管順應民眾黨意見,縮小向中央「割肉」的規模,但國民黨團一路上只管爭錢、不願碰觸中央地方權責歸屬深水區的態度,畢竟不是負責任的在野黨所當為。

但回頭來說,七個月來始終不願提出對案的賴清德政府,也沒能在這場無奈的戰爭中得分,且讓未來三年施政,及中央地方之間的互動,埋下了更多需要拆解的未爆彈。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5/1月 第1463期

本文摘錄自‎

坐視國家財政崩潰的荒謬劇

今周刊

2025/1月 第14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