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萬票投給習近平看!三月是第一個重啟對話點

香港泛民派、台灣民進黨大勝,打臉一國兩制

二○二○總統大選落幕,蔡英文總統不僅贏得連任,還拿下台灣選舉史上最高得票數。在她第一任執政成績跌跌撞撞,即便親綠支持者也多有不滿之下,這八百一十七萬票,某種程度更像是台灣人民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表態。


主打「抗中保台」的總統蔡英文(左2),最終以817萬票、得票率57.13%贏得連任,外媒解讀這是台灣民意離中國越來越遠的展現。

國際上也多將這場選舉結果,解讀為台灣民意對中共政權的反映。

如路透以〈Taiwan president wins by landslide in stinging rebuke to China(台灣總統壓倒性勝選,用力打臉中國)〉為題,法新社也以類似標題詮釋。

這是繼去年十一月底香港區議會選舉,反共的泛民派大獲全勝後,再一次,習近平政權對港、台「一國兩制」政策的大失敗。

中共近幾年不斷加強對台工作,軟硬兼施,結果卻獲得反效果,問題到底出在哪?

拆解習近平誤判循環:先高估韓流再躁進對台談話

「沒有言論自由、用反腐敗做鬥爭, 搞得人人自危, 沒人敢講真話,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決策很容易出錯,」日本研究東亞政治的重量級學者、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告訴商周,中共對台政策失敗絕非「單獨案例」,「如果習近平政府不反省這點,同樣的錯誤會一犯再犯。」

專家解析有三個環節導致習近平「 眼盲」 而一犯再犯,讓他與台、港真實民意的距離越來越遠:一是高層自傲與誤https://blog.hamibook.com.tw/wp-admin/profile.php判;二是中國龐大官僚體制,導致下情無法正確上達;三是港台「買辦階級」出現,錯誤傳遞民意給北京。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就以二○一八年九合一的大選,做為中共對台情勢誤判的起始點,分析了這種誤判的循環如何作用:

首先是自傲。二○一八年底國民黨挾著「韓流」橫掃全台十五縣市後,國台辦系統認定二○二○大選已「十拿九穩」,習近平才因此在去年初的《告台灣同胞書》談話中,躍進的提出「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


「習近平那次談話,明確顯露出他的自傲,同時也是誤判的起點,因為之後發生一系列局勢變化,包括美中對峙、(香港)反送中爆發,習近平一有談話、中國一有動作,蔡英文聲望就回升十幾個百分點,讓他們(中共)原本規畫的路線圖,完全被破壞⋯⋯。」吳介民說。

接著,是下情無法上達。吳介民認為,其實中共對台基層研究並不差,但高層判斷失準,在於「資訊上不去」。
資訊「上不去」!買辦階級傳錯誤民意

「中共(情蒐)系統出問題,無關意識形態,而是系統組織太龐大,官僚文化害的!」政治評論員吳崑玉也持同樣論點。他認為,上層領導人想用目標換取進程,但中層官僚要在時限內達標,「他能怎麼做?報假帳啊!哄你開心啊!只要一天不被上面罵就好,這是用時間換取空間的邏輯,怎麼會不出問題?」

當「下面的人只講上面愛聽的話」情況發生時,就會出現「買辦階級」。

吳介民舉例,例如中國談話性節目上,經常出現台灣學者、政治人物大談台灣時事、吹捧某些特定人物,「就是這種『買辦階級』錯誤展現台灣民意!」

但,習近平並非全不知情,也試圖改變。去年香港反中民意透過選舉大表態後,北京便改派對香港事務無經驗的前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出任中國在港最高領導的中聯辦主任。

「換一個沒有經驗的人上來,這代表什麼?代表習近平要找個跟香港(舊有系統)沒有牽連、可以貫徹自己意志的人來做事,」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分析,「 所以之前中聯辦其實幾乎是刻意誤導習近平,這些他都知情,不然不會換人。」

那麼,台灣呢?若中共對台情報系統也出現類似的失靈, 北京難道不會有動作?

松田康博認為,目前兩岸會繼續維持「 冷和」 狀態, 因為, 對中共來說,有比台灣排序更前的問題待處理,如中美關係、香港、新疆,「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是『常數』,是現任政府的延續,如果換了新政府,反而還要適應。」

「其實國台辦已經預判國民黨會在這次大選中落敗,只是輸多輸少不確定,但也因此,他們早在一個月前準備好對台政策,」董立文指出,包括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在選前一個月不斷宣傳對台政策成績單,並說明未來對台採取單方面推動政治協商、經濟融合、社會認同等工作,「國台辦已經做好下台階了,而習近平也只能無奈接受,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專家:兩岸維持「冷和」台灣關係檢核點近期有兩個

兩岸互相試探對話底線的動作,從蔡英文確定連任時就重啟了。未來有兩個時間點,可檢驗是否有初步成效:一是中共在三月舉行兩會時,習近平談話內容,二是五月二十日的蔡英文連任就職演說。「從現在起是敏感時刻,蔡、習的一言一行,的確都會牽動未來變化,」董立文說。

兩岸是否進入嶄新階段,第一個關鍵點,就在三月。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679期

本文摘錄自‎

817萬票投給習近平看!三月是第一個重啟對話點

商業周刊

2020/第16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