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工學院「被消失」?三年後恐將集體滅頂
少子化、工程生驟減、醫科競爭 三大警訊浮現
你知道在台灣的高教圈,未來誰最可能「被消失」?答案恐怕令人訝然!
根據專家推估,除了目前已浮出檯面的「準退場」學校外,最快三年,所有的私校工學院,不排除會有集體滅頂的危機。
這絕非危言聳聽!一般認為,大專新生人數目前24萬,十年後的117學年度,才會來到谷底,至16萬人,因此大學仍有10年緩衝,而且衝擊最大的將是後段班私立大學。
但如果將少子化與近幾年來工程學生下滑兩個效應交乘,「恕我直言,私校工學院在最悲觀狀況下,恐怕三年後滅頂!」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提出警訊。
十年入學人數銳減逾6.6萬
過去十年來,台灣大專院校在「工程、製造及營建」相關科系整體入學人數減少逾6.6萬人,居各學門之冠。
而就算選讀了工程學門,學生又多半以國立大學為首選,這讓私校工學院,處境更艱險。
從數字拆解,大學與技職學生人數約為各半,換算今年大學端新生約12萬人;自然組與社會組學生比例約是4:6,換算大學端會收到4.8萬名自然組新生;而國立與私立大學自然組招生員額各約2.4萬,PR值落在50。
117學年度大學及技職新生人數預估只剩16萬人,上述比例不變下,大學自然組新生將只剩下3.2萬人,如果國立大學自然組名額依然保持2.4萬,私立大學自然組學生將只剩8000名;自然組學生往往先選醫學院科系,私校工學院等於只能搶奪剩下的4000∼6000名學生,PR值更將降到只剩12.5。
倘若私校工學院仍繼續開出如今天的2.4萬名招生員額,有高達75%∼83%將開天窗!但其他有招到學生的工學院也未必能倖存。因為,學生會散佈在各校,一但入學人數不集中,不排除會出現校校皆嚴重不足額的窘境。「尤其未來三年將先跌掉5萬新生,若狀況未改,就算學院還能倖存,也很難長期正常發展,」何明果提出警告。
其實私立工學院崩壞現象,已經出現。根據中華工程教育協會去年公布的大專工程相關學門新生註冊率資料,私立大專工程學門快速暴跌,兩年就跌掉近10個百分點(表)。
自救1〉擴大範疇 成立跨領域新系
面對「警鐘已響」,私校工學院該如何自救?
前身為中原理工學院的中原大學,工學院院長鐘財王仍看出生機。他表示,若著眼於教育部現行定義的「工程學群」,確實有危機,但若能因應跨領域學習的趨勢,將傳統界限打掉重練,或許就有生機。
如中原大學工學院的五個系,除傳統工程學群的機械、化工、土木外,早已加入生命科學學群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以及地球與環境學群的環境工程學系。
「所以不是工學院會消失,而是工程學群會消失,」鐘財王一語中的,未來,會看到一些聽都沒聽過的系,例如東京大學工學院裡有「系統創成系」,就是從當今熱門的生態圈概念研究與工程的新結晶。
中原近來納入更多跨領域學程,重新定義「何謂工學院」,帶動中原工學院新生報到率高達99%以上。
自救2〉接軌業界 九成就業率攬新生
另外,元智大學工學院院長謝建興表示,未來私校工學院將走向M化,有些會倒,有些反而更壯大,關鍵就在能否打破過往「大學重學術、技職重動手」分界,養出「手腦兼備」的人才。
他以法國高等工程學院為例,該院都是碩博士生,卻非常著重實作能力,學生至少要去企業實習半年,把理論基礎活用在現場,並將生產線上問題帶回實驗室解決。畢業生半年內就業率逾九成,「在失業率超高的歐洲,根本難以想像!」謝建興說。
參考國外經驗,元智也積極在課程上轉型,大一、二仍以理論為主,大三、四則大量導入業師與實習課程。以機械系的分系課程為例,就由兩位教授、四位業師分別授課,每位業師負責四週課程,讓學生直接針對業師分享的企業案例,進行探討。
「私校工學院要不被淘汰,一定要和業界綁在一起,」謝建興強調,目前元智工學院畢業生三個月就職率高達九成多,註冊率逾95%,與法國高等工程學院不遑多讓,正是轉型下的成果。
面對少子化與工程學生驟減雙重壓力,工學院起家的元智大學,教學綑綁理論與實習,畢業生半年就業率與新生註冊率依然突破95%。蘇義傑攝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私校工學院「被消失」?三年後恐將集體滅頂
遠見雜誌
2019/第398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