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由黃正忠、龔建嘉、鄭涵睿共同主持)

大學念獸醫系時,因喜愛文學,我到中文系修了好幾個學分,過程中發現文組與理組的思考方式差異非常大。人文學科建立的是思想的價值體系,出社會後,我也發現身邊的理科同學對社會議題的關心與參與程度明顯較少。我一直認為,鮮乳坊之所以不同,是因集結很多跨領域人才在其中,夥伴組成多非食品或加工相關背景,除了生物科學、醫學外,還有社會學、心理學、中文、法律、音樂等多元的人文科系背景。
這些夥伴影響公司巨大,如建立獨樹一格的「勞方代表」,以民主參與、專業的社會學調查方式來「團結公司夥伴」與「維護權益」,討論並提出共好的意義;做出改善建議,探討「公司整體夥伴」的變化並追蹤趨勢。 我們建立屬於鮮乳坊的管理架構,每年回顧融合人文價值與科學數據的成果。人文價值也讓公司有不一樣的樣貌,包括對議題的深度討論、對社會與人的關懷。而參與志工服務一直是公司夥伴熱中的活動,讓鮮乳坊有不一樣的靈魂與生命力。人文是發展個人哲學的基礎,能以更宏觀的角度做決策,並了解與組織、社會的關係,成為具啟發性的領導可能。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正是人文與科學融合的典型案例,從美感、設計到走向科技尖端始終不遺餘力;而執行長庫克先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典禮致詞時,說他從不擔心機器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反而害怕人類愈來愈機器式思考,沒有自己的價值與同理心。
身為人的根本價值,「我們是誰,我們將走到哪裡?」是所有人文學科的核心,沒有科技能夠解決這個根本問題。而企業的願景與使命,正是要不斷思考這個企業存在的根本問題,商業模式只是成就這個根本價值而存在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