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頭戲在二十大閉幕後 誰能躋身中國最高決策機構?

<li><h1>權力核心〉盤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熱門人選</h1>

中共「二十大」即將於北京召開,外界關注誰能「入常」?誰將被「七上八下」?誰又是下任總理熱門人選?《今周刊》彙整國際權威專家意見,一一為讀者解析。

撰文‧黃煒軒

十月十六日,暌違五年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將於北京召開,因為今年是第二十次舉辦,坊間又俗稱「中共二十大」。

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共最高的領導機關,掌握中國政府的最高決策權和監督權。以往,包含中共的最高領導層陣容、接班制度,以及未來數年中國的總體政策方向,都由「黨代會」一手拍板制定。

一般認為,中國國家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欲在本屆黨代會上達成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破例連任,獲得第三個總書記任期。

不過,觀察二十大議事流程,會發現真正的重頭戲,要等到二十大閉幕的「次日」。屆時,中共將召開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簡稱二十屆一中全會),選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成員與政治局常務委員。

在中央政治局三十二名委員的編制中,現行七人組成的常委會,是中國實際最高決策機構,常委往往兼任國家主席、總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乃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等重要職務。要判斷中國未來的政治與經濟決策方向,除了常委之一、總書記本人的談話外,另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觀察其他六名常委的「動向」。

常委「七上八下」行之有年 習近平之外 人人平等

關注二十大後可能「入常」(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人選之前,得先談談中共行之有年的制度:七上八下。

「所謂七上八下,指的是常委年齡,亦即每逢中共黨代會召開時,已滿『六十八歲』的常委必須離任,而『六十七歲』的仍可留任。」曾任職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副編審、現為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的鄧聿文,如此向《今周刊》解釋。

據了解,「七上八下」並非成文規定,最早始於二○○二年的中共十六大。一般認為, 當時之所以提出「七上八下」的規矩,來自彼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了在十六大後持續掌權,欲阻止當時已六十八歲的政治局常委李瑞環連任,因此提出「六八下、六七上」的政治規則。

問題來了, 按照二十年來的「七上八下」規矩,本屆常委中有三人年齡已超標,分別是現任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栗戰書( 七十二歲)、現任國務院副總理暨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 六十八歲),以及欲尋求連任的習近平本人(六十九歲)。

習近平會卸任常委身分嗎?多數分析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這是否代表習近平將全面打破「 七上八下」的老規矩?不少專家的看法是:不至於。

「七上八下的規矩應會保留。」鄧聿文指出, 對重視穩定的習近平來說,七上八下的最大好處,就是有一項相對公平的汰換機制,也就是,「除了習近平之外,人人平等」。但缺點就是,「即使是人才,時間到了,就得走人。」鄧聿文補充。

不過,鄧聿文也指出,「七上八下」終究不是明文規定,「在某些習近平認為的重要領域和系統,如外交系統,如果沒有合適人選,也有可能破除這個規矩。」

如果年齡限制的慣例適用於總書記之外的常委,顯然栗戰書和韓正將雙雙出局。於是,下一個問題——誰將填補這兩個空缺?


▲由總書記等7名中央政治局委員組成的常委會,普遍被認為是中國最高的權力決策機構。圖為2017年中共「十九大」後選出的現任7名常委。達志

「入常」焦點胡春華 亦是下任總理有力競爭者

目前不少分析認為, 現任政治局委員的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坤明、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以及現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是最有可能的「入常」人選。其中,尤以胡春華被認為「入常」的機會最高,並成為下任中國總理的有力競爭者。

今年三月,在中國人大閉幕的記者會上,現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外宣布,這是他「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年」。據傳言,李克強近年健康狀況不佳,早於一八年連任第二任總理之際,外界即傳出其有退休的念頭。

除此之外, 鄧聿文觀察, 習近平高度集權改變了中共高層的政治環境,李克強早已失去了作為經濟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如果他認為在習近平手下心灰意懶,幹得沒意思,那確實有可能就不做了。」

那麼,可能入常,且有望接替李克強的胡春華,究竟是何來歷?

一九六三年出生、今年五十九歲的胡春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目前最年輕的委員,主管農業領域,是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也是習近平扶貧工作的主要執行者。

胡春華出身湖北省農村家庭。在中國恢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高考)後,一九七九年他以全縣文科狀元之姿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胡春華赴西藏工作了十四年,歷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西藏自治區委副書記。隨後,他被調往共青團中央任職,並在○八年成為河北省代省長,任內以嚴格執法著稱。

一二年十一月,胡春華以四十九歲之齡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次年更接替升任副總理的汪洋,成為廣東改革開放以來最年輕的省委書記。一八年,他成為國務院副總理,在四位副總理中排名第三,主管農業和扶貧。三年後,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中央,宣布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

「他不僅有副總理、省委書記的經歷,而且年齡優勢顯著。」對於看好胡春華接任總理的可能性,熟稔中共黨政文化的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日前在一場「揭祕中共二十大」的研討會中這麼解釋。

有「中共國師」地位的美國哈佛大學東亞所所長賽奇(Anthony Saich),接受本刊專訪時,則從「派系平衡」的角度出發,指習近平在過去幾年內,已大幅削弱了總理的權力。因此,「出於派系間的權力平衡考慮,若任命團派色彩較濃的胡春華,可被視為向習的核心圈子外拋出一根橄欖枝,這對習近平本人沒有什麼損失。」

不過,鄧聿文認為,胡春華做總理會出現明顯問題,「那現在的政協主席汪洋要做什麼?」鄧聿文觀察,如果胡春華做總理,在常委中排名第二或第三,把比他資歷深的常委甩到後面,這在講究論資排輩的中共高層,恐怕是行不通。

相反地,鄧聿文認為,汪洋做總理的可能性要大過胡。原因在於,「汪的資歷和能力要強過胡,汪和鄧小平時代改革派的聯繫與資源也超過胡。」鄧聿文指出,如果經濟建設重新成為中共的工作重心,習近平會需要一個既能執行他的意志又能幹的總理。言下之意,汪會是更合適的人選。
陳敏爾政績出色 擁浙系優勢 丁薛祥曾任習個人辦公室主任

至於也是「入常」的熱門人選之一、現任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則出自多出軍政高官的浙江「諸暨幫」,也是中國政壇目前僅有的三名「六○後」省委書記之一。

據中國媒體評論,陳敏爾口才超群,文筆出色,出任貴州省長時,帶領貴州經濟騰飛,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一度高居各省第二位;此外,一般認為,浙系出身是陳敏爾的第二個優勢。

據悉,習近平任職浙江省委書記期間,時任浙江省委宣傳部部長的陳敏爾曾大力推動《浙江日報》頭版推出「之江新語」欄目,並刊登兩百多篇署名「哲欣」的短評,據了解,「哲欣」即習近平的筆名。

陳敏爾之外,不少專家亦看好現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被視為「習近平左右手」的丁薛祥。工程師出身的丁,曾任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組織部副部長以及人事局局長等職務。

○七年,四十五歲的丁薛祥,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祕書長,成為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的政治祕書。據悉,儘管習、丁當時共事不到一年,但從丁日後的發展歷程來看,應是這段期間讓他贏得了習近平的信任。

一三年,在習近平就任總書記不久後,丁薛祥被拔擢為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接著,丁又出任習近平的個人辦公室主任,此後,他陪同習近平多次出訪國內外。一七年,丁薛祥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與中央書記處書記,並兼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距離入常之路,至此僅一步之遙。

在上述多數專家提到的人選外,鄧聿文認為,現任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也是可能的入常人選。但總之,現階段終究都是各方猜測,「還是得看到最後一刻,才能知道謎底。」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2/10月 第1346期

本文摘錄自‎

重頭戲在二十大閉幕後 誰能躋身中國最高決策機構?

今周刊

2022/10月 第13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