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的控股公司?還是庶民的醫院?
長庚急診風暴撼動董座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持有台塑集團旗下台灣塑膠、南亞塑膠、台灣化纖、台塑石化等大量的股票,其實靠著台塑四寶所配發的現金股息,長線經營並不至於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然而,台塑王家似乎把長庚拿來當「免稅控股公司」使用,如今鬧出了這麼大的風波,衛福部、金管會、財政部等醫療、證券、稅務主管機關也無法主動介入處理,實在值得政府好好思考如何從法律層面,解決長庚董事會向來由王家人把持的「惡習」,回歸「回饋社會」的初心。
撰文/林哲良
林口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離職潮後,媒體馬上在網路上做民調,五千多名投票的網民中,有近六成三的民眾認為長庚的看診品質可能會下降,除此之外,還有將近三成一的民眾表達,他們不想去勞資關係不佳的醫院看診。
這顯示多數民眾認為醫師離職潮將影響長庚的看診品質,而長庚的形象也在這次風暴中折損、崩壞。
長庚急診醫師心傷未癒
面對急診醫師的反彈,以及輿論、民意的壓力,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最終決定讓步,接受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及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鄭明輝口頭請辭行政職,並且撤銷急診部原受懲處所有人員之處分,「止血」及「棄車保帥」的意味濃厚。
然而,誠如事件當事人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前主任邱德發接受《蘋果日報》採訪時所言,懲處雖已撤銷,但長庚急診已受到很大創傷,內部支離破碎、遍體鱗傷,對於院方不公不義的做法,醫師心中仍充滿傷痛。
邱德發表示,對他而言,長庚已是無法伸展抱負的地方。顯然這一次的事件,在部分長庚急診醫師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針對這次急診醫師的離職風波,長庚紀念醫院行政中心特助蘇輝成表示,這是因為院方的高層主管為因應衛福部的相關政策、規定,想在急診醫學部的作業流程上做一些改變,但因為溝通及傳達上產生一些誤會,所以才掀起風波。
對於媒體有關於高層內鬥、成本控制等種種傳聞,蘇輝成一概以「空穴來風」加以否認,並且強調,急診會虧錢是制度使然,長庚是一個追求管理及流程合理化的機構,但因為醫療專業從未考慮成本問題,只是會努力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話雖如此,外界仍普遍認為,長庚高層這次會大動作對急診醫學部「開刀」,主要目的還是希望採取新的必要措施,減少急診部門的虧損。而院內特定人士爆料急診醫學部前主管陳日昌等人的陳年舊案,也很難人令人信服,因為長庚一向以管理效率著稱,怎麼會經過多年才發現問題。
控制急診室成本違反道義
一位醫療相關人士感慨地說,急診室是醫院的大門、門面,是醫院的二十四小時永不打烊的「白色燈塔」,只要有病人倒下、意識不清,被送進醫院,就算身上沒有健保卡,醫護人員不知道你是誰,哪裡都會有人醫治你,這不單是法律的規定,更是醫界的良心。
他說:「任何人基於錢的理由,把腦筋動到急診部門的成本控制上,都是違背一家醫院該有的道義。對媒體而言,編輯部可能是媒體的成本單位,但編輯部是媒體的大腦,社長或董事長會隨便砍掉大腦嗎?」
一位區域醫院高層人士表示,如果站在經營成本考量,的確又可能會把急診交由其他專科醫師輪流值班,甚至是外包,畢竟聘請急診專科醫師對老闆而言,實在太「貴」了,若不是衛福部主管機關規定,有些人一定巴不得關掉急診部門。但要維持急診的品質,聘請急診專科醫師是有其必要性的。
攤開長庚醫療體系林口、基隆、嘉義、高雄等院區近年財報,除基隆、嘉義院區小賠之外,大多數長庚體系的醫院都是賺錢的。這其中,光是林口長庚,二○一二至一五年,四年就賺了近一二一億元。
重點是,長庚因為具備醫療財團法人的特殊身分,這幾年都不用繳稅。持平而論,台塑王家在捐助資產成立長庚醫院後,既然享受了國家在稅務等方面所給予的禮遇,而且醫院也呈現賺錢的狀態,理當更聽從急診醫學部醫師群們的專業意見。
「換作是神經外科等科別,恐怕早就被醫院高層乖乖摸頭了,因為就算這些科別也有人力不足的問題,但很多昂貴的手術設備只有大醫院買得起。恐怕也只有長庚急診醫師有這種能耐,因為不但各醫院都缺急診醫師,而且這些急診醫師還可以自己開業。」一位網友針對長庚急診離職風波發表了這樣的看法。這幾句話點出了急診醫師團結對抗院方,是院方最後低頭的主因。但院方為何低頭?其實背後牽扯到長庚醫療體系董事會的控制權問題。
據瞭解,李石增之所以能夠在長庚醫療體系的高層人事上,連續採取「霹靂手段」,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力挺不無關連。
王家成員對李石增也有意見
雖然部分王家成員對李石增管理風格及經營理念有意見,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還曾在今年四月長庚董事會質疑過「縮編雲林分院」的提案,但若非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醫師離職潮鬧得不可收拾,李石增恐怕還不會下台。
「免職事件剛發生的時候,董事長人都在國外,急診醫學部的人事簽呈根本還沒看過及簽核。」蘇輝成如此表示,但這麼重大的人事異動案,李石增竟然沒有事先知會王瑞慧,也難怪有王家二代成員在面對整起風暴時,會向媒體發出「一個醫院委託她(王瑞慧)管,管成這個樣子,真是痛心」的感觸。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持有台塑集團旗下台灣塑膠、南亞塑膠、台灣化纖、台塑石化等大量的股票,其實靠著台塑四寶所配發的現金股息,長線經營並不至於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然而台塑王家,卻似乎把長庚拿來當「免稅控股公司」使用,如今鬧出了這麼大的風波,衛福部、金管會、財政部等醫療、證券、稅務主關機關均無法主動介入處理,實在值得政府好好思考如何從法律層面,解決長庚董事會向來由王家人把持的「惡習」,回歸「回饋社會」的初心。
長庚急診醫師離職風暴發生後,台大醫師王明鉅曾在臉書建議衛福部援用醫療法第四十五條內容中所提及的「醫療財團法人之董事違反法令或章程,有損害該法人或其設立機構之利益或致其不能正常營運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其他董事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命令該董事暫停行使職權或解任之」,介入長庚董事會。
除非急診擺爛,否則衛福部難介入
對此,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目前長庚醫療體系均能正常運作,除此之外,醫事司也要求基隆長庚及嘉義長庚,必須維持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的運作。除非長庚急診無法維持正常的運作,否則衛福部就沒有正當理由介入董事會。
看來,王瑞慧緊急從國外趕回來,並且與急診醫學部醫師連辦了三場溝通會,希望能夠順利留住急診專科醫師,為的就是避免長庚醫療體系的急診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林口長庚醫學中心可能被降級,而且還得被迫交出董事長的職位。
或許,最後關頭,王瑞慧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全台急診醫師大串連,衛福部受壓密切監控事態發展
內外夾攻 長庚院方道歉收回成命
倘若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離職潮是因醫院高層內鬥或績效因素,很顯然李石增這一次似乎誤判情勢。長庚急診醫師以集體行動力挺老長官、同事,加上全台許多醫院急診部門的聲援,內外夾攻的狀態下,讓長庚院方不得不妥協。
「這裡是一一九勤務中心,等一下我們要送一個病人過去……」,電話的那一頭,林口長庚急診室的人用急促的語調回應:「我們急診已經爆滿了,完全沒有空床可以收病患了!」只是話還來不及說完,勤務中心馬上插話:「我們可以把救護車上的擔架床留給你們用,過幾天你們床比較空再還就好。」
急診室革命情感讓李石增踢鐵板
每年入冬的冷氣團,就是林口長庚急診全員上陣、上緊發條的時刻,對比院外的寒流,門內的急診室卻是人聲鼎沸,甚至大廳、走道都擠滿留觀床,擔架床移來移去、布幕屏風推來推去,全院能借來的床,都被急診借用了,但依舊還是無法應付潮水般湧入的病患。
身為北部地區重量級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及桃竹苗唯一的醫學中心,林口長庚急診室經常遇到超負載的狀況,這樣命懸一線、日夜交班的工作,是搶救生命的最前線,也是行醫救人的第一線。
就是這樣游走生死邊緣、看盡日升月落的革命情感,以及身為全台灣最大急診量團隊一員的榮譽感,造就了長庚急診醫學部的向心力,也讓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踢到「鐵板」。
雖然長庚方面一再宣稱,這次的急診醫學部風波,是因為溝通與傳達不良,以及院方未考量急診專科特性,致事實認定未盡周詳。但不少外界人士對於這樣的說法,仍抱持存疑的態度。
事實上,倘若林口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離職潮是因為醫院高層內鬥,或是績效因素使然,那很顯然,深受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重用的李石增,這一次似乎嚴重誤判情勢。
因為無論這次前長庚體系急診醫學部部主任陳日昌、前林口長庚急診醫學部部主任邱德發等人免職及記過的人事案,王瑞慧是否事先知情(長庚方面表示,王瑞慧因人在國外,並未看過及核簽簽呈)。
培養出全台三分之一的急診醫師
相較於今年四月高雄長庚前院長李炫昇、前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長陳文哲等人,先後因陳年舊案的黑函而「黯然」離職、免職。陳日昌與長庚急診部同仁的強烈反彈,顯然引發「白色巨塔」的風暴,讓王瑞慧不得不將李石增「留校察看」,免除主委行政職。
「陳日昌、邱德發等人,不只是師長,更像是父兄!」對於這次引發長庚醫療體系近三十位急診專科醫師離職潮的主角,新任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集仁用感性的口語,表達他的尊敬之意,無意中也透露出,林口長庚急診部的醫護人員為何願意脫下口罩,以大合照的方式來捍衛兩人以及整個部門的尊嚴。
據瞭解,二○○三年台灣爆發SARS風暴,在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指示之下,長庚開始將各院區的急診資源加以整合,並委由陳日昌加以統籌。由於陳日昌相當具有遠見及企圖心,陸續協助急診醫學部規畫出災難醫學、健康管理等次專科,不但讓長庚的急診病人及醫師人力都是全國最高,長庚甚至還有能力去承攬中級醫院的「急診外包」。
根據《民報》報導,全台的急診醫師估計有三分之一,都曾經由陳日昌培養出來。重點是,就算急診專科醫師的體力因年紀而衰退,陳日昌所建立的多元而完善制度,也能讓這些人繼續在教學研究或行政方面做出具體貢獻,培育急診醫師的新血。
長庚急診爆發離職潮後,包括馬偕、台大、義大、奇美等多家醫院急診室,紛紛自製字卡標語,將合照上傳臉書(Facebook)力挺長庚急診部。
持平而論,這不單是因為曾經擔任過急診醫學會理事長的陳日昌,累積的業界聲望、人脈所導致;主要還是許多急診醫師們擔心此例一開,許多醫院將紛紛效尤,讓台灣的急診生態、體系產生亂象。因此,他們必須制止這樣的狀況發生。
就某方面來說,全台急診室的聲援活動,給衛生福利部帶來不小的壓力,衛福部雖未介入長庚醫院的管理、人事,但也密切監控事態的發展。因為如此,醫事司司長石崇良更一度向長庚院方喊話,要院方拿出最大誠意「留人」。內外夾攻的狀態下,長庚院方最終與急診醫師們妥協,撤銷急診部原受懲處所有人員之處分,並且向社會大眾致歉。
一個急診醫生每次上班就是十二個小時,如果一個月排個十五天班,一個急診主治級醫師大概可以月領三十萬至五十萬元月薪。急診醫師的薪水表面看似不錯,但高薪的背後往往隱藏著高度的醫療糾紛風險。
根據資料顯示,「隨時可能爆發醫療糾紛」是大部分急診主治醫師最大的工作壓力來源。而各科別的醫療糾紛敗訴賠償金額前三名,往往由急診「拔得頭籌」,一個民事訴訟敗訴的賠償金額可能動輒三、四百萬元。
不怕沒工作、更不易屈服
「願意待在急診室的醫生通常有一點理想性,而且這些人多數的自律性都很高,所以要用內部行政管理疏失或道德瑕疵等理由來懲處這些人,難免令人懷疑!更何況全台急診專科醫師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他們根本不擔心找不到工作,所以更不會屈服。」一位區域醫院管理高層意有所指地如此表示。
看來,當初點火的人,恐怕未預料到這把火最後會燒向自己,而長庚急診醫生則順利地「搶救」自己成功!
健保成為眾矢之的,恐搞砸健保署長升官圖
陳時中的新次長掃到長庚風暴颱風尾
衛福部前次長蔡森田六月中旬借調期滿回成大任職,導致常次職位懸缺。業界及衛福部員工最近都忙著打聽繼任人選。但突如其來的一場林口長庚急診醫學部「被免職」風暴,極有可能打亂衛福部長陳時中的人事布局。
原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蔡森田日前因借調期滿回成大教書,導致常次職位懸缺多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對外表示將在七月底前決定常次人選,讓業界及衛福部員工最近都忙著四處打聽,究竟誰是繼任人選。
據瞭解,由於蔡森田負責督導健保等事務,因此衛福部轄下的健保署長李伯璋便成為接任常次呼聲最高的人選。除此之外,衛福部主任秘書王宗曦等人亦曾被媒體點名。可以確定的是,一旦簡任十三職等的李伯璋高升,醫事司長石崇良等與醫療相關的衛福部簡任十二職等官員,都有機會接下李伯璋所留下來的位子。
不過,林口長庚急診醫學部的醫師集體離職風暴,卻同時也讓衛福部的人事布局產生變化。包括台北市長柯文哲、基層醫療協會等,紛紛將矛頭指向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被流彈波及的健保署第一時間派出醫管組長龐一鳴,說明林口長庚醫院不但賺錢,而且前年整體收支結餘達十九餘億元。長庚之事一日不安寧,署長李伯璋恐怕就得持續坐鎮健保署,好好督導這個「健保大戶」。
相較於李伯璋,石崇良更無法在此次林口長庚急診風暴中置身事外,因為醫事司是全國所有醫療院所的主管機關。在長庚醫療體系無法確定能從近三十位遞出離職申請單的急診主治醫師中,留下多少人之前,石崇良可能都必須留在崗位上,嚴密監控事件的發展,隨時向陳時中回報。
事實上,石崇良本身就是急診科醫師,在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工作多年,對急診的運作及生態非常嫻熟,是衛福部醫事司這次處理林口長庚急診風暴的不二人選。
基隆、林口長庚醫院離職人數較多,但根據七月的排班班表,急診正常運作應該 沒有問題,主要是因為醫師在六月底遞出辭呈,但七月的班表仍可繼續排班。但八月基隆、林口長庚醫院急診的運作能否繼續維持正常,醫事司也不敢打包票。
為防意外,石崇良可能得等到八月才能卸下林口長庚急診風暴的包袱,屆時,陳時中或許已經完成新一波的常次等衛福部高層人事布局。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曝光的人選們極有可能因為長庚風暴,與次長一職緣慳一面,人選可能從目前衛福部以外、但又熟悉衛福部業務的人才出線,而且陳已接觸過相關人選,只待相關行政作業完備即可公布···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