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劇挑戰多元性別、廢死議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四年後再度打造熱門台劇《人選之人》,挑戰台灣禁忌的政治題材,看一群職場上的小人物,如何造就檯面上的大人物。
文/鄭景雯 攝影/王建棟
檯面上政治人物的權力鬥爭,向來是檯面下八卦好奇的話題。
英、美影視圈有不少題材都圍繞著政治戲碼,《白宮風雲》、《指定倖存者》、《紙牌屋》,再到近期的韓劇《造后者》,談論政治的戲劇都離不開算計、奪權,的確都是收視保證。
不過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走的不是這個路數,為何能在播出兩天內衝上Netflix台灣區冠軍?答案很簡單——台詞夠貼近真實。
《人選之人》(以下簡稱《人選》)不談爾虞我詐,而是將焦點放在打造檯面上政治人物的幕僚身上。
劇情講述一群政治幕僚,為了選戰而不停奔波。
「這部台劇最大驚喜是編劇終於說人話。生活化的台詞,演員自然表演得更接地氣,」一名網友看完《人選》給出高評價。
這部近乎零負評的台劇,出自幾年前一開播就轟動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下簡稱《與惡》)製作團隊大慕影藝。描述社會寫實的《與惡》,深入被害者、加害者家屬的內心,引起社會大眾討論。
時隔四年,向來不跟風、要做「無法被定義的事」的製作人林昱伶,再度攜手《與惡》導演林君陽,這回挑戰被台灣視為敏感題材的政治職人劇《人選》,「政治是台灣人的日常,這個題材一定會有共感,但又有其敏感之處,因此創作角度格外重要,」林昱伶說。
成立十年的大慕影藝,跨足製作《與惡》、《做工的人》戲劇版及電影版、《人選》共四齣戲,平均每部戲花兩到三年製作,林昱伶的製作邏輯,「產量可以少,但必須是精品,」她願意給編劇長時間田調、寫劇本,這次《人選》,她就看好從劇場界出身的編導簡莉穎。
▲導演林君陽(中)與編劇簡莉穎(右)、厭世姬(左)挑戰台劇鮮少觸及的政治職人劇,聚焦政治幕僚打選戰的日常。
深入政黨田調,貼近真實
三十九歲的簡莉穎,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出身,十年前就被選為表演藝術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
簡莉穎寫的舞台劇題材多元,風格迥異,首件跨足影視的劇本《人選》,一推出到市場,就深獲好評。
劇本的靈感,來自簡莉穎對另一位編劇厭世姬曾當過政治幕僚的好奇,「選舉很累為什麼還要做?其中一定有什麼原因?」簡莉穎說。
她們帶著這份探究的心,共同編寫了《人選》的劇本,意味著政治人物都是人民選出來的人。
為了寫劇本,兩人也實際到政黨進行田野調查,觀察政治人物有苦說不出的一面。例如女性政治人物很常受到騷擾,經常收到不堪入目的文字,一律得概括承受。
劇中也特別提及職場性騷擾,厭世姬表示,田調過程也有政黨發生過性騷擾事件卻難以處理,片中謝盈萱幫遭受性騷擾的下屬王淨申冤,許多民眾看了覺得替職場上受委屈的人出一口氣,希望有這樣力挺自己的上司。
又或者有議員在疫情期間收到民眾拿著一罐黑黑的水,指稱是疫情的解藥,「一般人可能轉頭不理,但民意代表就要承接民眾的情緒,」簡莉穎觀察。因而劇中謝盈萱才會說,「當了四年議員,像是做了四年心理諮商師,」做心理輔導比推動政策還要多。
跟著演員的生命狀態寫劇本
《人選》之所以受到好評,另一關鍵原因在於:台詞生活化。「在寫作過程,我們會角色扮演,唸出台詞不斷細修,並反問自己『我會這樣講話嗎?』」厭世姬說。
而寫角色時,她們也會先從演員的狀態出發。《人選》最早創立的人物為謝盈萱飾演的翁文方,「接著就從演員的生命狀態去編寫,」簡莉穎說,謝盈萱四十多歲,職場經驗設定為落選的前議員,工作十多年,工作該經歷過的大小事都遇過,劇中身為女同志,對於女性在職場上遇到的困境會打抱不平。
而黃健瑋飾演的陳家競,中年男子面臨工作、家庭難以兼顧的困境,剛好都跟演員本身的狀態有些相似。
再加上開拍前的讀本會議,演員互相演練,幫助編劇修正台詞,詮釋起來也較貼近真實。片中也談論環境、多元性別、家庭、廢死等議題,「每個議題都是為了凸顯角色性格,」簡莉穎說。
像是劇中飾演總統候選人的賴佩霞,私底下雖然支持廢死,但為了不讓民調下滑只能妥協,選擇不公開支持;而戴立忍飾演的執政黨副總統候選人,原本是學者、在意環保議題,從政是為了改變社會,但若沒有權謀,也很難選下去。
「我們希望貼近真實的人性,而不是一提到政治人物就非黑即白,」厭世姬解釋。
「作為戲劇導演,希望大家認同這些角色,」林君陽說,拍《人選》並非要傳達民主政治,而是可以思考工作的目的,進而理解「人」。
簡莉穎則是透過《人選》,來談和解。包括女同志翁文方要如何跟父母和解,再幫下屬伸張正義後,又要如何面對上司,「這齣戲談的是權衡,跟怎麼一起前進一小步,那一小步就是一種和解。」
▲選戰比的是氣勢,《人選》的主角文宣部則是不斷用各種行銷宣傳手法,幫候選人造勢。(Netflix提供)
政治幕僚為何撐得下去?
《人選》的副標「造浪者」,意味選舉看的是氣勢,無風不起浪。「從事選舉文宣,要把浪造起來,讓候選人站在浪頭上才會贏,」厭世姬解釋。
曾實際打過選戰的她實際觀察,「做文宣的人,永遠不知道做的每一件事情有沒有用,唯一的檢驗就是開票那天。」過程中團隊打環保、廢死等議題,但劇中顛覆選戰的卻是一則緋聞。
她提到,從事政治幕僚,根本不知道自己打的策略能否奏效,還是一頭栽進去往前衝,「支撐的動力來自對候選人的信念,」厭世姬說。
過去她曾在出版社工作,「暢銷書最多賣五千本,但政治面向的群眾遠超過五千人,會覺得自己是有一些力量。」
如今,她們寫的《人選》被有二.二億用戶的Netflix買下全球版權,影響力已經超越政治。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Netflix買下全球版權 人選之人造浪祕訣
天下雜誌
2023/5月 第773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