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暫停當作一種生活方式,
給自己一點空間、一點時間,傾聽內心的聲音。
當你感到心力交瘁,瘋狂運轉卻原地踏步前,
每個人都能避免負循環,重新開始。
[導讀]
給自己中場休息的時間
四年前,我在Google公司工作,我那時的職務是讓所有的朋友都稱羨的客服經理。但事實上,我當時的人生糟糕透了。我滿腦子所想的都是工作。我可能人在朋友的家裡,但是當所有人都融入談話的時候,我和大家相距僅約六十公分,卻處在自己的世界裡,迷失在電子郵件和擔憂之中。
我知道我已經到達我的極限了。我的狀況和所謂的職業倦怠的定義相符。我已經引起自我的心理恐慌,並且已經失去控制。我那些負面的自我對話是不健康也是不應持續發展的,同時我也從主管那邊收到近期工作績效表現不佳的警告。我還年輕,談退休還太早,但是我已經不能這樣繼續下去,我必須要做出取捨。
幸運的是,在我徹底自我毀滅之前,我體悟到,我必須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有意義的檢視──那就是我所謂的暫停。另外還有一件幸運的事,那就是全球企業中有百分之十五的企業,願意讓某些員工留職停薪,而Google公司正是其中之一。我把自己從慣常的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那份習慣已經根深柢固),讓自己對準與自己的感受和諧共鳴的事,讓自己明白該如何對自己負責,去做些改變,同時積極投入新的想法、做法以及活得安適的方法。我學著如何更能活在當下,那是我之前從未了解的本事。幾乎每個人在他或她的人生中的某個時點,都有必須暫停一下的時候。好消息是,每一個人,包括你,都有辦法暫停一下。
我是極少數的幸運兒之一,得以在一家願意讓員工留職停薪(或帶薪)休假的公司工作。但是,值回票價的暫停經歷並不必然需要暫時中斷職業生涯,才能去體驗。暫停並不受特定時間長度的限制;而是和如何善用時間有關。我把「暫停」定義為任何刻意的行為轉變,藉此讓你有餘裕,去體驗那些如果不是因為這些行為轉變,就不可能發生的態度、思想或情緒等精神層面的轉變。
執行暫停可以像在外面散步五分鐘一樣簡單,或者是一整天都拔掉數位設備的插頭。暫停就是讓自己有一段中場休息的時間,藉此為你內在的聲音創造出一個可以被聽見的空間,並且讓你的行動與內在聲音一致,從而引領你邁向更富意義、更圓滿的人生。暫停讓你有機會記住什麼可以「點亮你的生命」,讓你可以認清自己的渴望,讓你可以轉變你的限制性信念,並且徹底了解什麼是所謂的「大腦杏仁核劫持」,還可以讓你發現你的人際關係如何影響著你。
從這本書中,你將學到如何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暫停計畫」,而且不管你有多少資源,都能進行暫停規劃;你同時可以學到心理學研究如何佐證暫停可以提升你的情緒智能,還有行動、感受以及真誠負責溝通的能力。你還可以從他人的故事中汲取經驗:故事主角當中有一些人因為在職場上被解雇,而引發暫停動機;而其他人則是一邊維持日常的生活,一邊替自己創造時間和空間來暫停一下,不讓人生一成不變。你會學到如何認清一些提醒你該要暫停一下的警訊,也會學到如何為暫停做準備,包括知道有哪些可能的暫停類型,以及開創一段饒富意義的經歷的訣竅,同時也會學到在結束暫停之旅後,如何帶著澄淨的心靈,回歸日
常生活之中,並且讓「暫停心態」(pause mindset)長久延續。你會學到如何與自己的內在聲音對頻,避免「心猿意馬」(monkey mind)的心態三不五時就跑出來干擾(所謂心猿意馬指的是無意識的雜念,會讓我們分心而忽略眼前真正重要的事。)
如果你覺得自己與世隔絕,或者覺得自己被生活的動盪風暴所襲捲,因此沒有辦法牢牢地站穩腳步,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暫停對我來講是如此奧妙的體驗,讓我不得不與你分享我的故事。我的使命就是幫助你允許自己暫停一下,從而走向更豐富圓滿的人生。有很多方法可以讓我們避免像原本那樣,經常很快就陷入心力交瘁的狀態。其實,我們是有辦法可以力挽狂瀾,而那正是暫停的威力所在!
[序]
內在自我正在拉你的褲管
──茱蒂絲.萊特博士(Judith Wright)
暫停!這個詞彙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我們有多常覺得自己正處於快轉的生活步調當中,只是快速地在動作之間移動?我們可能隱約感覺到,我們的生活只是在虛應故事──彷彿我們已經失去了逐夢的軌跡。有時候,我們生活的方式並沒有為我們帶來我們所渴望的快樂與滿足。
如果你想重新觸及什麼才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那麼讓自己喘口氣,或是好好休息一下,而且,一定要充分利用這樣的暫停時刻。在《人生需要暫停鍵》中,瑞秋.歐蜜拉提供了一份充分描述的選單,無論你打算暫停幾分鐘,或是幾個月,這份選單都能激勵你。她以自身多年來,致力於喚醒自我覺察以及個人發展所獲得的洞見,來引導讀者。
瑞秋將「暫停」定義為任何刻意的行為轉變,藉此讓你有餘裕去體驗那些如果不是因為這些行為轉變,不可能發生的態度、思想或情緒等精神層面的轉變。她讓我們知道,如何讓我們與自我保持連結;退一步,傾聽我們經常忽略的自我,這樣可以讓我們重新找到定位,並且去追求我們內心深層真正渴望的東西。藉著暫停,我們開始感知到一些可以帶領我們領略自身真實感受的微妙訊息。於是,我們得以認清被埋藏已久的渴望。更棒的是,我們已經知道如何滿足這些欲望,並且能夠規劃出不同的進程──在我們感到心力交瘁,或是發現自己瘋狂地轉動生命之輪,卻仍在原地踏步、徒勞無益之前,就能這麼做。
暫停一下,可以讓我們脫離自動駕駛的狀態,這樣我們就可以停止敷衍了事的生活狀態,或者不再感覺像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夢遊。而如果我們已經感到心力交瘁、沒有滿足感與成就感、感到人生漫無目的,或者感覺停滯不前,那麼暫停一下可以讓我們對準內在的自我,可以讓我們調整方向,朝著充滿成就感、滿足與喜悅的人生前進。
瑞秋的人生可以用「暫停」一詞來詮釋。打從我認識她開始,她便一直在超越極限、持續不斷地在學習與成長、上課、挑戰自我、參加一個又一個研討會,或者建立她自己的領導技能。我一直樂見她一次又一次暫停與轉變。她持續學習如何帶著更大的正能量生活,同時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情緒智能,好讓自己保持與自我及他人的良好連結。她總是在尋求如何拓展自己暫停的能力,如何和自我保持連結,以及如何讓自己接受自我內在感受的指引──在她生命裡的每一個瞬間,都能隨時與自己更深層的渴望對頻。瑞秋親身實踐她所倡議的,而在這本書中,她傳達了難能可貴的智慧,任何人都可以從中受益。
我在工作上有機會研究傑出人士,以及他們如何在工作、人際關係、自我發展以及社區服務方面獲致成功。我們發現,擁有美好人生的人,都是深諳暫停之道的人,他們懂得向內觀照,明白自我更深層的渴望,並且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來運作。他們積極投入生活滿足自身的渴望,而不只是為了生計而汲汲營營。他們學著把自己的行為導向更大的成就。這不僅僅是暫停一次而已,而是他們選擇把暫停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持續不斷地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這種暫停意謂著保持有意識的、清醒的,而且與我們的心、我們更深的情感,以及我們靈魂的渴望保持聯繫,然後據此引導我們的行動。
你可以在這本書中發現琳琅滿目的暫停方式──大暫停、小暫停、片刻暫停、改變生活的大躍進,以及能夠帶來顯著效果的一些細微調整。
暫停就像是一場管弦音樂會開演之前所進行的調音,如此一來你才能有最佳的演出,也才能和你的生活和諧共鳴。瑞秋藉著真實的生命故事、演練、研究以及鼓舞人心的話,彰顯她要傳達的觀點。她讓人覺得這一切都是可能的。閱畢此書,你將帶著「我能做到!」這樣的感覺。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生活當作一場冒險,永遠在創造新的經驗,用新的方式學習和成長,讓我們發揮最佳狀態,並提供我們最好的服務。
順帶一提,你不需要跑到喜馬拉雅山的一個洞穴裡(除非這是你所喜歡的),就可以做到這種境界。你很可能不需要改變你的職涯,或是結束一段關係──暫停不需要從生活的轉變開始進行。
生活在瞬息間持續不斷進行著,而暫停可以幫助你,在每一時每一刻,都能活在當下。當你脫離了常軌,你可以暫停一下,讓自己向內觀照,並且重新找到定位。
瑞秋談到休眠者,也就是我們當中那些渾渾噩噩過日子,總是虛應故事,或者根據我們被告知的生活方式或形態來過日子的人。暫停讓我們得以喚醒自我而能更有意識地過日子,並能全心全意、專注地生活。休眠者普遍有種欲求不滿的感覺,也就是感覺有些不對勁。他們感到心力交瘁,或急欲逃離,或渴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以下指標是我們的研究所確認的那些未被實踐的渴望──那些我們為了生存而必須具備的深切渴望:欣賞他人與展示自我、愛與被愛、被理解、被認同、被重視、有所作為、學習、成長、經驗、表達、創造,以及隸屬於比自身更偉大的團體。這些都是沒有被實現的渴望,正在呼喊著希望能夠獲得滿足。而如果我們不暫停一下,付諸關心,去探究潛藏在沮喪之下的東西,並且釋放不滿的話,我們將無法了解一直在試圖引起我們注意的,究竟是什麼。我們的內在自我就像個小小孩正拉著我們的褲管,試著讓我們注意自身靈魂的渴望。脫離自動駕駛系統,遁離繁忙──暫停一下!閱讀自我並與自己保持聯繫,然後成為那個你最渴望成為的自己。
〔本文作者為《吵架吧!我倆明天會更好》(The heart of the fight)作者、關注人類潛能之萊特基金會(Wright Foundation)創辦人、實現人類潛能的萊特研究所(Wright Graduate University)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