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一條線」出發

只要一條線,就夠了

在一本書裡自己畫上「一條線」,可能帶給你劃時代的創意,也可能瞬間改變你的一生。

以我來說,這最具代表性的一條線就劃在梅棹忠夫(對資訊化做出許多精準預言的民俗學家)的名著《資訊文明學》1中。
「在資訊時代裡,不能缺乏資訊的評論家,也就是資訊的解說家。」

身為出版行銷顧問,以及商業書籍的書評,我的職涯精髓完全濃縮在這一句話之中。

我還想到很多條線,例如麥當勞創辦人雷.克洛克的自傳《永不放棄:我如何打造麥當勞王國》2也被我畫了線,提醒我投資房地產的重要性。神田昌典的《工作的祕訣》3裡面也畫了線,給予我事業發展上的祕訣,使我獲得相當於數千萬日圓的益處。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讀了高級百貨「成城石井」創辦人石井良明先生的著作《成城石井的創業》,其中提到該百貨在東京惠比壽車站大樓「Atre惠比壽」成立門市的時候,就注意到該地區的特色是餐飲業林立,所以特別強化「供專業者使用」的概念,在商品配置上大幅增加食材與調味料。這讓我對「專業用」一詞有了新的見解。

我自己事業裡的「專業用」是什麼?

新的事業項目?

新的產品線?

或者是……

我的腦袋開始運轉思考。這則資訊對我來說應該有上億日圓的價值,而其他讀者更可能會創造出數十億、數百億日圓的價值。

書上畫的一條線,潛藏著未知的商機。我每天拿著紅筆在書上畫線,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同時也持續透過自己的電子報《商業書馬拉松》(以下簡稱BBM)分享給讀者。

就算是篇幅較小的書,一本裡至少也有幾千行的文字。只要能在書中畫出唯一的一條線,換得的成果,拿來抵銷買書的錢都綽綽有餘。

我已經讀過兩萬多本商業書,經驗告訴我,與其在一本書裡畫一百條線,不如找一百本書各畫一條線,更加實際且收穫豐碩。

本書將指引讀者,為了能夠畫上專屬你的一條線,在成千上萬、新舊交錯的商業書中,怎麼挑選書,從中吸收什麼,最終如何連接到實際的行動。

一切就從昆蟲圖鑑開始

我生長在秋田縣,名為「男鹿」的小鄉村裡,爸爸只有高中畢業,而且高中成績也不怎麼樣,所以我家裡沒有幾本書。

某天,附近的幼稚園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了。

爸爸聽說這件事,就把幼稚園不要的書全都收下,用卡車載回家裡,應該是希望可以好好栽培孩子吧。

於是我們家的某個小房間裡突然堆滿了書,裡面還有些紙偶戲材料,數量多到已經不是書香世家,而是書堆世家了。

我每天不斷讀書。

其中最愛的就是某本昆蟲圖鑑。

這本圖鑑被我讀到滾瓜爛熟,倒背如流。

讀久了,我就想看看真正的昆蟲,於是奔波在山林之間,採集昆蟲做標本。

即使長大成人,那段兒時記憶依然歷歷在目,刻骨銘心。這使我從小就養成一個習慣,看書獲得知識之後,一定要親赴現場、實際驗證才甘心。

隨著年紀增長,幼稚園的藏書已經無法滿足我,然而冥冥之中有天意,我家正對面步行三十秒穿越馬路之處,竟然開了一間書店。

於是我每天就去站著看免費書。

這家書店是蔦屋書店在秋田縣推動的「文化超商俱樂部」連鎖門市之一,名為高桑書店,當時的店老闆高桑一男先生,還清楚記得有個小男孩每天都來看書,卻不怎麼買書。現在高桑先生已經是「文化超商俱樂部」的社長了。由於這段免費書的緣分,每次我有新書出版,他都必定鼎力相助,是我非常感謝的人。

小說是「消費」,商業書是「投資」

我小時候看書完全不計較種類,為什麼現在以商業書為主呢?因為我想透過自己喜歡的書,來提升全日本的產能。

年輕時,我在秋田站著看免費書,夢想著要當個外交官,或任職於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好幫助開發中國家的貧困兒童。所以我發奮向學,考上慶應義塾大學湘南籐澤校區(SFC)的綜合政策學院,並修習英文與法文兩大外語。

但當我開始搬到東京居住,卻有了新的發現。

日本是這麼先進的國家,東京又是它的繁華大都市,住在這裡的人卻和開發中國家的貧童一樣「飢渴」,這是一種心靈上的飢渴。

當時泡沫經濟已然崩潰,日本陷入長期的經濟不景氣,使每個人心頭都蒙上陰影。

一連串的心靈商品造成暢銷,社會掀起搞笑熱潮,都是受此時代背景所影響。

開發中國家的民眾即使都已豐衣足食,是否仍然落得心靈飢渴的下場?那麼,在日本生長的我,不是應該先解決這個問題嗎?

於是我發現讓心靈飽足的手段,或許就在「娛樂」。

大學畢業之際我前往希臘留學,學習古希臘的悲劇與喜劇,畢業之後進入日本娛樂產業的龍頭「世嘉」(SEGA)任職。

然而希臘終究面臨破產,世嘉在日本建立了那麼多電玩遊樂場,也不見人心獲得滿足。

原來,當時我是倒因為果了。

工作不順遂。

人生困苦。

不開心。

就因為人生無趣,人們才需要娛樂,就如同喝酒和賭博般,追求一時的放縱。這時我才領悟,娛樂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那麼人類追求娛樂的「原因」何在?在於「工作不順遂,生意做不好,人生不如意」,也就是不懂得如何讓人生本身變得有趣。

如此一來,滿足心靈的方法就不是製造更多娛樂,而是要讓現實生活好轉。現代人一整天的時間幾乎都消耗在工作上,只要工作的時間充實而愉快,人生就會五彩繽紛。

因此,我開始推廣優質的商業書籍,並栽培優秀的商業書作家,希望能讓全日本的產能向上提升。

假設現在一本娛樂小說,還有一本商業書,那麼娛樂小說不需要帶著特定目的去讀,都能看完。

小說很有趣,所以能夠用被動的心態去讀,這是在「消費」小說中的趣味,娛樂就是一種消費。

而商業書沒有任何娛樂元素,讀商業書的重點在於「目的」,要選讀哪本書?吸收什麼內容?在哪裡畫線?你要朝著目標用心思索才能完成這些事。即使你因為想做點什麼而買了書來讀,但卻只是隨便讀讀,一樣不會有收穫。所以讀商業書不是「消費」,而是「投資」;不是買金飾來滿足自己,而是去挖掘金礦的行動。這正是商業書的魅力所在。

兩年內寫了一千則書評

我在世嘉只做了一年就辭職轉戰出版業,曾經擔任編輯部門的編輯兼作家,出版社的編輯等職,二○○○年進入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擔任採購,是日本亞馬遜的創設老臣之一。

在亞馬遜工作真的很充實,出版社每天都送書來,我要用自己的眼光挑出可能暢銷的書來企劃推廣。這可不像現在的書店,只是把暢銷書放在一起販售而已,而是亞馬遜自己企劃行銷、一手打造暢銷書,最後我就成了人們口中的「王牌採購」。

當時我主要的工作是選書與寫書評,所以必須讀書、造訪出版社、收集資訊。當時我每星期要介紹七本書,實際讀的數量則是三倍,在亞馬遜工作的四年之間有兩年是書評編輯,我這兩年就寫了大概一千則書評。這真的是很開心的工作。

但是亞馬遜慢慢轉為自動化經營,追求高效率與低成本,便不再看重自家書評的價值,反正出版社和經銷商會免費提供內容簡介,有放這個就足夠了。

好不容易能夠用我獨特的眼光挑選出被埋沒的好書,介紹給讀者,並且幫助讀者在職場上更順遂,我實在不想輕易放棄這樣的事,因此我決定自立門戶。

亞馬遜做不到、人類才能做到的事

我在亞馬遜學到很多,最大的收穫就是「電腦可以分析結果,但無法製造出一個原因來達到這個結果」。如果用更人性的說法來解釋,就是這樣一句話:

「人類真正的價值,就在於製造原因。」

我於二○○四年離開亞馬遜,當時亞馬遜已經建構起完整的電腦系統,絕大多數工作都由電腦完成,畢竟亞馬遜的需求預測系統準確度已達九七%,人類採購員派得上用場之處,只剩下三%。

然而,金礦就藏在這三%裡面。

某天我要推一本經典著作《銷售的技術:賣東西必須有方法、有技巧,顧客才會買單》,這種書每天能不能賣出一本都很難說,但我經手了之後突然湧進十倍以上的訂單。

電腦對此做出有趣的分析,它把「銷售量增加十倍」的近期現象,搭上「曾經有相同銷售量的書,後來銷售量如何演變」的資料,然後簡單地計算出迄今為止的十倍需求預測。

這時候我懂了,電腦終究無法預測我推銷這本書的「原因」,只能反映十倍銷售量的「結果」。

人類可以創造原因。

但是電腦無法創造原因。

電腦也無法找尋原因。

所以電腦不是我們的敵人。

只有人類可以創造未來。

當然,由於人工智慧(AI)持續發展,電腦將能夠做到更多事。正因如此,我認為自己無法被電腦取代的能力,就在於挑選作者,挑選著作,並且畫線。這或許是我在亞馬遜這段日子裡,所領悟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評價就是理解」

離開亞馬遜之後,我成立了「Elies書本顧問公司」,並於二○○四年七月二十日發行第一期「BBM」電子報,直至今日。

我還清楚記得,在BBM創刊之前,先發行了第零期(創刊準備期)電子報,介紹施里曼的《考古的熱情》,用途是試水溫並感謝各界鼎力相助。第一期電子報,則介紹了《季寧談管理》。

BBM是每天出刊的電子報,針對忙碌的企業主與商務人士,介紹我如何閱讀熱門商業書,在哪裡畫了紅線。我記得剛開始只有大約五千名訂閱戶,現在已經是十倍以上了。

某天,我為山本高史的著作《案本》,寫了書評。

山本曾任日本知名廣告公司電通的首席設計師,現為Kotoba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暨文案作家、關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他創作的廣告文案成績斐然,例如豐田汽車的「改變,令人怦然心動」、東日本旅客鐵道的「我與Suica一起生活」等。

山本看了我的書評之後特地聯絡我,誇得我受寵若驚,還請我吃飯。

他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認為評價,就是『理解』。」

這句話令我我永生難忘。通常人們認為評價就是「優劣」、「好惡」,但山本說評價就是理解,而且我的書評蘊含了理解,讓他很開心。

我認為能夠理解,以及努力去理解的人,才能在往後的時代裡生存,所以得到山本的這句話,真是我的榮幸。

為了維持「BBM」電子報,我每年讀一千多本書,至今總計讀了兩萬多本,應該多少有些資格來談書吧。

我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事業,就是經營一系列栽培作家的課程「十年暢銷作家養成班」,從中發掘並推廣新作家。

近藤麻理惠所著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系列,在日本與美國暢銷百萬本,並在全球超過四十個國家翻譯出版;另外像是龜田潤一郎先生的《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江上治的《年收一億日圓》系列,高橋政史的《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這些作家都出自我的養成班,且成就遠高於我。

閱讀完整內容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本文摘錄自‎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土井英司

由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