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四千人的「膝蓋」教會我的事


維持人類活動的「膝蓋」

由於我是骨科醫生,因此以前我也曾診療腰部或手腳方面的損傷或疾病。不過,從二〇〇六年開始到現在,這十七年的時間,我只診療「膝蓋關節」。

到目前為止,我大約診療過一萬四千人的膝蓋,動過大約五千三百個手術。每天,我研究著全世界有關治療膝蓋的文獻等,真的是過著每天「只看膝蓋」的日子。

從二〇〇六年到二〇二〇年,我都在位於神奈川縣的湘南鎌倉綜合醫院,擔任人工膝關節中心長。事實上在中心開設當時,我都還認為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造成的內側關節軟骨完全磨損,骨頭會互相碰撞的人「只有動手術」一途。

現在的我想法一百八十度轉變簡直像另一個人。會有這麼大的改變是因為我看到,即使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已進展到中期以上的人,在做了保守療法之後,當中有很多人的膝蓋都不再疼痛,而且能走了。

即使軟骨都沒了,膝蓋也能復活――這是在我診療過多位患者後,從他們身上了解到的事實。

人的身體約有二百六十個關節,膝蓋關節是當中負荷相當重的負重關節。它擔任人們走路、動作、從事活動時的重要角色,只有膝關節好好的運作,人們才能隨心所欲安心的動作。

剛成為骨科醫生時,我整個人都埋首在「髖關節」這個身體最大關節的手術中。髖關節位在離皮膚很遠的深處,所以剛開始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手術。而膝關節就在皮膚下方,所以當時我認為它應該是很簡單的手術。

結果事實正好相反,動了髖關節手術的患者,只要裝上人工關節,疼痛就能馬上消失,身體會變得很輕鬆。而動膝關節手術的患者,有的人的狀況會好很多,有的人會殘留些許疼痛,有的人膝蓋的彎曲會不順,這讓我實際感受到,動完膝蓋手術要馬上看到效果是件難事。

連接了圓球和髖臼的髖關節,除了能讓我們彎曲、伸展之外,也能讓腿向外側張開,或向內側扭轉。動作的自由度很高,所以即使受到衝擊,也能有各種避掉衝擊的方法,可說是比較「不容易壞」的關節。(因此也會有脫臼這個可怕的陷阱等著)。

而膝蓋關節,雖然只能單純的做彎曲、伸展這二個方向的動作,但是它非常精巧,容易直接受到衝擊,比髖關節更「容易壞」。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隨著年紀增長,來看膝關節的患者比來看髖關節的患者還多。

我被膝蓋的精緻、靈巧深深吸引,因此一頭栽入膝關節的治療中。

在我動過越來越多的手術之後,漸漸了解到膝關節並非單純的只能「伸展」和「彎曲」而已。接著要說的會比較專業,膝關節在關節快要完全打直前,膝蓋以下(小腿)會外旋(往外側旋轉)大約十五度左右,膝蓋彎曲到大約超過一百二十度的地方開始,小腿會內旋(往內側旋轉)。膝蓋的關節會以內側的大腿骨內髁為中心,做旋轉運動。大腿骨外髁在跪坐時,會往後方脫臼。

膝關節的運動


膝蓋並非只能像絞鏈那樣開合而已,即使只是做彎曲、伸直的動作,也會有著微妙的旋轉發生,讓人類能夠靈巧的活動―膝蓋關節有著精密的構造和運動,這樣的新發現,在這三十年來,才漸漸為大家所知。我也因此被膝蓋的不可思議、神祕面紗所虜獲。

我們用膝蓋溝通

會說膝蓋關節對人類活動很重要,還有另一個原因。

大家應該都聽過,膝蓋靠得很近,雙方親密的談話而且投機,叫做「促膝長談」,認同某人想法或感到欽佩時,日文會用「拍膝蓋」來形容。其實我們會用「膝蓋」來溝通呢!特別是日本傳統生活的場景中也能看到,彎下膝蓋,坐到地板上,手伏地上打招呼,開始和他人交流。

雖然現在比較多是站著打招呼,坐在椅子上的時間也增加了,不過在參與婚喪喜慶或日本的傳統文藝,像是武道、花道、茶道這些加了「道」的活動時,我們還是會雙膝跪下或是跪坐。儘管這些會用到最基本禮儀的場合已少了許多,但還沒有完全消失。

實際上,有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會感嘆「坐下、站起來好辛苦」、「沒辦法跪坐了」,為此心理受到很大的衝擊。而這些事也會成為某些人不再和他人交流的一個起因。

還有,只有日式廁所(蹲式)的設施雖然減少了,但普遍還是不少,所以這也成了有膝蓋彎曲、伸直或走路困擾的人「減少外出」、「和社交活動保持距離」的理由。

因此我期望大家能珍惜擁有好膝蓋,一輩子都能不受限制的從事快樂的活動。人若想要活得像個人、活得快活,膝蓋關節真的很重要。

有很多運動都會提到「站穩腳步」。站穩腳步這個動作,其實和膝蓋有很深的關係。

站穩腳步,是將膝蓋稍微彎曲,將體重的重心集中到腰上的動作。做這個動作時,柔軟的膝蓋活動相當重要。

打桌球或打網球,或玩衝浪要回轉時,打籃球做假動作時,膝蓋都做著很重要的工作。我也有打硬式網球,我覺得要用力將球打出去時,膝蓋的動作也非常重要。

現在人類已來到長命百歲的時代。為了能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首先要從打造出能活動自如的「膝蓋」開始。即使你感覺自己現在還活力充沛,什麼問題都沒有,但是從現在就開始打造一個不因生活習慣或年紀增長而磨損的「百歲好膝」,一點都不嫌早。請大家利用本書學習如何保養膝蓋。

術後的患者為什麼大家都說他「變年輕了」?

你是否曾好好的仔細看過自己的膝蓋呢?

雖然有人會用「跤頭趺」這類可愛的叫法來稱呼膝蓋,不過膝蓋的外表看起來,其實並沒有這麼討喜可愛。

膝蓋關節的構造或各個部位的作用(功能)很複雜,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膝蓋是很精緻的創造。所以如果當中有哪個部位發生問題,人的外型也會咻的一下子跟著改變。

膝蓋受傷後的外型,和膝蓋受傷前健康的外型相比,則膝蓋受傷後的外型看起來會一下子老很多。膝蓋可說是看起來有沒有「活力充沛」的重要象徵。

動完手術一年後來醫院的患者們,都會異口同聲的說「大家都說我變年輕了」,聽他們這麼說真令人開心。

事實上,這並非只是外型看起來如何的問題而已。如果膝蓋受傷了,就會覺得疼痛,那就沒辦法輕快的、活力十足的活動了。

如果膝蓋的狀況持續惡化,就算還能走路,步伐也會變得非常小,走路的速度會異常緩慢。即便拄著拐杖走,在過綠燈的時候,也會來不及走完馬路。

不管是誰,都很清楚自己有這樣的轉變,有的人會因此意志消沉,不想出門。先不管外型看起來如何,光因膝蓋問題而可能導致失去活力,就是個大問題了。


日本人特別多因為「姿勢不良」造成的膝蓋疼痛

另外,還能從「膝蓋受傷後的外型」看見其他非常重要的事,請看右邊的圖。

圖中除了膝蓋以外,還有幾個可說是姿勢不良的問題處。像是「頭向前突出」、「背部縮成圓圓的」、「骨盆向後傾」、「兩腿呈現O型腿」。說起來,很多人就是因為這些姿勢不良才造成膝蓋出問題。

西方人常會因為體重過重而引發膝蓋問題,連帶姿勢不良,但東方人即使不算胖的人,也有不少人有膝蓋問題。我想這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姿勢不良→膝蓋出問題」。

一旦姿勢不良就會造成走路的方式改變等狀況出現,沒辦法「正確的使用身體」。呼吸會變淺,肩膀或背部也變得僵硬,光平常生活就會疲憊不堪。若膝蓋的疼痛加劇,會走不了路,肌肉的質量也會因此變差,很快的就會演變成全身性的問題。

即使如此,也不能變成「膝蓋魔人」

在醫院我每天會跟很多患者見面。在最初的診斷,即使診療焦點「只」放在膝蓋,有時也會找不出病因。像這樣只診療膝蓋就叫做「膝蓋魔人」,我總是告誡自己不能變成這種醫生。

當然,膝蓋會痛,所以想要解決膝蓋疼痛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是正因如此,更不能「只」看膝蓋。

首先,要離開膝蓋,看看全身的平衡。

有時會因為牙齒的咬合不好,身體失去平衡,造成膝蓋感到疼痛。這是因為咬合不好而造成姿勢不良,問題波及到全身,結果症狀出現在膝蓋上。

站在患者的立場,或許會覺得「說這麼多,我只希望能快點解決我的疼痛」、「說什麼全身的平衡,那麼不中聽的話真不想聽」,而只想將原因歸咎於「年紀大了沒辦法」也說不定。或是認為不管是誰只要年紀大了,肌力都會衰退,早晚都會無法走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不!不!不!這麼想誤會大了。

的確,年紀越來越大肌力會變差,但是如果能正確使用身體,就能維持合乎年紀所需的肌肉質量。

因為姿勢不良,造成無法正確使用身體,沒辦法活動,所以無法維持必需的肌肉――這才是正確解答。不能全怪到「年紀大」頭上。

「姿勢不良」是一開始很大的一個原因,造成的結果就是膝蓋疼痛,然後漸漸波及到骨頭或肌肉、關節、神經,導致這些讓身體活動的器官發生障礙(通稱運動障礙症候群)。這種姿勢不良,也包含了操作電腦或玩手機時身體前彎的姿勢,所以,近來姿勢不良的風險可說已不分年紀,任何人都可能發生。

也就是說,當你覺得膝蓋痛,就只考慮膝蓋,認為只要把這個疼痛解決掉就OK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只要不把原因找出來,全身狀態就不會改善,膝蓋問題就無法根治,很快就會復發。

膝蓋痛,是身體的警報響了(警告),提醒你去「注意」!要找出「身體哪裡歪了」、「哪裡的使用方法錯誤」,找出這些原因,然後去面對它。

面對膝蓋疼痛的「真正原因」

膝蓋關節在人的活動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正因為它如此重要,所以,更要藉著膝蓋疼痛的機會,將注意力放在全身的健康,還有造成膝蓋痛的元凶──生活習慣。在閱讀這本《用到一百歲的膝蓋」》時,希望大家務必能轉換成這樣的思維。

其實,我注意到自己不能變成「膝蓋魔人」,全是托患者們的福。我不知從哪個時候開始,突然注意到,原本那些各自有各種不同疾病,但後來都治好了,完全不再需要治療的患者們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將注意力放在造成自己生病的原因,去面對它,努力做改變的人。也就是說,認真面對生病原因的人,就能從治療中畢業。

現代醫療進步讓人驚嘆,但它幾乎都是症狀治療。如果疼痛就給你吃止痛藥,發燒就給你退燒藥,血壓上升就吃降血壓的藥。因為這種症狀治療能馬上消除症狀,所以患者都很喜歡。

只是,會疼痛是有原因的,發燒了、血壓上升了也都有原因。如果只是讓症狀停止,然後放著肇因不去管它,很快的,症狀就會再發生。所以不能持續做這樣的症狀治療。

曾任新潟大學名譽教授,已故的免疫學權威安保徹老師常這麼說:「人的身體不會錯」。會發燒不是因為身體出錯所以發燒,會發燒一定有原因。不去找出原因,只去吃用石油做成的藥,三兩下就把燒退了,這樣的症狀治療很有問題。

醫療雖然可以給與患者生病時的支援,但是要去做治療的主體還是患者本身。

我發現最近只想「快點消除症狀就好,怎麼做都無所謂」的患者變多了。症狀治療對於這樣的患者,可以馬上給他想要的答案,但是症狀會再復發。所以,差不多是時候了,要不要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原因」並去改善它呢?

我會幫助大家找出引起膝蓋疼痛的原因,並建議如何克服疼痛的方法。雖然我能告訴大家,一直以來我從患者們身上所學到的如何打造、守護「用到一百歲的膝蓋」的方法,但要去行動的,還是自己本身。

要怎麼打造「用到一百歲的膝蓋」呢?這個保守療法一點都不難。只需要做到四個項目的保守療法。

我會以陪著大家一起走的心情,告訴大家所有的基本要領。請大家放心去挑戰看看。然後讓這四項保守療法扎根到生活當中。

巽式保守療法

① 早上起床去洗手間之前做擺盪小腿體操/有空就做擺盪小腿體操

② 瘦回標準體重/建議可以一週斷食一天恢復到標準體重

③ 走路方法/O型腿的人要用大腿內側走路/X型腿的人要走一直線/治好之前要拄拐杖

④ 肌肉訓練/鍛鍊股四頭肌/也要鍛鍊腹肌和骨盆底肌群 閱讀完整內容
用到100歲的膝蓋:全世界最懂膝蓋的醫師,親身實證不動刀不吃藥的膝關節自癒復活術

本文摘錄自‎

用到100歲的膝蓋:全世界最懂膝蓋的醫師,親身實證不動刀不吃藥

巽一郎

由 創意市集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