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到受不了時,念念佛洛姆

佛洛姆的生活建立在批判性、獨立性和開放性的思考基礎上,他擺脫了占有欲,與他人和事物交流,實踐了世界主義精神的人生。從這一點來看,我認為佛洛姆的人生確實具體體現了何謂「以生命為定向」的生活。

誕生於混沌世界的愛的哲學家


出版的書,本本暢銷

埃里希.佛洛姆是撰寫了多本全球暢銷書的思想家,其著作包括《逃避自由》、《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 1956)、《占有還是存在》(To Have or To Be, 1976)等。他是二十世紀思想家中最受普羅大眾喜愛的思想家。《愛的藝術》在全球銷售了兩千五百萬本,至今仍獲哈佛大學生選為最喜歡的書籍,而《占有還是存在》則在全球銷售了一千五百萬本以上。哲學家中應該沒有其他人能像他一樣擁有這麼多普通大眾讀者。

說起哲學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當屬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了。馬克思哲學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成為了主宰半個世界的意識形態,但是,會直接閱讀馬克思代表作《資本論》(Das Kapital)的人應該不多。《資本論》對一般人而言是讀起來相當困難的書——然而,任何人都能輕鬆消化佛洛姆的書。

如此受大眾喜愛的事實,在專業哲學界中似乎是相當不利的因素。在專業哲學界裡,佛洛姆往往被評為沒有深度的通俗思想家。人們傾向於把晦澀當作「有深度」,通常會景仰那些說話讓人似懂非懂的哲學家,並把這些哲學家視為了解世界奧秘的人。在專業哲學界中,這種傾向又更為嚴重。


▲埃里希.佛洛姆(1900~1980)。

但哲學所涉及的所有主題實際上都是,即使沒有專業哲學知識的基礎,任何人也都能提出自身意見的。正如康德(Immanuel Kant)所說,哲學的所有問題都能歸結到「人是什麼」這個問題上,只不過如今的我們已經對人類的本質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正因為我們理解人是什麼,才會說出「那個人不像人」,或是「這件事沒有人性」。

基於對人類的這種一般理解,我們完全能對人的本質做出精彩的辯論。在我的課堂中,有個只有一年級學生才能參加的新生研討。這個研討會從頭到尾都是用辯論的方式進行,討論主題涵蓋哲學的核心主題,有「人類」、「幸福」、「宗教」、「正義」等題目。雖然參與的學生大多沒讀過哲學書,但這個研討會的辯論水準卻相當高。由此可見,哲學文章絕對不需要讓人覺得困難。

關於用清楚又簡單的方式呈現深奧思想,我認為佛洛姆是一位代表性的思想家。佛洛姆的著作中包括了精神分析家的經驗,所以內容非常具體,只要談論到一點抽象的部分,佛洛姆就會舉出具體事例說明。佛洛姆之所以如此寫作是因為他認為,讀者無法理解的內容是毫無意義的,我從佛洛姆的著作中看到了他對讀者的尊重。佛洛姆之所以能贏得大眾的喜愛,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佛洛姆這樣子的寫作方式。佛洛姆的著作向人們展示了如此的寫作方式,尤其為哲學性文章提供了典範。

曾經有段時間,以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與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為首的德國哲學被公認為晦澀難懂的哲學。不過,從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直到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法國哲學,其難懂程度似乎又遠遠超過了德國哲學。如果是佛洛姆這類的人,應該會厭惡這種晦澀且模糊的寫作。佛洛姆認為,無論多麼深奧的哲學內容,都應該要寫得夠清楚,讓大眾得以理解,我也贊同這個想法。當然,不論禪宗佛教中所說的「頓悟」或基督教神祕主義中所描述的「與神合而為一」恩寵體驗,都是用言語無法完全表達的。儘管如此,關於這種經歷具有怎樣的特性,一般還是可以描述得讓讀者有些大概的推測。

佛洛姆診斷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所面臨的各種病理現象,例如:自殺、憂鬱症、酒精中毒、孤獨感、無力感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找出了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案。他所講述的主題都是現代人自身會經歷或周遭的人有經歷過的現象,所以對大眾而言是很有感染力的。人們從佛洛姆描述的病態人類形象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並對佛洛姆提出的療法產生了共鳴。

自由精神體現者

佛洛姆在大眾間引起極大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他開放且平衡的思維態度。佛洛姆廣泛吸納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各種宗教、哲學、心理學之見解,同時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綜合了這些見解。他所展現的這種綜合能力在二十世紀思想家中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佛洛姆不受特定宗教、哲學或心理學派的某個思潮所約束,他接受禪宗佛教、猶太教神祕主義、基督教神祕主義、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等見解,他欣然接受一切有助於人類成長和幸福的觀點。

從這點來看,我認為佛洛姆是二十世紀裡最開放且平和的思想家,也是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所說「自由精神」的最佳體現。尼采的「自由精神」是指能夠從多種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個事態,不受特定觀點侷限的精神。以「自由精神」的方式生活並從事學術研究,這看似理所當然,但實際上要做到卻並不容易。對於稍微不同於自身信仰的言論,人們往往會摀住雙耳選擇不聽,尤其是在政治或宗教問題上,這種傾向加倍嚴重。

從歷史可見,人類總是在搭建框架,並根據這些框架來詮釋一切,各式各樣的框架包括了:真基督徒與異端的框架、高貴雅利安人與邪惡猶太人的框架、優秀白人與劣等黑人的框架、偉大美國與邪惡軸心國的框架、社會主義者和反動分子的框架、愛國勢力和赤色分子①的框架,還有最近在韓國新登場的獨立運動勢力與土著倭寇②的框架等。這些立基於框架的思考方式,建立在非黑即白的邏輯上,被認定為「正常」的群體就視為「絕對的善良」;而被認定為「不正常」的群體,則被視為「絕對的邪惡」。

宗教人士與政治家常透過建立這種框架來迷惑大眾並掌握權力,而大眾往往會輕易地受框架下的煽動所騙。人們會認定自己是善良的,將不同於自己的人視為邪惡的,這是因為人們需要滿足自身的自戀需求。就連那些自稱最具批判性智慧的哲學家們也常常陷入框架之中,他們會急於證明自己所相信的哲學學派是合理的,並強烈排斥其他哲學思潮。

例如:陷入馬克思思想的人可能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是絕對真理,進而排斥其他哲學思想,將其他思想視為資產階級反動的意識形態;而陷入存在主義之中的人也同樣地排斥馬克思主義。然而,佛洛姆卻將馬克思主義與存在主義的見解都納入了他的思想中。馬克思與佛洛伊德等人將宗教視為負面事物,然而佛洛姆不僅將他們這類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家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同時也將佛陀與耶穌視為自己的導師。

令人驚訝地,佛洛姆雖抱持如此開放的態度,他卻是一位激進派的思想家,他視資本主義為導致人類墮落的邪惡體制,並主張對資本主義全面變革。即便看到東歐實際的社會主義試圖實現馬克思理想,結果讓社會主義淪為少數官僚徹底支配國民的極權主義,佛洛姆依舊沒有喪失對烏托邦的夢想。佛洛姆認為馬克思的真正理想是「人本的社群式社會主義」(Humanistic Communitarian Socialism),他相信這樣的烏托邦終得以實現——像這樣激進的思想家一般容易陷入傲慢與自以為是,認為自身立場最正義且為之辯護,並認為其他思想是反動思想,進而排斥。

佛洛姆致力於保留人類的偉大遺產,他不放棄任何部分,而是藉由創造性的方式來繼承它們,讓現代人的生活盡可能更加充實豐富。由此可見,所謂的「大眾」思想家佛洛姆並非「通俗」的思想家,他為人類提供了新穎且平衡的哲學觀,我們能把他看作一位思想的巨人。在常被稱為「意識形態時代」的二十世紀裡,他不執著於任何思潮,開創了史無前例開放、靈活、有深度與具統一性的思想。

我認為佛洛姆的書籍之所以能引起眾人的關注,最主要是他開放且多元的思維態度所造成的。教條式的哲學往往只會引起某特定群體的關注,而難以在各種群體中都獲得廣泛關注。

夢想著愛的革命

佛洛姆認為愛才是拯救人類擺脫不安與絕望的唯一解決辦法,而且他認為真正的愛不僅是對身邊少數幾人的愛,愛還具有世界主義的特性。因此,佛洛姆是為實現世界和平與人本主義社會而努力的。

佛洛姆是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他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而流亡美國。儘管帶著這樣的傷痛,佛洛姆卻仍反對以色列建國。由於巴勒斯坦人已長期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他認為猶太人只因過去曾擁有這片土地就搶奪是不妥的行為。佛洛姆擔心以色列的建國可能導致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不斷發生衝突與戰爭。以色列建國後佛洛姆還發起運動,幫助被以色列政府奪走土地的阿拉伯人拿回他們的土地。另外,他也和鄂蘭(Hannah Arendt)、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等人共同為了中東的和平而努力。

佛洛姆為實現世界和平更進一步地展開了持續性的行動。他曾寫信給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和記者,討論廢除核武與裁軍等問題,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當時人本主義的參議員尤金.麥卡錫(Eugene McCarthy)反對越戰,佛洛姆還在他七十六歲時參與了尤金.麥卡錫的總統競選活動。佛洛姆走遍全美各地發表無數次演說,雖然最後因過勞影響健康而中斷了助選活動,他依舊沒有停止為世界和平努力。即便患有嚴重的心臟疾病,但只要是有助於實現和平大義的工作,無論演講或寫作,他都不會推辭。

努力過著「存在型態」生活的思想家

佛洛姆在《占有還是存在》中將生活模式分為「占有指向型生活」與「存在指向型生活」,換句話說就是「占有型態」與「存在型態」。占有指向型的生活是指,以擁有更多物質、名聲或地位的方式來找尋人生意義的生活模式;相反地,存在指向型的生活則是,透過實現人類本質的能力,例如:智慧與愛等能力來完整自我,並在其中尋找人生意義。存在指向型的生活是一種尊重一切事物,與萬物交流並幫助它們成長的生活方式。


▲佛洛姆的代表性著作《愛的藝術》和《占有還是存在》的封面。

佛洛姆主張我們應該超越占有,去實現愛,而他本人也是遠遠擺脫了占有欲。《愛的藝術》在德國銷售超過五百萬本,雖然佛洛姆只拿到了微薄的版稅,但他完全不認為錢是個問題,佛洛姆表示:只要讀者從他的書中得到幫助,他便已滿足。佛洛姆將上午時間視為研究與思考的神聖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他不做任何和賺錢有關的事。為了拯救在納粹統治下受苦的猶太人、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佛洛姆總不惜耗費金錢與時間,而且他對待二婚妻子的兒子就像愛自己的親兒子一樣。

知行合一的人自古以來就很少見,尤其是在今日,就連哲學都已淪為一種知識性的分析工作,如今要找到像佛洛姆這樣的哲學家更是困難。在這樣的時代裡,我認為佛洛姆是極少數能言行一致的哲學家之一。他的生活奠基於批判、獨立、開放的思維,他擺脫了占有欲,去和他人交流、接觸事物,並實現了世界主義式的愛。從這點來看,我認為佛洛姆親自具體展現了存在指向型的生活。

當然,佛洛姆也有著許多人性上的弱點。在勞倫斯.傅利曼(Lawrence J. Friedman)所著的《愛的先知:佛洛姆傳》(The Lives of Erich Fromm: Love’s Prophet)中提到,佛洛姆也曾經傲慢、冷漠、信仰權威主義,當他認為自己的哲學思想受其他哲學家不當批評時,他也會覺得受傷。

此外,儘管佛洛姆全心全意照顧第二任妻子,但妻子依然無法戰勝嚴重的病痛與憂鬱症,因而自殺,這使得佛洛姆也曾經歷過一段憂鬱的日子。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存在指向型生活,佛洛姆並非只是嘴巴上說說,而是真正努力在實踐這種生活型態… 閱讀完整內容
不安到受不了時,念念佛洛姆:首爾大學名師講座,帶你遠離焦慮與孤獨

本文摘錄自‎

不安到受不了時,念念佛洛姆:首爾大學名師講座,帶你遠離焦慮與孤獨

朴贊國

由 方舟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