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是一門藝術


廢話少說,不該說的就別說

話少不見得沒有力量,有時沉默反而能激發強大的張力,令對方有壓力。

說話的藝術真是重要,不論在職場或交友上皆是。明明是一句好話,不會說的人總是說得讓人生氣或誤解;會說話的人反而能將危機變轉機,扭轉乾坤,賓主盡歡。有時話不要多,多說一句就可能釀成大錯,難怪俗話說得好,廢話少說。

溝通,顧名思義就是要說到讓雙方都了解,並且沒有誤解地讓事情圓滿解決,因此表達能力就非常重要。該說的一定要說,不該說的一句也不要說,可說可不說最折磨人,至少要做到廢話少說,若隨便說說,萬一被他人當真豈不是壞了信用,特別是在職場溝通或商業談判場合更是如此。

不該說的話,一句話都別說

若是代表公司對外溝通,以發言人來說,字字都要精準,尤其在接受媒體採訪或是重要訪談時,要切記「不要隨性發揮,說得太多」,因為人往往都是在得意忘形或過度輕鬆時,說出不該說的話。我們要謹記,若不是在聊天的場合,而是在商業或是重要的訪談時,就要講重點,然後廢話少說,只要聚焦在主要訊息即可。

像我有些客戶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過程表現可圈可點,偏偏就多講了些,只好在最後時多加一句:「我剛剛說的這個千萬不要寫進去。」這下可好,此地無銀三百兩,反而加深媒體的好奇心,明天不見報才怪。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不可說的能堅持不說也不容易,有時候被逼急了,透露一點風聲也等於是說了。我的一位客戶被媒體追問數字,明知不可說,卻因一時心軟,被記者用是非題給套了出來。記者問:「明年業績成長是否會超過一○%? 你只要點頭或搖頭即可。」我的客戶點了頭,就這麼上了產業頭版,隔天被國外老闆臭罵到差點丟官。

當不能說時就不要說,不妨告訴對方:「你要我說,不是害了我嗎?」像這樣委婉又不失人性的說法,就比較容易被接受。

至於「可說可不說」則最磨人。到底是說還是不說,總是在猶豫。我的建議是不要主動說,尤其是別人的私事。譬如說,明知道同事是因為對老闆不爽才離職,不要到處說,有人問也不必說。你可以說:「這件事應該去問當事人會更清楚。」或者說:「我不方便幫當事人回答。」此時多說一句就是畫蛇添足,都可能被二手或三手傳播而影響到當事人的聲譽。

不回答假設性的問題,避免被對號入座

此外,假設性的問題或是聽說的問題,也千萬不要回應。

在人際關係上常會有人告訴你,我聽說某某人如何如何,你千萬不要回應,只要淡淡說「我沒聽說」,或是「我不清楚」就好。我就曾經被誣陷過,只因為在這個狀況下回覆「是這樣喔」, 結果到最後就傳成是「丁菱娟也這樣認為」。

再者,記者很喜歡詢問假設性的問題,像是「假設你當選市長會如何做」、「如果今年業績創新高,你會不會加發獎金」,此時千萬不要對號入座,認真回答,否則隔天的標題就會變成「某某某有意競選市長」或是「○○○承諾若業績創新高,今年年終獎金也將創新高」。對於假設性的問題只要禮貌地回答「抱歉,我無法回答假設性的問題」就好。

話少不見得沒有力量,有時沉默反而能激發強大的張力,令對方有壓力。聰明的領導者都會善用沉默的力量,成為談判高手。

溝通,簡單至上,別把專業一直掛嘴上

越複雜的事情越要簡單化,化繁為簡,才是真正厲害的人。

我擔任過幾次校園創意競賽的評審工作,在聽完同學們的簡報後,發現參賽的同學們普遍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提案建議太多」,所以變得散亂,沒有聚焦。因為捨不得放棄任何想出來的創意及行銷想法,點子傾巢而出,以至於創意過多,反而失焦,沒有重點。試想,評審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提案中能記住多少? 有捨才有得,這是在提案上該學的一堂課。

在任何行銷或溝通策略上,「簡單」是關鍵。簡單才能使人明白,聚焦才能引人注意。最後能得到消費者青睞的,反而是那些簡單又易懂的創意,通常令人記憶深刻的廣告,也都會掌握簡單易懂的大原則,才能迅速擴散。因此提案的精髓,在於想法要去蕪存菁,過濾消減,只保留最好的,其他通通不要。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因為不忍砍了自己的創意,最終反而交由評審或客戶來砍你了。企劃人員致勝的祕訣就是,要學習先消滅自己不夠好的點子,才能找出當中最棒的,而且過程就像削鉛筆一樣,要反覆地削減,創意才能越來越尖銳,要夠尖銳才能有力量。

其實溝通也是如此,很多人在重要議題上試圖解釋,但是完全沒有邏輯可言。聽的人吃力,也很容易誤解你要講的意思。尤其華人的溝通方法,總是用「因為……」做開頭,用「所以……」殿後,當「因為」說完之後,對方已經面露不耐,也就不必再「所以」了。

所以長話短說,表達完整,簡單明確最受歡迎,但其實簡單一點都不簡單。說話時,我們都有義務為自己做整理、摘要,否則就是將解釋權交給對方。這就像我在幫客戶安排媒體專訪一樣,當受訪者不懂得掌握主要訊息,很隨性地抒發自己的想法時,通常媒體露出的結果都會跟自己預期的不一樣,這時再怪別人斷章取義已來不及了,還不如先練習說重點,讓自己在關鍵時刻不要出錯。

最後得到第一名的學生團隊,他們提出一個很簡單的主張及一句標語,因此論述時非常聚焦,繞著這個主張提出的分析與建議皆邏輯分明,所以很快地得到評審們的共識,脫穎而出。這又讓我意識到,第一名的團隊就是運用了我接下來在頁三六會說明的房屋訊息架構,很容易讓評審們一聽就懂。因此在重要提案時,絕對要掌握簡單、聚焦的原則,才能被記住。

活用五個技巧,複雜的話也能簡單說

通常面對客戶的重要提案,或是跟老闆報告時,我們都只能在僅限的時間內,必須說清楚提案和想法並說服對方,像有名的TED演講只有十八分鐘,就必須講一個重要的觀念論述並舉例說明。這是必須要培養的能力,這個能力關乎我們是否能成功說服他人,是否能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漸漸地你會發現,有些人會把事情說得很複雜,說很多行業術語,說得讓你聽不懂,以突顯自己的專業,你覺得他能讓你折服嗎? 其實真正厲害的人,是能把複雜的行業術語及艱深領域,說得一聽就懂,讓人如沐春風,能化繁為簡。對於那些把簡單事說得很複雜的人,我們不用羨慕,因為他們只會混淆大家,並沒有說服力。

若想將複雜的事簡單說,有幾個技巧:

① 主旨很重要

無論提案、演講或是報告,甚至天天寫的電子郵件,你都必須要先想好明確的主題,這樣才可以引導大家集中心思,順著你的邏輯思考。

② 先說結論

一開始就要把你的目的說清楚,不要迂迴講背景和資料,一直不切入重點,必須要記得「以終為始」的說話法,先把結論說在前面,再去陳述為什麼。

③ 簡單的語言

使用簡單的語言,並盡可能使用易懂的詞彙和句子。不要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和難懂的專業用語。若是身處專業領域,尤其要避免這樣的習慣,我經常遇到企業工程師或是銀行人員,習慣說一些行話,請永遠要記得,你說話的對象若不是行業內的人,請使用他們的語言,而不是你的語言來表達。

④ 重點要重複

這就是為什麼重要的話要說三遍,不論你用照片、符號或是影片等任何方式來強調重點,就是要讓你的受眾知道這是重點,讓他們牢牢記住這是你想強調的地方。

⑤ 結論簡明

最後下結論時,記得要再重複一次,做個完美的結束。

記住,越複雜的事情越要簡單化,越是簡單化的語言和敘述才能讓人明瞭。「溝通」就是要讓人明瞭,為什麼要說得那麼複雜呢?

直爽並非優點,有些話就是不能直說

說話直率或魯莽的差別,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我常看到有些人個性衝動直爽,常因逞一時之快,話到嘴邊就一定得脫口而出,不說不快,說完了之後有些後悔就會順口又加一句「我這人就是心直口快,也沒什麼惡意」。加這麼一句只是想掩蓋自己的悔意,或是淡化自己的錯誤,但站在對方的立場,卻是一種類似霸凌的感覺,本來對方理所當然該生氣,但因你補說了這一句,變得好像有氣卻發不得了。如果對方真的生氣,當事人有可能再重複「我不是跟你說過我這人就是心直口快,本來就沒有惡意,你幹嘛生氣」,說得更理直氣壯。

實際上,說出來的話像潑出去的水,已經無法收回,有時明明知道說出來的話可能傷人,但還是擋不住自己的衝動,不吐不快,最後除了剎那間那一個「爽」字,大概什麼也沒有獲得,得罪了人不說,事後空留遺憾又有何用。

我漸漸發現,「有話直說」的個性,講好聽是「直爽」,其實背後是自私與沒有同理心。所謂有話直說就是沒有顧慮別人心理的感受,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有什麼難的。我現在只要聽到別人說「我就是這麼直爽的人」,以用來掩飾自己口無遮攔的話,我就會對這個人敬而遠之。

因為成熟的人一定會有同理心,思考別人的感受,所以話才能不傷人,讓別人聽得懂,願意接受,也會有台階下。舉例來說,若對一個邀約沒興趣,當然不能直說內心的話,像是「這個活動好無聊,我一點都不想參加」,但可以表達「非常感謝您的邀請,但是我已經有其他計劃了,所以無法參加,請見諒」。

真正的成熟說話是要「顧慮到對方感受」,才能讓人接受又如沐春風。

有些話只能「私下說」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聚會,大家在等一位朋友的到達才能開動,等那位朋友一到,就有人發難說著:「哇! 你終於來了,主人的菜都快涼了呢。」當場讓氣氛有點尷尬,主人趕快出來打圓場說:「不會不會,來得剛剛好,我們正好要開始呢。」雖然大家很熟,遲到的人也一定很緊張,或許有原因,但那位心直口快的人卻讓當事人更愧疚,也讓主人很尷尬。如果有人可以對遲到者說:「還好嗎? 路上有發生什麼事耽擱了嗎?能看到你平安到來真是開心。」我相信當事人一定會覺得自己被關心了。

其實,我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記得十多年前的一次經營管理會議中,我不能體諒其中一位主管因家裡的家務耽擱,沒有把專案準時交付,導致客戶抱怨,我在會議上責怪他,沒想到他也一味地為自己辯解,我不耐煩地脫口而出「你當主管就應該負多一點的責任」。沒想到這句話刺傷他的自尊,會議後一張辭呈就在桌上等著我,而我的魯莽以及沒有同理心的言論,即使事後跟他解釋自己並非惡意,但最終還是讓我無法挽回一位優秀的主管。因為他覺得我完全沒有體諒他的處境,一味地要求工作。我的一張快嘴,付出慘痛的代價。

反省過的我終於了解,話可以直接說,但不能傷人。有些話只能私底下說,不能公開講。說話直率或魯莽的差別,在於是否有「同理心」。其實我當時應該先體諒他,了解其是否遭遇困難,再談公事。如果我改口這麼說,可能事情就不一樣。

「我觀察你最近必須要提早回家,是不是家裡發生什麼事,需要幫忙嗎?其實最近公司客戶增加,特別忙碌,不知道你可否多留一點時間幫忙。」

我相信在這樣的氛圍下,對方一定會說出自己的難處,而且願意共同想辦法解決公司的問題,就算有困難,對方一定也會感激我的體諒。

管理情緒,不要禍從口出

還有一次,一位潛在客戶想找我們公司服務,卻想多得到一些額外服務與承諾,所以用反話質疑我們。「聽說你們公司顧問費很貴,但你們能做的服務其實跟其他公關公司差不多,你能給我什麼保障讓我錄用你們嗎?」我聽了之後很不舒服,一氣之下,就請他另請高明。

其實人家說「嫌貨人才是買貨人」就是這個道理,但當時我年輕氣盛,聽不懂其中的含義,亂發脾氣,喪失了一位高潛力的客戶,縱使幾年後大家的心結解開,但已錯失良機,無緣合作,實在扼腕。

話說出口就像滿出去的水,覆水難收。尤其當雙方都把話說死時,就連下台階的機會都沒有了。真要化解嫌隙還得靠時間和機緣才有機會完成,有的成了一輩子的遺憾,真的得不償失。所以千萬不能把「直爽」當成優點,能忍一時之氣且管理好情緒的人,才能成大事,直爽的話若沒有經過修飾,總會傷人。

做人的道理應該從「說話」開始,如何把話說得圓融又到位才是一門藝術。如果我當時知道那位潛力客戶的質疑,其實只是想多爭取一些額外服務,只要釐清他的疑慮,或給他一些專業的建議,或許合約就簽訂了。又或是,若我當時多體諒公司主管的處境,多了解他的難處,或許我不會失去一名人才。我為自己的魯莽付出極大代價。

許多錯誤後的反省漸漸成熟,有的可彌補,有的卻一去不回頭。成熟的人會洞察對方話裡的動機,並預設最後的結果,成熟的人絕不會因逞一時口舌之快而壞了大事。說話就是要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事情才能有轉圜的餘地,「同理心」是最大的關鍵… 閱讀完整內容
丁菱娟的成熟大人的說話課: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

本文摘錄自‎

丁菱娟的成熟大人的說話課: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

丁菱娟

由 聯經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