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第一堂必修課:陰陽與五行

陰陽是什麼?

說到「陰陽」,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想像呢?這個名詞在武俠小說或是靈異小說(?)裡面經常出現,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又覺得神祕,沒想到也能用於中醫治病!?其實,陰陽的概念貫穿了整個中醫學的理論,如果把中醫包羅萬象的學理去蕪存菁,留下的便是大道至簡的「陰陽」,所以如果想要對中醫有進一步的認識,就必須從了解陰陽開始。

中醫裡的陰陽,實際上是來自於古人對自然界萬物的觀察,並以相對的概念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象。舉例來說,秋冬屬於陰,春夏屬於陽;夜晚屬於陰,白天屬於陽。看待人體的結構時,五臟屬於陰,六腑屬於陽,如此一來,可以初步區分各個臟腑在功能上的不同。陰陽的概念也可以用於中醫對疾病的診斷,像是皮膚的色澤如果偏黃赤屬於陽,偏黑屬於陰。若將脈象的表現用陰陽的概念來區分,則可以讓中醫師對患者目前的狀態有比較宏觀的認識,例如脈跳得很快為陽,脈跳得較慢為陰。除此之外,陰陽還能用來分辨人體的病理狀態,如大家常聽到的「陽虛」,就是指患者有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疲倦、動不動就流汗不止等症狀表現。最後,就連診斷後的用藥治療也脫離不了陰陽,像是有些能夠發汗或是有強心作用的藥物,中醫裡便將它的效果概括為陽。

不過,如果說陰陽就是把事物簡單粗暴地進行二分法,那可就誤會大了!大家有沒有發現陰陽圖中有一個特色?均分陰陽黑白兩色的,並不是一條貫穿中心的直線,而是一條滑順的S曲線。事實上,這也隱含了陰陽之間並不僅是二分法,也存在「互相推移」的關係。如我們所知,春天時萬物生長,陽氣開始振作,等到進入冬季,萬物便歇息。四季的變換就是陰陽推移最顯而易見的例子之一。


▲圖1-2-1 陰陽太極圖


陰陽雖然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但其中隱含的二分法與互相推移的內涵,卻讓它能夠被靈活運用於判斷疾病表現與病情發展的動態過程,變成整個中醫理論的核心。一旦有這個大原則,中醫師在治病上就有了大方向,能夠更細膩地判斷五臟六腑的失衡。於是,就像我們在前面所說的,中醫的治病思路從診斷一直到用藥,都是建立在陰陽這個概念的框架下,所以我們也才會說,中醫治病的最終目標,就是將人體調整到「陰平陽秘」 的狀態。

五行學說

又是一個會在武俠小說裡面認識的名詞!不過在了解陰陽之後,你應該也可以想見,如果整個中醫只談陰陽,恐怕不足以具體歸納複雜人體中的每一種狀況。因此古代先賢又運用自然界中的五個元素——木、火、土、金、水——以及這些元素呈現的特性,來代表不同的臟腑。

・木:從木的形象與植物的生長來看,木有升發、條達的特性,對應到肝。

・火:火具有溫熱、蒸騰、向上的特性,對應到心。

・土:土能孕育萬物,具有生化、容納水穀、濡濕的特性,對應到脾。

・金:金屬有堅硬的特性,能肅降、收斂,對應到肺。

・水:水能夠滋潤萬物,又有向下流動的特性,對應到腎。


▲圖1-2-2 五行相生相剋圖


談到五行時,還有一個一定要提到的重點。你有想過為什麼所長說的是「木火土金水」,而不是大家習慣的「金木水火土」嗎?其實,這是因為前者包含了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意涵。試著觀察一下前面的圖片,你應該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和日常經驗雷同的地方。賓果!因為古人也是從日常體驗中歸納而來的,例如「木生火」,我們可以想像過去需要木材才能生火,又或者「土生金」,可以聯想許多的礦物都蘊含在土壤中,大家也可以再聯想其他的關係看看。

至於相剋關係,大家最常聽到的應該就是「木剋土」了。所謂「相剋」指的是剋制其太過,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太超過的話就會被教訓。「木剋土」是指藉由木的升發、條達來協助土的受納運化。以一棵大樹來舉例,土壤中蘊含的礦物質和水分可以孕育大樹生長,而健康茁壯的大樹會在土壤中扎根,把原本鬆軟的土壤建構成穩健、不會被大雨沖毀的根基,而這樣相輔相成的關係,便能創造植物蓬勃的生機和美好的自然環境。

事實上,除了生剋關係,還有更複雜的「相乘」與「相侮」。相乘指的是「順向」的剋制關係。我們上面提到的木剋土是一種正常的五行關係,但當木過於亢盛,過度剋制土,或是土過於虛衰,難以承受木正常的剋制時,就算是相乘。這麼說來,你應該就能舉一反三了。相侮就是指「反向」的剋制,以五行中的例子來說,如果原本應該被金所剋的木太過強大,反過來制約金,或是金過於虛衰,導致木相對壯盛而反過來制約金,都算是相侮。

好啦!所長知道你讀到這裡可能已經開始覺得頭腦有點打結了,所以讓我們盡快總結一下。事實上,雖然我們前面說了這麼多,但在臨床上,醫師並不會單純用五行生剋的觀念去解釋所有的身體狀況,所以只要你讀到這裡能夠了解中醫治療的思維在根本上是以「調整人體的不平衡狀態,讓體內的陰陽、五行平衡,使病人恢復健康」,就代表你已經抓住這一章的精髓了!而至於陰陽五行概念該怎麼對應到人體的這個問題,讓我們留到接下來的篇章一一介紹。
閱讀完整內容
中醫四物所:淺易圖文╳趣味漫畫

本文摘錄自‎

中醫四物所:淺易圖文╳趣味漫畫

中醫四物所

由 臉譜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