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瑟在腦中起了一個念頭不下千百回。過去的六年,她困在一份毫無前景的內勤工作,不斷想像著哪天可以不用再面對這些千篇一律的文書作業,不用再向嚴苛要求的老闆報告事情,也不用每天將她兩歲的兒子留在托嬰中心。
不過,當她必須有一份收入以便讓家庭生計不成問題的時候,她的幻想有多少可能性可以成真?結果,她找到一個答案:要在家裡從事自己的烘焙生意。
這一切不過是個幻想,一個讓她用來打發難熬上班時間的想法罷了。不過,有一天,似乎出現了一些變化。基於某個原因,她最後決定──要付諸行動。說到底,烘焙是讓她真正擁有熱情的事物。多年來,她習慣烤蛋糕和餅乾分送給朋友,吃過的人都說她應該要拿來賣,因此這主意好像不壞,是嗎?
這個念頭開啟了伊瑟想做烘焙生意的契機。她沒有辭掉工作,但她申請了兩個星期的假,用來試試水溫。首先,她想到要「蒐集情報」。她覺得自己要先在腦中整理好這門生意的相關事項,才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因為做越多準備,計畫越完整越好。她想要做足所有功課,深入了解這一場冒險,小從食譜開始,大到財務規畫。她也計畫著對身旁的親友和鄰居進行調查,來取得市場需求的資訊。而這一切都在她的腦中逐漸成形。
不幸的是,無論在伊瑟腦中成形的想法是什麼,她始終沒有付諸實行。
如何從零開啟和經營事業,以及要學的大小相關事務,讓伊瑟感到疲憊不堪,所以她根本沒有實際展開任何行動。各類的稅金、報表、租約?她想做的不過就是烤東西而已!
從她的假期開始,她一直找得到其他事情做,而這些事與她原先計畫都毫無關聯。她花了幾天睡覺,和兒子玩耍,忙著進行「家居改造」,以及和朋友鄰居聚聚,卻完全沒有跟他們要一些行銷資訊。她過於擔心「如果開口說了自己要做生意,別人可能會覺得她野心太大、不自量力」,他們會等著她失敗,或者更糟,期待著她成功。她對這些盤旋在腦中的期待,根本無力招架。
兩個星期很快地過完了,伊瑟做到的就是在放假期間「放假」而已。當她回到工作崗位後,想要發展烘焙生意的想法還是不停出現在腦中,但終究是空想大於計畫。她覺得她還是會一直想著這件事情,永不停歇。
「等一下」再做,代表「永遠不會做」
與計畫相關的阻擾手段,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濫用,最後甚至促使我們被迫無法堅持到底。這裡有四種破壞計畫的常見方式,有時可能是故意去做的,包括:設定很糟的目標、拖延習慣、沉溺於誘惑和讓人分心的事物,以及時間管理不佳。這些方式讓我們不會將時間和精力發揮到極致,更別說達到極具成效的結果。
設定很糟的目標。阻礙自己去完成事情的方式之一,就是設下一些很糟的目標,例如過於抽象或是根本無法達成的那種。設定不對的目標,就像在公路旅行時,買了一張有問題的地圖,其方向偏差、標示模糊不清,讓人難以按圖索驥,繼續往前走。最後在旅行途中,我們會失去耐性和意志力,甚至經常在半路就宣告放棄。
一旦目標過於抽象,會發現自己為了達成目標,已經迷失到不知該做哪些事。舉例來說,假如目標是要變得更健康,卻沒有具體定義何謂「更健康」,那麼就不太可能循序漸進完成目標。即使是希望可以達成,仍然找不到方法。
每當設定一個對任何人而言都太高或太不實際的目標時,就會發現自己像是仰望著一座沒有可踩的橫檔卻又高到不可思議的梯子。好處是,沒有人會責備我們為什麼不努力去爬,因為一開始就沒有橫檔可以讓我們踩上。我們會從沒有堅持到底的罪惡感中,獲得釋放。舉個例子,就像是有個工廠經理想要讓產能加倍,卻不管實際的後勤供應有所極限。
既然這目標根本無法被達成,那有沒有完成都沒有差別;而且,還能從必須要完成任務的困境以及沒有完成任務的罪惡感當中,全身而退。
拖延。這是書中最廣泛拿來利用的手段之一。在拖延工作方面,我們似乎都非常有天分,甚至拖到最後一刻、不得不去做為止。由於太擅長延遲工作進度,還因此能說服其他人(甚至自己),其實我們一直有在做事,就算實際上沒有。
還有一種拖延的方式,就是「沒完沒了地提出計畫」。多數人會計畫工作上的大小事,而且一旦做好計畫,就會決定兩件事──重新修正計畫,或捨棄工作。接著,又為新工作提出計畫,不斷計畫;在這段期間,都不會意識到所做的計畫內容,這就是拖延戰術的一種形式。最後,可能還會幫此手段提出不錯的比喻「有效拖延」(Productive Procrastination),因為聽起來很像你要去某個地方,但其實你才剛就定位而已。
假使當下可以用拖延來逃避工作,通常會選擇這麼做,因為方法很容易、讓人很自在,而且沒有壓力。這就是很多本應該會成功的故事,結果卻變成「應該會」而已。漫漫人生中一連串的「等一下」,最後會編織成一連串的「無法」。
誘惑和讓人分心的事物。堅持到底這條路,如果沒有受到延遲,很容易就能走完,就很像走道兩側都是白牆,你只能直直往前。假使沒有選擇,你就能乖乖低頭,認命工作、工作、再工作。但事實卻不然。整條路上,有各式各樣的閃亮小玩意兒、發光的車輛改道標誌,以及誘人的休息站。誘惑和使人分心的事物會在這段時間大量出現,有時簡單到就像是手機螢幕上的訊息通知淹沒我們的大腦,分泌讓人開心的化學物質。然後,使我們更緊抓著手機不放。
舉個例子,有個行銷主管被指派要舉辦一個活動來宣傳新產品。她很清楚自己所需進行的研究和要寫的報告,以及必須預先準備的簡介內容。但是,她非但沒有持續進行,保持專注力,讓自己趕快完成工作,反而把時間虛度在線上聊天室、Facebook,和沒完沒了的Instagram發文。最後,研究可能做好了,報告可能交了,簡介可能準備了,但這些成果卻不可能反映出她真正的實力。
可是當然,我們無法捨棄這世上的誘惑和種種令人分心的事物。不過,它們並不是主要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是,缺乏竅門來妥善處理它們。它們可能大量出現在路上的任何一側,而一般可採用兩個方式來管理這種狀況:策略性閃避,和健康、適度地使用它們。
首先,可能會採取策略,去避開誘惑和使人分心的事物。舉例來說,假如我們經常因為社交媒體頻繁地提醒而分心,就可以規畫出一段登出帳號的時間,讓自己專心工作。
再來,我們可以用一種健康而具成效的方式,處理誘惑和使人分心的事物。不需要在接下來的生活當中,剝奪那些吸引人又好玩的休閒娛樂,只為了讓自己能夠堅持完成目標。事實上,也不應該這麼做。
給自己一段應得的休息時間,放縱於各種讓人開心的活動之中,有助於我們重新充電,那麼就能表現得更好。關鍵在於要夠有紀律,用一種健康的方式放縱於那些娛樂活動當中。例如,每當完成一個階段的工作,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犒賞自己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時候就能登入社交媒體,確認訊息。
時間管理不佳。「事情好多,時間都不夠用!」你聽過多少次同事、家人或鏡子裡那個看著你的人,講過這樣的話?另,有多少次,你能看出那其實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能有效利用時間?記住,所有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時間管理」是種善用時間的練習,用一個方法將產量和效率發揮到極限。良好的時間管理,包括規畫工作的能力,還有遠見和好的判斷力,知道哪些工作最好在何時完成。
不只如此,它還需要自律能力來完成一開始就計畫好的工作,而且按部就班專注於規畫資源。有良好的時間規畫,就能聰明制定行程,立即展開行動,工作也可以如期完成。
相反地,很差的時間規畫包括缺乏計畫、組織、重點和自律能力。一般可能會發生遺忘、疏忽或錯估工作的情形,卻沒有把這些時間算進去,導致一連串的骨牌效應,讓剩餘的計畫變得一塌糊塗。而且,我們也沒有針對工作預想做好計畫或提供所需的資源,導致出現延遲和取消的狀況。還有,沒有將工作擺在第一位,反而花時間在做不必要的事,導致徒勞無功的結果(可能招來老闆盛怒的白眼)。
二十一世紀的時代,前所未有地挑戰著我們在工作和生活間維持平衡的能力。拜科技所賜,比起以前,我們有更多的工作時間和更多的娛樂選擇,不再覺得一天內二十四個小時就足以讓人去做完必須做和想做的事。伴隨這種需求和生活型態,不良的時間管理變得稀鬆平常,良好的時間管理才是智者可能擁有的超能力。
而且,假如我們連日常的工作時間都無法管理好,又如何期待能去另外找出時間,以完成更遠大的生涯規畫?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
彼得.霍林斯
由 方言文化出版 提供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