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讀書是學習,一群人讀書是創造
你聽過「羅輯思維」嗎?這是一個頗負盛名的知識型網路脫口秀。創辦人「羅胖」羅振宇,是一個讀書學習力極強的說書人,透過固定播放的網路影片,針對不同領域的知識,做各種整理、比較、引述與擷取,再用輕鬆幽默的言語,讓所有觀眾都能輕輕鬆鬆吸收相關知識。
他的節目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竄紅,但也讓許多人生出了「知識恐慌」。隨後發展起來的是眾多知識平台,例如「得到」、「樊登」、「知乎」和「喜馬拉雅」等等。這些知識平台的產生,主要源於現實生活中資訊爆量,而每個人都渴望能夠掌握最新知識,學習更多、了解更深。雖然這些知識付費平台主要集中於中國,但它們的影響力強大。通常,它們以線上知識學習的方式,提供使用者不同主題、不同領域的知識訊息,舉凡商業、人文、史地、科學、生物、國學、外語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它們緩解了學習者對於知識貧乏所產生的恐慌,而隨著線上平台的方興未艾,線下社群的學習也應運而生。
我所提倡的社群讀書會,正是現今線下社群學習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環。
社群讀書會與傳統讀書會的差異
乍聽「社群讀書會」這個名詞,許多人或許覺得既熟悉又奇怪,因為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們就多多少少接觸過讀書會團體,不管是因興趣相同而舉行的讀書會,或是在學校時,有志於學習的同學彼此結成的學習組織,或者是耳熟能詳的親子讀書會、校園讀書會等等,讀書會這樣的組織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坊間有許多行之有年,體制成熟的讀書會,成績有目共睹。那麼,我所提倡的社群讀書會與傳統讀書會之間,又有什麼差別呢?
總括來說,傳統讀書會以「聚焦」與「求知」為主要的效益。整體活動模式是一群人因為一本書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書中知識,企圖透過彼此相互支持的氛圍,強化投入讀書學習的動力。
而社群讀書會則是以人為核心,以書為載體,以「分享」與「應用」為出發點,透過引導,參與者不僅得到書中知識,更結合眾人觀點、生命經驗,共同思索、創造出實踐的方式。
讓每個人獲得不只一本書的知識,而是眾人的群眾智慧,讓知識的實踐與客觀性更趨向於真實世界的真理,是社群讀書會與傳統讀書會最大的差異。
那我們該如何把傳統讀書會進化成社群讀書會呢?透過RSCN的應用,可以將社群讀書的過程,以系統化、流程化的方式,逐步帶領參與者達到知識創新。
RSCN,社群讀書會的核心價值
簡單來說,所謂RSCN,就是共讀(Reading)、分享、(Sharing)、共創(Creating)和網路(Networking),這是社群讀書會的核心價值。
共讀(Reading):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學習的夥伴模式
每一個人對於閱讀的偏好都不同,之所以會有差異,主要在於個人生命體驗不同,構築而成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樣,最終決定我們不同的喜好。所以在能夠選擇的範圍,人們總是會不自覺地去選擇自己所喜愛的書籍閱讀。
但這種偏好選擇容易產生「同溫層效益」,無法朝向更廣大的領域發展,用更全面的視角與觀點來看清知識的全貌。
而社群讀書會的共讀要點正在於打破僵化的同溫層。當一群人共讀一本書的時候,每個人閱讀的內容,不再是全書,而是透過個別篇章來切入。又因為切入點不同,經過個人解讀所得出來的想法也不一樣。
但如此閱讀也可能導致因為個人視角和觀點不同,解讀和想法過於偏頗。為了解決偏頗問題,在共讀的過程中,同一章節至少會分派兩位到多名參與者一起閱讀,如此一來,在解讀書中內容時,眾人討論、思考互相牽制也互相激盪,不至於偏離主題。這就是共讀的第一步。
共讀之後,還必須透過引導的方式,將閱讀的結果做出系統化歸納,幫助參與者聚焦書籍重點,完整領會內容。
分享(Sharing):透過社群分享,獲得知識創新
透過社群分享,經常可以發現,即使面對相同議題、事件,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人生經歷、產業知識,表現出的反應、思考、結論都截然不同,而當他們將自身的解讀分享出來,無私貢獻給彼此時,透過意見交流、彼此激盪,可以創造出極為精采的成果。
這就是社群讀書會的分享主旨。所謂分享,不只是分享書籍內容和知識,更關注於人本身。在這個階段,引導者要如何讓每個人都能做出有效的分享,將成為社群讀書會成敗的關鍵。
簡單來說,引導分享分為四個階段:
理解:透過閱讀書籍內容,解讀書中講述的概念。
感悟:理解書中內容,結合自身經驗與知識,生成個人觀點。
啟發:完成閱讀後,激發未曾想到的新觀點。
創想:結合書中知識與新觀點,延伸創造出新的可能。
每個讀書會參與者的人生智慧,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精采的故事,其中包括了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而透過社群共讀、共同分享,我們可以分享彼此不同的經驗智慧。
引導分享的四個階段
共創(Creating):學習的目的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網路時代,幾乎你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問題,都可以透過網路搜尋取得答案。但當獲取訊息的成本如此低廉,隨手一滑就能知道天下事的時候,學習的重點已經不在於「知道多少」,而是「能做到多少」。然而從知道轉向應用,是學習上的一大難關。
我過去二十五年從事培訓行業,一直不斷研究如何讓學習轉變成認知,並落實在行為上。我發現,要彌補「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落差,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獲得新知識後,就要立刻思考該如何應用。
從「知道」到「做到」
思考的過程,會令人重新回憶起剛才學習時得到的收穫,並進一步與個人經驗相連結,透過群眾智慧做為引導,討論如何行動,這會大幅提高做到的可能性,也能創造出學習的轉化率。
所以我們必須在讀書會的最後一個環節,透過共創,彌補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落差。
網路(Networking):創建軍師聯盟
不管是在企業組織以外,或是企業組織內部的社群讀書會,都等同於你專屬的智囊團。當學習從單純的書籍內容,轉而與人際網路相結合,並以讀書會形式為載體時,將跳脫以往單向傳遞訊息的溝通或培訓,成為企業知識創新的主要驅動力。
當年我選擇獨立出來創業,就知道此後再也沒有老闆和主管會指導我,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必須自行解決。為了彌補指導上的需求,我透過成立讀書會的方式,利用社群學習,讓自己在人生的選擇上建立起更清晰的信念。
社群讀書會因為具有強烈的多元性,不僅為參與者創造知識,更能讓你看到不同的未來。多元性的來源,在於參與者眾多,有跨領域屬性,讓我們能從原有的領域擴展出去,結合不同行業、生活的知識經驗,跳脫既有的認知框架,翻轉思考。
人生難免遭遇挑戰與問題,你需要一群軍師,與你一起面對難關,解決問題,迎接挑戰。所以每個人都該擁有自己的讀書會,你所屬的讀書會就是你的「軍師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