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住在你內心的房間裡?


「想像一下,你的一生都在一個房間裡度過。」

房間裡面是你曾經有過關係的每一個人,包括他們的性情、背景與人品。這個房間的空間無限大,你可以讓房間變大,讓新的人與新的可能進到你的生命裡,你可以照你喜歡的方式打造這個房間。

不過,你的房間有一個獨特、而且不能改變的特點,就是它只有一扇門,而且永遠只有一扇門。你可能會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很多房間都只有一扇門。沒錯,但這扇門只進不出。不管誰進了這扇門,也不管他們一起把什麼帶進來,就永遠不會離開。他們跟他們帶的行李將會留在你的房間裡,伴你一生。

這個概念對你來說很重要,因為你人生的品質,取決於誰在你的房間裡。

我再說一次:你人生的品質,取決於誰在你的房間裡。

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跟你是否快樂、成功,永遠都會受房間裡的人影響。你的人生是否過得圓滿、功成名就,也都跟你如何與房間裡的人應對有關。

先暫停一下,你覺得這個概念聽起來如何呢?

誰在你的房間裡?閉上雙眼,在腦海中環顧四周,快速的清點一下。你可以從親朋好友開始,商業上的夥伴、或者是常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人。有哪些是親密好友呢?還有誰呢──工作上的同事?有沒有你喜歡跟他共處一室的人,或者你希望不要出現的人?

根據你目前所見的景象,問自己,如果你知道每一個進來的人,都會永遠待在這房間裡,你會做出不同選擇嗎?幾乎每一個我們問過的人都給出肯定的答覆。

一旦你了解了這一點,接下來有兩項重要的問題:你知道這些人永遠不會離開,那你將如何挑選你希望待在房間裡的人?你又會如何跟已經在房間裡的人相處?

在這個時候,有些人會反駁原本的假設,會說「實際上,怎麼可能有人進到我的房間就永遠出不來呢?」雖然你並不是一生都活在同一間房間內,但就精神上,他們確實永遠留在你心裡的房間。根據神經學家的研究,就大腦本身來說,這個譬喻滿符合真實情況。阿曼診所的創辦人丹尼爾.阿曼醫生(Dr. Daniel Amen)表示,大腦接收的重大輸入引發神經活動後,無法輕易抹去、消除、或好像從沒發生過一樣。

如果有人傷害你,對你很惡劣,或看不起你,他們就進到你的房間裡了,你的大腦皮紋上充滿跟他們有關的事物,他們的聲音存在前顳葉的聲音辨識區域,臉孔存在你的人臉辨識區域,他們的所作所為則存在你的記憶當中。當你遇到一個人,他們就定住了,不會離開。有些人可能離開你的生命,但還活在你心中,不管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他們說的話、做的事,會影響到你的想法、舉止和經驗,直到永遠。

舉例來說,你可能會認為你已經結束一段關係,終止一項計畫,或者不再遵守一項承諾,但這些事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以各種方式影響你未來的經驗,不管是好是壞,不管你喜歡與否。

你曾經夢到那些在你生命中不再出現的人嗎?就你的潛意識來說,他們其實仍然存在你的生命裡,我們說「這個夢很真實!」的時候,就開啟了精神上的一面。當你夢到跟最愛的祖父母回到湖畔,這個夢表示大腦在告訴你,他們還是用某一種方式存在著,而且那個湖畔永遠是夏日。

認識到這一點可以說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幸運的是,這不只是跟麻煩人物有關,也跟曾經真心愛你、讚美你、或引導你的人有關。難相處的兄弟姊妹在這裡,愛你的祖父母也在這裡。你的過去都存在於你的心靈上,就如同你的未來徐徐展開,也終將成為過去的一部分。木已成舟,覆水難收,一旦做出行動就無法挽回,說出口的話也收不回來。

一段關係如何定義?

我們在做這份工作時,經常聽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定義「關係」?畢竟各有各的看法,每個人對關係的定義都各有各的解讀。根據字典上的解釋是,「人與人連結的方式」或者「連結的品質」。就這本書的目的,我們要請你思考,一段關係對你來說究竟有什麼意義。請你保持開放的心胸,因為我們會不斷挑戰你更深入思考每一段關係,再根據這些內容去做決定。持續的問自己,你跟房間裡的人之間有什麼樣的能量在流動,是正面、負面,還是跟生命中常見的事一樣,是兩者都有的綜合體且經常在變?

你會想起很久以前所做過的某件讓你後悔的事,而覺得難堪嗎?我們認識的一個人,小時候跟同學一起欺負新來的轉學生。他現在已經邁入中年,在想起這段回憶時,會不自覺發抖並喃喃唸著:「我很抱歉!」(如果他太太在旁邊,會問他『為什麼抱歉?』)偉大的演員會以這個反應做為工具,在想到傷心、尷尬、或者熱戀的時刻,在事件發生而引起這些反應的多年之後,再度利用這些情緒。無意識的記得而且重新經歷這些情緒,在心理的實際面上是許多精彩表演的核心,也是方法演技的重點。不過,我們不確定你是否有這麼多開心與不開心的回憶。

我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們,是因為他人,但也和他人無關。前進的時候,你可以小心的選擇進來你房間(人生)的人。小心選擇,你就能享受人生;選擇不當,你也知道後果。好消息是,在本書中,我們會向你示範如何做出比較好的選擇,這些選擇將大幅提高你的幸福程度。當你有意識的設計自己的房間時,將使你的人生發生莫大的轉變。

這個心態,是放眼未來,而不是對著過去的自己生氣。

用成長心態看待你的房間

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在她頗具影響力的著作《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提出了一項關鍵的發現,跟擁有「定型心態」的人相比,有「成長心態」的人更能克服挫折。在杜維克的架構下,成長心態代表相信智力是能隨時間培養,而定型心態相信智力是天生註定。簡單的說,這些看法代表著一個人會將障礙和挫折視為需要克服的挑戰(成長心態),或者視為天生就有且缺乏的能力(定型心態)。

「房間」這個概念,就是以成長心態對待你可能認為永遠改變不了的人際關係。儘管現在看起來,你好像已經被你目前所認識的人以及隨之而來的包袱給綁住,但你今天就能夠決定,這些人和包袱對你成長及改變的空間有多少限制,更有意識的選擇你想要如何生活。

這裡,此時此刻就是最好的起點。開始運用「誰在你的房間裡」這股帶來轉變的力量,要從問句開始,而非衝動行事。藉由回顧你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受到你房間裡面的人所影響,請你運用想像力稍微配合一下(可能配合不只一下),從你如何描述你的生活開始著手。

舉例來說,假設你的人生一團混亂,好像每天都遇到新的危機,你希望能有所改變。但混亂是因還是果呢?用別的比喻來說,混亂是疾病本身,還是症狀呢(疾病這個詞可能過於嚴重,但英文的疾病一詞起源於「離開舒適的狀態」,那就適用於我們要描述的這類情況)?

環顧你的房間四周,可能有些人帶著混亂的理由進門。你知道我們說的是什麼樣的人吧?什麼事情都要搞得很戲劇化,並樂此不疲的人。當你環顧房間,是否看到在牆壁上噴漆塗鴉的人呢?他們在尋找最佳的作畫位置時,是否別人只好擠到一旁呢?如果你在這種個性的人旁邊待太久,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他們的一員。這樣混亂的生活,讓你活在一間擁擠的房間。人太多,東西太多,必須做的事太多,時間太少;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是當務之急。

如果在你房間裡的人都離你稍微遠一點,往後退一點,他們就不能拿著他們的要緊事經常朝你這裡推擠,你便不會這麼常收到他們要求的注意力。就算他們永遠不會走,至少他們製造出來的混亂在有點距離的時候,比較不那麼嚇人。

你的人生是否充滿痛苦與憤怒,就算不是常態,但是偶爾會這樣?回想一個你曾經歷過的痛苦與憤怒的時刻。回想你經常浮現的回憶是有幫助的,把自己放入那段回憶當中,看看誰在你的房間裡?注意是否有令人不快、又怒氣沖沖的人存在?或者有好幾位這樣的人,甚至是一整群的人。

另一方面,想像你的生活充滿愛與良善。接著,回想一段過去的經驗,充滿人性光輝,一股正能量的暖流直直朝你湧來,房間充滿光亮。注意,此時這個房間裡有誰與你相伴。

這兩個例子,就是和諧或不和諧所導致的經驗。

選擇能與內心共鳴的人進來

物理上的共振,就是一個震動系統或外力驅使另一個系統以特定的頻率震動。想像一下,一個房間裡有兩架並排的鋼琴,當你在其中一架鋼琴上彈奏中央C的音,另一個人在另一架鋼琴踩延音踏板,它的中央C弦便在未撥弦的情況下開始震動。第二架鋼琴的弦透過空氣的自然頻率接收到音波,產生回應。這就是共振。

從這個原理去思考人心與精神,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會說「與人產生共鳴」。他們的某些特質或行為使我們產生正面回應,而且我們經常是以同樣的特質回應。

相較之下,則是不和諧。幾乎所有人都心有戚戚焉的,就是指甲刮黑板發出尖銳、讓人厭惡的聲音。我們的耳朵和大腦傾向於討厭那個頻率(兩千到四千赫茲)。在情感上,我們如果發現一個人的行為與其所述的價值觀不一致,便感到不和諧。我們的大腦和情感都渴望和諧(另一個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例子,就是被聲稱愛我們的人所做的行為傷害)。

我們人類就有如鋼琴的弦,有些人甚至還繃得很緊。和諧是種令人舒適的感受,但不和諧就不舒服了。當有人遭到挑釁,就產生不和諧。當你經歷這種時刻,可能會發現某些人或者某些情況使你發怒,而你想要避免。

你並不是被激怒,而是你情緒上的弦感應到別人情緒上的弦,產生了能量,可能非常密集。有時候這種感受良好(和諧),有時候則不然(不和諧)。

在此我們要說的重點是,你就像一個尚未完成的藝術品,有著許多條弦。誰在你的房間裡,與你情緒上、智力上、物理上、精神上共振的弦密切相關。你可能會在外在展現出這些共鳴,像是看到所愛之人,你喜形於色,開心的迎接對方。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你看到你不在乎或者不信任的人,會想避開他們,以避開內在不和諧的討厭感受… 閱讀完整內容
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決定誰能住進你心裡,就能形塑你最想要的人生樣貌

本文摘錄自‎

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決定誰能住進你心裡,就能形塑你最想要的人生

史都華‧艾默里, 伊凡‧米斯納, 道格‧哈迪

由 樂金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