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的藝術

第一部|說服的藝術:多數派vs.麻煩製造者


讓別人認同是一門藝術──說服的藝術。

顯然,多數意見擁有巨大的優勢,它幾乎不用試著說服我們。「多數」這個簡單事實,就已經足以讓人們認同或追隨。事實上,它的力量既強大又直接,就算理性告訴我們它是錯的,我們還是會追隨它。

「多數意見」擁有扭曲現實的力量;反觀「少數意見」要說服我們,則要費盡千辛萬苦,我們不會輕易接受少數的論述。事實上,我們會找很多理由來拒絕接受少數意見。

異見者,也就是那些「少數人」,往往無法立即說服成功。必須憑藉精心安排的做法,歷經長時間努力,才能說服成功。

如果我們同意少數人的觀點,往往是因為自己的態度真正有所轉變。也就是說,我們同意或追隨這意見,是因為心服口服。
■第1堂|多數派的支配力

經典電視節目「隱藏攝影機」(Candid Camera)或許不是彰顯多數力量最科學的代表,但卻是最滑稽好笑的代表之一。你可能還記得這一集:製作人艾倫‧方特(Allen Funt)在街上「做實驗」然後偷偷拍下每個人的反應。我喜歡1962年的一集,名稱是「面對恐懼」(Facethe Rear)。他讓三個臨演(付費的臨時演員)進入一台電梯,電梯中另外有一位不知情的乘客。當電梯門關上,三個臨演都轉向電梯的後方。當電梯打開,往往會發現第四位乘客也跟隨多數人的反應轉向後方。當門再度關上,三位臨演一起轉向電梯側面。當電梯門再次打開,會發現當中的四個人統統面向側面,雖然不知情的乘客顯然感到十分困惑。接下來,三位臨演摘下他們頭上的帽子。不知情的乘客也照著做。當臨演把帽子戴回去,他也跟著做。

至今我仍把這段影片放給學生看,他們每次觀看總是捧腹大笑,因為這影片一下子就把人類行為的特點彰顯出來。電梯裡的男人完全不知道為什麼另外三個乘客要轉身,但他假定(如我們大多數人的反應)其他人知道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以為門會或許在後面重新打開之類的,所以他跟著他們轉身。當門打開時,顯示多數人是錯的--畢竟他們並沒有面向電梯門,但他仍舊跟隨多數人的行為去做。
多數人擁有強大的力量,促使我們同意或是追隨他們的腳步。這股力量很強大,而且無所不在。不論身處何處都能看到,包括影響人類生命的決策,像是在駕駛艙、外科手術團隊或陪審團商議時做的決策。就如我們前面所看到的,多數人認為起落架是問題關鍵,所以聯航173號航班的全體機組人員都跟著照做,進而忽略其他重要問題。

至於陪審團,想要預測陪審團商議的結果,單單根據第一次投票的主流意見,就能有九成的命中率。陪審團或許要花數小時或數天才能完成裁決,但九成的情況中,最後的決定通常就是第一次投票的多數意見。

多數贏得裁決,這並不意味著多數必然正確。應該說,多數意見會對我們的想法、感受,以及判斷與決策帶來巨大壓力。事實上,在這一堂課裡你會發現,多數的力量是如此強大,能誘使我們相信不實的事件。當一般人聽到的多數意見明顯有誤,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會支持明顯錯誤的那一邊。當我們必須就模棱兩可的事件做判斷時,像是關於政治或商業的問題,多數意見的力量更為強大。我和同事發現,就算多數人是錯的,高達七成的時間,人們還是會跟著多數意見走。

多數意見的力量與影響,時時在我們身邊,即使我們沒有察覺,或意識到它對我們的潛在影響。多數意見總是能促使我們同意,讓我們往往不經思考,就追隨他們的腳步。當多數意見未受到挑戰,情況就更為嚴重。

我們經常會認為自己是思考獨立的,只有有力的論據才能說服我們。但實際上,當面對別人的意見,我們往往很容易就同意了,就算它沒有良好的論證,甚至完全沒有任何根據。我們甚至會無視於自己相信或了解的事。只要對方是主流意見,屬於「多數」,就具有特別強大的說服力。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多數意見是正確的,這時追隨大眾還講得過去。大眾意見或許是對的,而且常常是對的,但不必然永遠正確。問題就出在──我們只因為它是多數意見,就認為它是對的。某種程度來說,像是《群眾的智慧》這類暢銷書,無意間也強化了關於「多數就是真理」的假設。

《群眾的智慧》適切的指出多數人判斷的價值,以及在許多案例中,群眾的意見甚至優於一些「專家」的判斷。然而讀者可能會忽略的是,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多數意見才有其優越性。如果有待判斷的是一個常識性問題,多數人的意見或許比較正確。判斷一個罐子裡的球數,可以靠常識。關於誰發明超鈾元素(transuranium elements)可就沒那麼通俗,化學專家知道格倫‧西博格(Glenn Seaborg)的可能性比一群鄉民要高得多。

獨立判斷則是另一個關鍵要素。當一大群人的判斷互相獨立,他們的平均判斷可能是正確的。當他們互相影響,十個人的正確度就和一個人的正確度差不多。就像是「羊群效應」(Herd Behavior)與「股市泡沫」(Stock Bubbles),它們彰顯了許多人做同樣的事情,但不表示這是正確或良好的判斷。他們可能是一個接一個,而不是基於獨立的判斷。

閱讀完整內容
異見的力量:心理學家的7堂決策思考課

本文摘錄自‎

異見的力量

查蘭•內米斯

由 天下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