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於2019/8/14至9/14提供月讀包會員限時免費下載
閱讀完整內容校準自己的行為,才是投資進場前最重要的事
行為差距測量了普遍投資者因為市場狀況而產生情緒波動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儘管有些人對於DALBAR所採用的方法學有所質疑,卻沒有人質疑行為差距的存在。
行為校準怎麼做?
思考:「無論市場如何改變,我的選擇才是影響最大的。」
問:「與其追求回報,在節省、降低開銷和保持耐心上,我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做:將定期轉入投資帳戶的金額隨薪資上漲同步調整的過程,設定為自動化。
早在科學家發現我們人類的本質之前,哲學家、神學家和作家們就已留下許多精闢的見解。在舊約聖經中,我們可以找到這樣一個問題雖複雜、解決之道卻因為過於簡單而甚至沒有被明確提出來的故事。
故事的源頭,起於一名叫做乃縵(Naaman)的人。他是一名富有的地方首領,也是亞蘭國王(King of Syria)旗下一隻軍隊的元帥。無論就何種角度來看,乃縵都是一個手握大權、受民景仰的人。但只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他患有痲瘋病。或許是想幫助主人擺脫令人痛苦的障礙,乃縵的一名奴婢建議他可以向撒馬利亞(Samaria)的一名先知求助,該名先知過去曾施行過奇蹟,幫助其他患有此病的人。
認為這個建議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乃縵,駕著馬與戰車,來到先知以利沙(Elisha)的家門外,請求接見。以利沙並沒有親自接見乃縵,反而派了隨從傳話說:「你去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
對於如此僅有一來一回的應對,我們這個位高權重的主角並不是太滿意。首先,以利沙並沒有遵守慣常的禮儀接待自己,也沒有和自己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更過分的是,他還叫自己跳進那條看上去不太美麗的河(請用Google搜尋『約旦河』,你就會看到那條河有多麼地混濁)。在憤而離去之前,乃縵問道:「難道另外三條更漂亮、位置更接近的河流不行嗎?」
然而,乃縵的奴婢卻非常有勇氣地靠近了正在大發雷霆的主人,力勸乃縵遵從這名先知的指示:「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能不做?何況他說你只要沐浴就得以潔淨呢!」在故事的後來,乃縵放下了自己的身段,進行了這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沐浴,而他的疾病果然也徹底痊癒了。
現在,許多投資者往往因為如「約旦河問題」這般解決之道過於簡單,而視而不見,導致自己陷於困境之中。其實,問題就在你身上。
在考慮哪些因素會影響投資回報時,投資者往往會著迷於各式各樣的理論,唯獨對那真正影響重大的事物──自身行為,視若無睹。許多人成天想像著:如果當初自己在特斯拉汽車、蘋果公司、或任一檔價格一飛沖天的股票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時,立馬買進,現在的生活會變成怎麼樣?另一些人則想著:如果自己能在美國經濟大衰退發生前,即時離開股市,那會有多好?更常見的幻想,或許是希望自己是波克夏公司初期的投資者,在中西部平民大師巴菲特或蒙格的引領下擁抱富裕人生。
儘管事實明確指出,比起選擇的基金或進出市場時機,「投資者行為」往往才是創造財富的關鍵,卻沒有人因此幻想著不要恐慌、該進行定期投資,或將眼光專注在長期上。
儘管這些不存在於投資者的美夢中,但明智的行為是良好投資的必備條件,也可能是造成毀滅性投資的罪魁禍首。安東納奇(Gary Antonacci)引用了美國調查機構DALBAR針對投資者行為所進行的研究,突顯了在「時間加權」與「現金加權」報酬率之間,兩者所存在的巨幅差異,也就是我們更常稱之的「行為差距」:
從2013年往回推的三十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度總報酬率為11.1%,而股票共同基金投資者的回報率平均而言僅有3.96%。在這些不理想的表現之中,有1.4%必須歸罪於共同基金的操作費用。而年回報率之所以還落後6%的原因,則因為投資者在錯誤的時機點做出決定所致。
行為差距測量了普遍投資者因為市場狀況而產生情緒波動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儘管有些人對於DALBAR所採用的方法學有所質疑,卻沒有人質疑行為差距的存在。如同圖表2所展示的,對此差距的推估在比例上確實有些不同(差異約落在每年1.17%至4.33%的範圍間),但廣泛而言,大家都認同這如同回報率殺手般的影響。
假使共同基金推出了一個每年都能獲利4%的商品,客戶肯定會為了認購這項商品搶破了頭。可悲的是,行為差距所具備的「約旦河問題」本質,讓我們在面對改變行為(做出較好的決策)就能獲得4%回報率的情況時,卻顯得意興闌珊。
但是沒關係,讓我們先假設你對於「將行為差距最小化」的呼籲無動於衷,還是希望想辦法找出最棒的基金。讓我們先暫時承認你做得到這一點(儘管市面上有超過八千檔股票型共同基金)、且你正確投資了在2000至2012年間上升幅度最猛的一檔基金。
在這十年間,CGM Focus(CGMFX)是回報率最高的股票型基金,每年能帶給投資者18.2%的回報率,比起實力最接近的對手更高出了3%。不錯嘛──如果你確實挑中它的話!然而,問題在於投資CGMFX的人當中,自買進開始,其獲得的「總體獲利」平均而言居然是賠了10%。有鑒於基金變化無常的本質及追求回報的傾向,導致大量投資者在獲利基本上都已經反映完畢後,搶著進入,又趕著在賠錢的時候匆忙離開,並無限循環下去。追求回報最大化是一件好事,也是相當重要的核心主題,但缺乏自我控制,就什麼都不用談了。
作為此一時機選擇問題的證據,在1999年、也是美國股市正值最高峰的時刻,多數美國人會將自己將近9%的收入放進401(k)退休福利計畫帳戶中。三年之後,股市價格跌了近33%,401(k)提撥基金的價值卻掉了四分之一。評估廣闊市場的價值並不困難,但根據此一評估採取適當的行為,卻相當困難。
對於「控制人類行為才是獲取投資成功之基石」的真理,我們無處可逃。沒有任何程度的投資技巧(儘管這門技巧本身也相當難習得),足以彌補因為「壞行為」所造成的無可挽救下場。
你必須學到如何執行正確的行為,並為自己賺得因為行為差距所帶來的4%獲利。然而,唯有當你徹底認可且理解這些金律之後,這些規則才能成為你的力量。表現出良好投資行為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即便投資者非常理解這些事情的重要性,人的本能卻經常使我們做出與之相違背的舉動。因而本書所列舉出來的自我管理規則,其目的就是幫助所有讀者抵抗這樣的誘惑。
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我們鮮少有人能具備高度自我管理的洞察力或理解力。如果說,良好的行為是投資回報的最佳測量指標,那麼「願意尋求幫助」就是良好行為的測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