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疼痛要治療大腦?慢性疼痛,從腦下手是王道!

寫這本書的初心是臨床上太多為慢性所苦的病人,儘管再怎麼告訴他傷得不嚴重,與疼痛不成比例,這個痛可能有其他問題,但他還是不相信。

因為「我的疼痛明明是在受傷之後才產生的!」於是產生了一個根深柢固的信念:「受傷才是我痛的原因,只要把這個傷治療好了,我的痛就會好。」

這邏輯乍聽之下沒錯,一般人都是這樣想的;根據你的經驗法則,大部分的痛確實這樣都會好,但超過三個月的慢性疼痛則不然!因為這邏輯中有個很致命的違理之處:為什麼你的痛會慢性化?

受傷是肇因(誘發因子)沒錯,也就是最後一根稻草,但它不是慢性化的根因(前驅因子)。要同時治療你的前驅因子、誘發因子及維持因子(Antecedents, Triggers, Mediators, ATM),病痛才能真正改善!

正常來說,一般的肌腱韌帶損傷,應該三個月以內就要好了,你為什麼沒有好?

是不是修復出了問題?吃太多消炎藥?沒有好好休養?機械性關節不穩定?核心無力或動作控制異常導致功能性不穩定?

損傷本身及關節不穩定部分,可以參考我前一本書所提到的增生療法來改善。動作控制則需要靠釋放代償者→活化弱連結來改善,我會在這本書的第一章詳細說明。

就算沒有好,人體的設計是會逐漸適應它的。我們小時候應該都有受傷的經驗,現在照X光或超音波來仔細檢視,有些可能並未完全康復;但你卻不覺得痛,不為此感到困擾。

日本曾經針對1211位健康人做頸椎的核磁共振,發現高達87.6%的人有椎間盤突出,但他們都毫無症狀!美國針對3110位健康人做腰椎的核磁共振,發現二十多歲的人有37%,八十多歲的人有96%有椎間盤退化,我再次強調他們都毫無症狀!


慢性疼痛被解構分四期:

1. 前驅易感期(Predisposition):先天條件如基因、甲基化(第四章會詳細說明)、免疫反應、情緒等(第二三章會有詳細解說)。

2. 傷害事件本身:當下組織受傷的嚴重度勢必也會影響。

3. 過渡期:為了避痛,前額葉皮層和伏隔核(有快樂中樞之稱)開始訊息交換,影響神經內分泌,逐漸疼痛中樞敏感化;同時身體的動作控制也開始變化,這在第一章會有詳細解說。

4. 維持期:大腦皮質重組,維持成慢性疼痛是大腦壞習慣。

好消息是,每個步驟的問題都是可以處理的!

這個明明有傷,卻可以適應而不感到痛的過程,與我們的中樞神經(包括大腦和脊髓)的下行疼痛抑制有關,你的下行抑制系統為什麼不工作了?

身上毒素太多?營養素不足?讓身體一直處於慢性發炎、慢性感染、慢性過敏導致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等免疫紊亂的狀態?壓力太大,自律神經失調、迷走神經被關掉、低甲基的狀態讓你的疼痛基因關不掉,對疼痛越來越敏感?中樞敏感化?

記不記得你以前小時候的扭傷?你全好了,或是沒有全好但是不痛,對吧?那就是因為你的修復能力和下行抑制系統運作良好!同理可推論慢性疼痛不會好有兩個原因:修復能力不足或下行抑制系統出問題。傷勢很嚴重可能與修復能力不足有關,可以靠增生療法改善,但慢性疼痛的病人,常遇到一個現象,就是「醫生說我沒那麼嚴重,但是我就是很痛」,那想必就是下行抑制系統出問題了!

「要病灶好了,我才會不痛」是個錯誤的可怕迷思!治療慢性疼痛,你一定要破除這個迷思!


我將舉6個簡短的實例,試圖說服你慢性疼痛,你該治療的是大腦。藉由找出深層核心、排毒、去敏、營養、舒壓,釋放你的大腦,疼痛不再困擾你。

1. 一位慢性腰痛的病人,很明確的說他是自從某一天閃到腰開始痛的,核磁共振看起來沒什麼事,他卻痛得要命,連彎腰一點點都沒辦法。肌力測試發現他的腰大肌、核心都沒有力氣,憋氣之後可以把力量叫回來;於是我從腹側釋放他的橫膈膜(他的深層核心),活化腰大肌、核心,當場手可以摸地,無痛!

2. 年輕女性因為運動拉傷腰部肌肉,被診斷椎間盤突出,試過各種治療就是沒有一丁點改善。透過門診時的七大因子症狀問卷,發現她的脹氣很嚴重,懷疑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導致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發炎物質藉由迷走神經、腸腦連結傳到大腦,導致中樞敏感化。費了一番唇舌,花了很多時間溝通腸道毒素與免疫造成疼痛的關係,雖然她的頭腦半信半疑,身體願意嘗試做排毒5R療程,疼痛逐漸獲得控制。

3. 因車禍導致膝蓋疼痛的病人,核磁共振看到髕骨裂開,但注射治療都只是暫時有效,過了不久就會打回原形,跟原本一樣痛,而且開始變得對天氣敏感,下雨或變冷就痛,疑似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會製造組織胺,造成神經發炎)。過敏原檢測發現對貓毛過敏,而她養了五隻貓。做了索氏去敏療法之後,始見增生治療成效,漸漸不痛了。

4. 一位髖關節疼痛的病人,打了一整年的增生療法未見改善,痛到失眠、足不出戶、想輕生,X 光卻跟他說沒什麼。於是做了功能醫學檢查,發現缺乏維生素B6等營養素,於是幫他做了靜脈營養治療,疼痛大幅改善。他隱約還是能感覺到疼痛,但是那再也不困擾他。爾後我問他「好了你最想做什麼?」這是認知行為療法,他便完成自己去跳飛行傘的夢想。

5. 一位婦人,每到同月份就會嚴重頭痛,原本被診斷季節性頭痛。經時間軸詳問病史,發現她的頭痛與先生逝世的內疚感有關,做了家族排列情緒排毒敲打的釋放(第三章會詳細說明),並推薦她做深慢呼吸正念冥想,頭痛不再來。

6. 反覆腰痛多年的男性,有運動習慣,常感覺腰部僵硬。注射肌動學測起來核心無力,發現與情緒及呼吸有關。功能醫學檢測發現缺乏多巴胺,注射增生療法神經療法(膻中穴、荊棘之冠),並補充多巴胺後,邀請他回家做表達性書寫,翌次回診疼痛改善95%!

疼痛醫師Michael Moskowitz說:「慢性疼痛可以被遺忘!」曾給他的一位女性患者看「慢性疼痛的腦」和「無痛的腦」的照片,並告訴她:「只要你的大腦長這樣,就不可能會痛!」

我不是說這些疼痛是在你的腦裡幻想出來的,而是指有時由下而上的方法行不通,不如試試由上而下,活化你與生俱來的疼痛抑制系統,有時候是因為它失能才導致你那麼痛,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雙管齊下、上下夾攻,去處理你的病灶;抑或像上述那些毫無疼痛的健康人一樣,接受不完美的影像及身軀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繼續向前,Move on!,有何不可?

希望上述例子能讓你了解到「嚴重度≠疼痛度」。開放地擁抱各種可能性,勿忘你治療的目的:做想做的事!已有無數的研究告訴我們,有時候影像看起來很嚴重,但是不痛;也很常見影像看起來沒什麼事,但是很痛。我就狠心問你一句,如果這兩者只能二擇一,你要哪一個?

更妙的是,有研究指出,「疼痛度≠忍受度」!意即有時候很痛,但是你可以忍受;有時候說實在話沒那麼痛,但是你就是無法忍受。反映了我們應去探索情緒、睡眠、活動減少等因素,從不同角度去治療疼痛。

我曾經遇過一位,只有坐著的時候會感受到微痛的病人,但是他就是無法忍受,如坐針氈,四處尋醫求診,核磁共振、神經傳導檢查都沒有明顯異常。打了非常多的針,因為他有一個很強的信念:「我一定有一個結構異常的點導致疼痛,只要打到那個點,疼痛就會好。」

他已經給非常多高手打過針,每次來就是想打針,一直想「打到那個點」,儘管經診斷性注射能暫時解除疼痛,證實已經打到那個點,疼痛也都只是短暫改善,而且注射後反應也不合常理地激烈(例如只打低濃度葡萄糖也會劇痛多日)。所有資訊顯示他的問題不是「打到那個點」可以解決的,他還是活在不可動搖的信念(俗稱幻覺)裡,否認客觀資訊,不願意面對他的腸道菌叢混亂、神經內分泌混亂、情緒焦躁不安,全身都在慢性發炎,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讓他那細微的疼痛不斷地放大、放大、放大。開放接納各種可能性、臣服,可能是他人生最大的議題吧!慢性疼痛的治療,最關鍵莫過於大腦的神經可塑性,如果大腦已經僵化、執著,過程將十分艱辛。我也遇過另一位病人,他手指曾截肢至今仍一摸就痛,但這卻不困擾他,他來求診是因為膝蓋痠脹。

綜合以上,我真心認為慢性疼痛的根源在腦!包括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MCAS)、情緒(Moods)這三大M,接著你就可以慷慨迎接第四個M:Move on! 邁步向前!

在我們疼痛專科考試指定教科書中有一張圖表:你以為問題出在受傷的局部,但其實問題出在下行抑制系統,包括整個中樞神經(腦和脊髓)及自律神經系統!只要你的腦發揮正常功能,就不可能會痛!

該圖表明疼痛訊號的感覺、情緒、認知處理。疼痛時,情緒相關的邊緣系統、海馬迴(記憶)、杏仁核(恐懼)會同時活化,影響前額葉/額葉皮層區域的認知處理。此外,疼痛訊號也儲藏在自律神經裡,會觸發交感腎上腺髓質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 (HPA) 軸的活動。

結論是希望喚醒受慢性疼痛所苦的人,以更高的角度看自己,理解到慢性疼痛需要治療大腦才能終結。你一路走來辛苦了,在豐富的旅程及治療經驗裡,其實生命已經給了你很多線索,僅待你覺察、跳出框架、認清事實。你可以傷未好,但它不痛、不困擾你、不折磨你。

村上春樹曾說:「疼痛無可避免,折磨是你選擇的!」(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

好消息是,你也可以選擇不折磨。 閱讀完整內容
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

本文摘錄自‎

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

王偉全

由 時報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