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畏懼的天才

亨利.福特(Henry Ford)打造了汽車王國、約翰.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建立了石油的世紀、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以個人電腦創造了未來⋯⋯數不清的偉人和天才企業家們一一嶄露頭角。

但還有一個人,他的獨特見解遠遠超過任何人,行動力更是令人驚嘆,甚至比美國總統更受到世人的矚目—他,就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這位獨特的企業家挑起了三大尖端產業的革命—太空火箭、電動車與太陽能發電。不僅又高又帥,舉止言談更是靦腆溫柔,從外表很難想像他背後的事業如此龐大。但伊隆.馬斯克的獨特之處不只是外表,其所懷抱的使命感更讓人望塵莫及,因為他創辦企業並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全人類。

伊隆.馬斯克於1971年出生於南非共和國。12歲時,他獨立開發了一套遊戲軟體並以500美元出售。17歲離開祖國南非,遠赴加拿大求學,最後移民美國,開始探索未來。他始終認為,在美國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伊隆.馬斯克在美國賓州大學攻讀物理學和商學。大學畢業後,進入史丹佛大學研究所,但第二天就休學了。他先是創辦了軟體開發公司Zip2,日後被PC界巨頭康柏電腦(Compaq)以3億美元收購。有了這筆資金之後,伊隆.馬斯克又以2,200萬美元的資本分別成立網路付費服務公司X.com,以及另一家線上付費機制公司PayPal。2002年,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以15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PayPal,在全美造成相當大的話題。

賣掉了PayPal之後,伊隆.馬斯克個人得到大約1.7億美元,接著他又想做什麼?不只是矽谷的菁英們想知道他的下一個計畫,全美都在關注他的下一步。然而,接下來他做的事卻與電腦網路無關,他想挑戰的竟然是宇宙太空。

伊隆.馬斯克在31歲那年成立開發火箭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開始挑戰只有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才做的火箭事業。但宇宙開發的專家們並不看好,甚至表示「新手企業是不可能辦得到的」。

SpaceX僅花了六年時間就獨立開發出太空火箭「獵鷹1號」(Falcon 1),並成功地發射。兩年後,SpaceX又將太空船「飛龍號」(Dragon)送到國際太空站(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ISS)對接,並安全地讓太空船返回地球。SpaceX創下的壯舉讓所有人為之驚嘆與瘋狂,更厲害的是,他們並非模仿NASA的技術,而是大膽採用已經大眾化、商品化的家電及電腦開發的創意,僅以一般火箭十分之一的低成本完成開發。光是這些就已讓人嘆為觀止,但伊隆.馬斯克的眼光聚焦在更遠的地方。

「我要讓人類移民到火星。」—這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火星?」聽起來像科幻片似的,通常愈是說大話的傢伙,愈是搞不清楚狀況吧?但伊隆.馬斯克不一樣。正因為清楚所有細節,知道製作火箭該用什麼材料、該如何焊接,他才敢誇下海口,挑戰火箭的開發事業。

儘管如此,在火星生活聽起來多麼匪夷所思啊。他為什麼想把人類送到火星呢?地球的人口已經超過70億,也許在本世紀中葉就會衝破100億人口。不斷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持續暖化;天氣異常引發糧食和水愈趨不足,我們的地球真的住得下那麼多人嗎?

伊隆.馬斯克認為,總有一天,人類將不得不移民到地球以外的星球。放眼望去,適合生存的星球就屬火星了,於是將人類移民到火星的念頭便油然而生。因此,他才立志開發能發射到火星的火箭,並毫不猶豫地挑戰這項遙不可及的任務。
火星火箭的開發事實上很耗時,並非一年半載就能完成。而若要延長地球的生命,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不該使用會排放廢氣的汽油車。伊隆.馬斯克因而決定投入電動車,並誓言要讓電動車普及化。

在經營太空火箭開發企業SpaceX的同時,伊隆.馬斯克也在2004年投資電動車開發公司「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 Inc.),並擔任執行董事。他隨即推出一款設計新穎、售價高達10萬美元的高檔電動跑車「Roadstar」,讓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等好萊塢名人爭相搶購,話題也因此炒得沸沸揚揚。Roadstar跑得比保時捷更快,充足一次電可駕駛大約700公里,所有愛車人都為之瘋狂。此外,更特別的是,這款車子放置了約7,000個筆記型電腦用的鋰離子電池,充電後跑得更是飛快。

伊隆.馬斯克的電動車戰略,和GM等汽車大廠大不相同。其它汽車大廠的車款大多是短短肥肥的設計,而Roadstar卻怎麼看都帥氣十足,每個人都會嚮往一台這樣的車。眾望所歸的電動車甫推出就成為媒體的新寵兒。此後,特斯拉汽車將觸角延伸至向金字塔的底端,開發出約50,000美元的一般房車和20,000美元的國民車,讓電動車更普及化。特斯拉汽車在創辦後第七年(2010年),就讓股票成功上市。此次股票上市距福特汽車上市以來,竟已相隔五十四年之久。

伊隆.馬斯克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的成功模式並非「點」的計畫,而是「線」的思考。無論開發的電動車性能有多麼好,需要充電時若無法即時充電,那麼成功也不過是一個「點」罷了。若要達成一條「線」的成功,關鍵在於充電站的擴增。

於是伊隆.馬斯克開始在全美各地增設能快速充電的「超級充電站」(Super Charger Station),如此一來,要從西岸的洛杉磯一路開到東岸的紐約,電力的補給也不是問題了。

更令人驚嘆的是,充電站的電力並非由電力公司提供,而是在各個充電站架設太陽能面板,建立由各充電站自給自足的充電架構。太陽能面板的安裝事業是由美國太陽城公司(Solar City)執行,伊隆.馬斯克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負責提供資金和事業構想,由他的表弟接管公司。太陽城的股票於2012年正式上市,是全美關注的綠色能源企業。

電動車、太陽能發電、太空火箭—任何一個事業,都是國家級的巨型事業,也都十分棘手。伊隆.馬斯克卻能獨力挑戰這一切。

回顧大學時代的伊隆.馬斯克,他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影響人類未來最大的問題究竟是什麼?」他得到的三個結論是:「網路、永續能源和宇宙開發」。這些話往往被當作大學生不切實際的夢想,但伊隆.馬斯克不一樣,他正在將這三個夢想付諸實現。

他在矽谷成功獲得的資金,不惜投入太空火箭、電動車和太陽能發電這三個事業,創業的過程中也不斷遭遇困難、阻礙,甚至幾度陷入想要放棄的困境。

舉例來說,特斯拉在開發Roadstar電動車時曾一度失敗,公司的資金甚至見底,媒體毫不留情地評判特斯拉汽車已面臨倒閉危機。此時伊隆.馬斯克卻表示:「即使所有投資者都放棄,我一樣會守護特斯拉汽車公司!」是的,他投入所有的個人資產,衝破了危機。

此外,SpaceX在發射火箭「獵鷹1號」時也遭遇失敗,最大的屈辱莫過於在發射前發現火箭本身有問題,而不得不將火箭從發射台上卸下。但伊隆.馬斯克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曾放棄,他只是全力向前邁進,堅持到底。

據估伊隆.馬斯克現今的資產約有80億美元。2010年上映的電影《鋼鐵人 2》(Iron Man 2),主角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的人物原型正是伊隆.馬斯克—既是風流倜儻的天才發明家,也是億萬富翁,披上鋼鐵人的戰袍鏟奸除惡。電影在全球上映後造成轟動。

鋼鐵人對抗強敵,總是經歷一番苦戰才能獲勝;而伊隆.馬斯克同樣也在殘酷的現實世界裡,不斷地挑戰著經常事與願違的每一項任務。

本書將詳述伊隆.馬斯克的偉大奮鬥歷程,以及諸多改變人類未來的冒險。

閱讀完整內容
發明未來的鋼鐵人

本文摘錄自‎

發明未來的鋼鐵人

竹內一正

由 時報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