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植物的真面目


植物不在乎你的生存

與所有生物一樣,每個物種在乎的都是生存與繁衍,所以植物並不在乎你的生存,植物也不是為了提供你營養而進化、發展下去的,它與動物相同的地方是—擁有避免被其他掠食者掠食的機制,像是刺蝟的刺、臭鼬的屁、烏賊的墨水、烏龜的殼等,植物也發展出它們自己的防禦機制:毒素。

科學家研究發現,番茄的防禦機制是讓毛毛蟲吃了之後,會開始轉變掠食的對象,進而吞噬同伴。

所以,植物其實會毒害我們嗎?現在講這種話,一定會被許多人嗤之以鼻,畢竟不管是科學家、醫療人員、學校老師及父母,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教育我們:要多吃蔬果,不要挑食,這樣才會對身體好,不是嗎?

就跟一日定時定量吃三餐一樣,光是談到不吃早餐,就能引起很多人的反彈與恐慌了,何況是一日一餐?更別說斷食了!畢竟這些人光是聽到要限制碳水化合物,就已經崩潰啦!

當我們一想到植物,我們想到的會是什麼?保護環境、綠色乾淨、營養豐富……我們可能很難相信植物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傷害,然而,植物對人體健康確實存在著潛藏危害。

我們總是被教育植物蔬果含有微量營養素、礦物質、抗氧化劑,能夠保持動脈暢通、腸道清潔及預防癌症,不是嗎?但事實上,植物並沒有把你的生存與健康當成它的首要任務,就像所有動物一樣,植物是把自己的生存及種族的延續放在第一順位。

只是,植物沒有辦法移動或逃跑,也沒有辦法發展出利爪或獠牙,所以,植物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防禦機制,我們稱之為「植物毒素」

事實上,植物根本不想被吃,就像你我一樣,植物也會想辦法阻止被你吃掉,所以,植物會嘗試用各式各樣的毒素來讓你不舒服,而這也許就是我們長久以來發展出來的本能—看到植物會本能的排斥。

未經教育的小孩子本能的討厭蔬菜,也許正是這種本能的展現。

植物其實會傷害我們

有人可能會說:可是我吃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舒服啊!那是因為我們雖然沒有對植物化合物產生免疫,但由於我們的細胞數量相當龐大,龐大到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會看到傷害,而這正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概念。

前面提到植物跟我們一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存跟繁衍,因此,對植物來說,它的種子就顯得特別重要。植物為了避免你去食用它的種子,以確保自身的生存與繁衍,它們在種子的保護上也就特別的強,因此,在所有的植物部位中,種子通常是最具備傷害人類健康的部分。

果樹希望動物能吃進水果的果肉,同時也將裡頭的種子一起吃下肚,而種子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讓動物沒有辦法消化它,這樣才能讓動物幫忙將種子散播出去。

會吃水果的動物通常都具有辨色能力,而植物會使用顏色來告訴動物是否可以吃它,通常果子綠色時,不僅毒素高又難吃,種子的保護外殼也還沒長好,所以植物用這種方式去阻止動物吃它;直到水果成熟表皮轉為暖色時,植物才會降低毒素、提高水果甜度,進而引誘動物去吃它。

為了得到更大的傳播與繁衍,植物選擇製造果糖,而不是葡萄糖—果糖不會影響胰島素,因此胰島素也不會提高瘦素的值。瘦素是用來提醒我們「飽了」的機制之一,所以我們吃水果往往會不知道飽,這在食物難以取得的年代,對動植物來說是雙贏,但是到了現在這個年代,我們已經不需要從水果中獲取額外的熱量,而且很多水果也不再分季節生產了。然而,全年攝取過多的水果,就是讓我們體重過重跟生病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現在的水果與以前的水果完全不一樣了。

非當季當地的水果,一般都是在未成熟的狀態下被摘取,然後噴上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這會改變水果的顏色,讓水果呈現可以吃的暖色系,但事實上,水果裡的凝集素(Lectins)依然很高,因為裡面的種子根本還沒長好,所以非當季當地的水果其實危害是最大的。

植物被吃時也會劇烈反抗

現代科學已經驗證很久了,其實植物不但有思想,也會有痛覺,當毛毛蟲爬上植物吃葉子時,植物是知道自己當下在被吃的,這在科學儀器的檢驗下,也能夠清楚看到植物產生了劇烈反應。

試想一下,如果有掠食者咬上你的腳,你會靜靜不動讓牠吃嗎?不會!你會劇烈反抗,試圖逃出生天,在可以的情況下,你甚至希望能反殺獵食者,避免威脅再一次到來。植物做的事情就跟我們一樣,它們也會劇烈反抗,只不過方式不一樣,而凝集素可能就是植物最強力的武器之一。

凝集素是一種在動植物體內都能找到的大蛋白質,富含凝集素的食物中,目前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最近很火紅的「麩質」了。

植物中的反營養素

反營養素(anti-nutrient)會妨礙飲食中的營養素被人體吸收,讓人變虛弱、癱瘓或生病,反營養素包含:

• 植酸(Phytate):常見於堅果、種子和穀物的外殼中,會在腸道與礦物質結合,使礦物質無法被吸收。

• 胰蛋白酶抑制素(Trypsin inhibitor):常見於豆類,會影響消化酶發揮作用,使得我們無法分解、吸收蛋白質。

• 凝集素(Lectins):以種子類的濃度為最高,植物的其他部位也有,凝集素會破壞細胞之間的溝通聯繫,並造成腸漏症。

• 鞣酸(Tannin):又名單寧酸,會讓人腸道蠕動變慢,影響蛋白質與鐵質的吸收。

• 生物鹼(Alkaloid):茄科的莖與葉中含有生物鹼,茄科食物非常容易導致發炎,包括番茄、馬鈴薯、茄子、彩椒和枸杞。

• 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常見於十字花科,會阻礙碘的吸收,從而影響甲狀腺功能。

其中又以凝集素影響最大。

凝集素是怎麼作用的?

我們通常可以在穀物、堅果、豆類裡面發現高濃度的凝集素,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是植物的種子,就像每一種生物一樣,植物對於保護後代、確定繁衍也是非常重視的,而凝集素就是植物拿來作為防禦機制的一種攻擊手段。

作為植物防禦系統的一部分,當植物受到壓力或受損時,凝集素的濃度甚至會往受損的地方升高,因此,凝集素可說是天然的殺蟲劑。

經過基因改造的植物,能以更高的凝集素濃度來防禦害蟲的侵害,但糟糕的是,人類卻無法對凝集素免疫,因此,凝集素一樣會在我們的身體裡起作用。

凝集素對於人體的消化具有抵抗能力,所以,凝集素可以抵抗消化能力到達腸道。正常功能的腸道細胞縫隙只能通過小分子的營養元素,它可以讓該通過的通過,不該通過的便阻擋下來。但是,凝集素會增大這些縫隙,進而造成腸漏症,一邊阻擋營養物質通過,一邊讓大凝集素蛋白與細菌、內毒素,還有其他本來不應該進去的食物分子到達腸道外部,並且入侵到淋巴結、腺體和血液中。

一旦遭遇到這些平常不應該出現的東西,就會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反應,接下來,身體中的白血球就會開始釋放炎症細胞分子,以識別、消滅這些敵人。

身體會將凝集素標記為敵人並開始進行攻擊,但糟糕的是,凝集素是一種黏性蛋白質,它們會與碳水化合物或醣脂結合,而糖蛋白則黏附在細胞膜上,也就是壞人挾持了好人,這時警方不顧一切的開槍,於是將好人、壞人都一起打死,這也是自體免疫疾病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凝集素也能阻擋細胞之間的聯絡,當一個神經元試圖將消息轉發給另一個神經元時,凝集素可以阻止訊息傳遞,導致我們出現腦霧的現象。

凝集素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它可以通過交互作用,偽裝並模仿激素功能,來破壞和改變真正的激素功能,讓細胞和組織之間的協調工作及溝通被干擾或中斷,這會讓細胞錯誤地工作,或是造成中毒或發炎反應。

凝集素這個名字取自於它的一個能力—將細胞聚集、凝集在一起。例如,當凝集素在血液中游動時,它們可以將血液中的細胞聚集在一起,這將導致身體產生貧血等不良反應;凝集素還可以凝集免疫細胞,從而觸發或停止它們,這可能導致過敏和自身免疫問題。

誘導細胞有絲分裂

有些凝集素可作為有絲分裂原(mitogen),這是一種有助於誘導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或細胞分裂的化合物—由此可見,凝集素不但可以不恰當地促進細胞分裂這種情況發生,甚至還會導致細胞以癌細胞分裂的方式進行複製。

凝集素具有多樣性

許多不同類型的凝集素,具有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靶標,它們擁有不同的攻擊策略和可變的效力。

一些植物的凝集素,如蓖麻子的蓖麻毒素,是能對人類產生嚴重危害的植物性武器。因此,人類將它們變成對抗人類的武器—從蓖麻子中萃取出毒性蛋白質,這幾乎對所有的真核細胞具有殺傷作用。現在,蓖麻毒素已被用於化學戰,藉以引起血液凝集;其他凝集素的破壞作用則更加千奇百怪。

最著名的凝集素—麩質

近來興起一股無麩質飲食旋風,所以應該挺多人聽過麩質這個名詞,我們知道麩質容易引起過敏或導致不耐、腹瀉,但應該很少人知道麩質就是一種凝集素。

麩質(Gluten)又被稱為麩質蛋白、小麥麩質、麵筋、麥膠、小麥蛋白質等,是存在於麥類(小麥、大麥、黑麥、北非小米及部分燕麥)中的蛋白質。

麩質的問題在於它們很難被我們的酶消化,因此它們只有部分被消化,其餘則產生有毒的麥醇溶蛋白(Gliadin)及穀蛋白(Glutenin)。

因為無法完全被消化,麥醇溶蛋白及穀蛋白會產生「多胜肽」的殘留,對特定的人來說,他們不僅會刺激免疫反應和炎症,還會產生像類鴉片化合物一樣的作用,這可以解釋一些麩質成癮的現象—沒錯,麩質還會讓你上癮。

小麥胚芽凝集素

並非所有的凝集素都是一樣的,它們具有不同的結構,會針對不同的糖分子進行攻擊和鎖定,因此有些是無害的,有些則不是—小麥胚芽凝集素(WGA)就是其中一種特殊的有害凝集素。

小麥胚芽凝集素是小麥容易讓人體重增加的原因所在,這在古時候食物難以獲得的情況下是一種福音,然而在現代,它反而變成一種惡夢。

為什麼小麥胚芽凝集素能讓我們的體重變重?它是怎麼作用的?答案是—透過激素模仿。

身體會透過胰島素來監控體內的能源使用,當胰島素分泌時,細胞的胰島素受器一接收到胰島素的訊號,就會允許能量進入,而小麥胚芽凝集素會偽裝成胰島素,開始進行破壞、干擾,阻斷胰島素發送的訊息。

一般來說,胰島素傳遞完訊息、完成任務之後就會離開,但是小麥胚芽凝集素不一樣,它會無限期結合,讓細胞一直保持著開放、吸收能量的狀態,讓你更好地儲存脂肪。

你以為就這樣了嗎?還有更糟的呢!小麥胚芽凝集素也會與肌肉細胞、腦細胞的胰島素受體結合,只不過,這次不一樣,它展現了不一樣的攻擊手段—它不是打開細胞、讓細胞接收能量,而是阻止細胞獲得能量。如果沒有能量,細胞就會壞死,從而造成腦細胞的恐慌。

為了最原始的本能—生存,神經元開始發出飢餓信號及對糖的渴望,於是你吃了更多的糖,釋放了更多的胰島素,讓開放的脂肪細胞不停地接收能量,而小麥胚芽凝集素則是不斷阻擋腦細胞及肌肉細胞獲得能量,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科學家認為有一種可能性:神經元正在挨餓,明明我們有很多能量,但因為細胞被阻擋吸收能量,因此造成這些腦細胞和周圍神經死亡—這被認為是導致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和周圍神經病變的原因。

小麥胚芽凝集素本身的體積比一般的凝集素要來得更小,所以小麥胚芽凝集素比起一般的凝集素更容易通過腸道,由於迷走神經從腸道連接到大腦,因此,小麥胚芽凝集素可以透過迷走神經直接進入大腦。更糟糕的是,小麥胚芽凝集素可以穿越血腦屏障,而且因為它是一種黏性蛋白質,所以它可以與大腦中沒有任何關聯與需要的許多其他物質黏合,並將它們直接運輸進去,而這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產生問題。

除了入侵大腦,小麥胚芽凝集素也可以入侵身體。像其他凝集素一樣,小麥胚芽凝集素可以與健康的蛋白質黏合,偏偏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將小麥胚芽凝集素視為外來侵入者,並製造抗體來對抗它,然後無論好壞都一起消滅掉。

小麥胚芽凝集素還可以與血管中的細胞結合,當身體防禦系統攻擊小麥胚芽凝集素時,血管會被這場戰爭波及,並導致動脈硬化,這可能讓動脈粥狀硬化的情況更加惡化。

就像小麥胚芽凝集素可以將其他物質帶過血腦屏障一樣,它的「黏性」也能使它與流感和其他病原體結合,並帶著它們穿過腸道進入體內。是不是比你想的還要可怕呢? 閱讀完整內容
第一本全方位機能提升肉食生酮全攻略:少病減脂更有效!

本文摘錄自‎

第一本全方位機能提升肉食生酮全攻略:少病減脂更有效!

陳世修(Martyn)

由 柿子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