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思考,正確管理

要以是否正確為出發點,而非能否接受。 ——彼得.杜拉克(Peter Drcker)
成功的關鍵

成功最好的唯一途徑,乃是正確和良好的管理。這是將所有潛力有效轉化為可見結果,以及執行決策的關鍵;同時也是使組織發揮作用、社會展現希望的唯一方法。「正確和良好」等同於效能和高效。本書將詳加解釋何以如此,以及主要的先決條件為何。

正確且良好的管理

我之所以選用這些直白的術語,原因在於值此更迭不斷的管理風潮與錯誤夾雜的混亂之際,我想奠定一個兼具可靠性和目標方向的基準:正確的管理。如此一來,組織方能可靠運作,人們也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和技能,帶來高績效與成功,在日益複雜的世界中足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正確的管理兼具思考與行動,這也是在此提出的管理系統涵括思考和行動系統的原因。思考系統適用於知識型組織;行動系統則有利於正確執行工作。這些系統包括組織中正確思考和行動的管理原則、任務和工具,以及相關職責。「最佳實踐」或有不足,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實踐」。

成功的關鍵,在於讓自己更有效能。

在當今由媒體主導的世界,或許不大可能終結跟風流行的管理潮流。畢竟,這些打著「快速」、「輕鬆勝利」旗幟的風潮,大多數人難逃蠱惑。每個人都想致勝。早在70年代,各種名為「零努力成功」的書籍大為暢銷,至今仍是如此。這些書籍保證讀者「短短五堂課就能學會流利的西班牙語」、「五分鐘就能當經理人」,或是「一夜之間就能減肥」。誠然,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但鮮少是以這種方式致勝的。成功關鍵在於,要使自己變得更有效能。

彼得.杜拉克是第一位提出此一觀點的人,其主張可見於1967年出版的《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書。在書中他率先提出效能的相關議題,同時解釋效能與效率之間的差別:「效能就是做正確的事;效率則是把事情做對。」

即使英文原文書名「The Effective Executive」直譯清楚且直白——「有效能的經理人」,但是德國翻譯版本成了「The Ideal Executive」(完美的經理人),實在錯得離譜。因為作者本人就在書中明白表示不可能有「完美」經理人的存在,幸而新版本已做了更正。

雖說如此,直到今日「完美」經理人的概念仍舊存在,且不時出現在人力資源稽核系統及任用流程中。我的建議是,每位經理人都需要精讀杜拉克的著作。杜拉克經常被稱為「發明」管理的始祖,但實際上他不是「發明」者,而是第一位充分認識管理對現代社會和組織的重要性,並將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人。

正是在此過程中,他創造了一種清晰、永久有效的術語。我在本書採用許多杜拉克的專門用語,並將其納為我思考的基礎。自從我和杜拉克在1980年代末第一次見面以來,便經常通信交流彼此的想法。比方說,我們會討論諸如以下問題:「我要如何在一個組織中做事更有效能,且能貫徹整個組織?我要如何確保自己做正確的事?」

新的管理風潮或正確的管理方式?

經過多年在管理系統領域的研究,自1978年起,我除了擔任聖加侖管理中心負責人之外,也在聖加侖大學每年舉辦管理相關演講和研討會。與會者多為企業家和中高階經理人,渴望得知管理方面有何新發現。我總是回答:「我很樂意與各位分享新鮮事,然而你們會不會覺得,或許知道正確的管理方式會更為有趣?」

在我擔任管理訓練師和顧問的四十年間,每隔兩到三年,都會經歷一次管理領域新潮流,亦即出現新的管理大師、新的媒體焦點、新的一波研討會,以及短期內湧現大量管理新潮書籍。對許多媒體而言,上述種種皆為吸引人的主題。媒體需要內容,而由於印刷文字所帶來的權威性,這些媒體得以迅速傳播那些實質上只不過是空話的內容。兩年後,雖不再能引起任何漣漪,但下一波炒作接踵而至、取而代之。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高階主管紛紛被公司出於好心的培訓專員派往參加為期數天的研討會,以熟悉這些「流行」的話題。

特別是那些在工程、化學、物理、法律、醫學或經濟學等領域學有專精的高階主管,他們往往不理解這些培訓的用途,而在大多數情況下,與他們交手的多為江湖術士。他們要如何才能判斷這些所謂的管理培訓專家言之有物呢?究竟在管理方面,是否能像幾百年以來其他學科或專業一樣,能為孰好孰壞、孰對孰錯提供標準呢?

大多數大學課程不會提供一時風行的潮流內容,只有得之不易的進展,這是因為學術評論已發現並消除任何既存的錯誤。然而,在管理領域,這類有大量文件記載、系統性批評的進展動力幾乎不存在。其他學科會在既有、已存的知識上持續發展。相較之下,大多數管理學作者認為最崇高的目標乃是創造全新的東西,而不提供任何經測試和證明為真的參考。

在其他學科,重要的不是一本書的出版日期,而是書本身的內容。牛頓早在1686年闡明其萬有引力定律的這個事實,絲毫不會改變他身為物理學家的意義。然而,一本三年前出版的管理書籍,卻常被視為陳舊過時。

有效及高效

世上有選擇毫無效能方法的人,亦即打算不練習就想在三天內學會滑雪或說西班牙語的人;亦有高效能之人,也就是實際做事的人、實施者,以及執行者。

然而,效能本身並不可見,就像管理作為一項功能並不可見一樣。此一事實解釋了許多普遍的誤解。我們所能見的,都是管理工廠、辦公室,以及電腦的人。我們也能看到正確管理的結果,但看不到將資源轉化為結果所需之效能的功能。

效能就像是我們體內的催化劑,確保新陳代謝變得有效用。若只有少量這類物質,體內的其餘器官仍舊存在,沒事發生,或只是緩慢發生、或運作變差。當流失「效能」這類「微量營養素」時,人們和組織就會變得效率低下、表現不佳,以及落得失敗的下場,於是必須藉由資格證明和培訓來補充效能。
我們並不缺乏想法,真正欠缺的反倒是實踐力。

有些人會取得明顯有效的成果。這些人不管做什麼都是用正確的方法,且都是立即去做。然而,他們並不必然是擁有正確想法的人。比方說,雖然大家都以為蒸汽機是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發明的,實則不然,他只是第一位使蒸汽機發揮作用,並用於工業生產的人。擁有想法是一回事,將之付諸實踐又是另一回事。我們並不缺乏想法,真正欠缺的反倒是實踐力。因為每實現一個想法,就有成千上萬個想法從未實施。因此,宏偉和創造性的想法固然重要,正如同我年輕時所崇拜的「偉大人物」一樣,但後來我明白創造和效能之間的區別。自此之後,我對高效能的人(亦即那些創造非凡事物的普通人)及其工作方式更感興趣。這本書即是為了幫助人們變得更有成效所寫。

21世紀大變革時代

自從本書初版以來,副標一直都是「新時代的有效管理」。

當我撰寫本書之時,我已意識到管理學的傳統觀念和使用的工具已然過時。這種管理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亦即比現在更簡單的多的世界,明顯不適合用於形塑未來全球系統的社會和經濟之迅速增長的複雜性和活力。最重要的是,金融界的短期思考方式隨著股東價值理念的迅速傳播,已不敷需求。面對當前正在進行中的百年轉型挑戰,這類舊管理必然失敗。早在1993年,我便於每月的管理通訊中描述當時我所謂的「新時代」(如今我稱之為「新世界」)的輪廓。1997年,我出版《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一書,以其中一章「大變革」(The Great Transformation)為題,總結自己的觀點。本書德國原文版在2000年2月首次出版。

正當人們對於千禧年的慶祝還記憶猶新之際,僅僅一個月後,金融市場無預警崩塌,股價首次經歷驚人的跌幅。由於股市二十年來從未下跌,因此讓多數人大感震驚。短短兩天內,主要股市大跌70%,大多數自此慘跌不起。出現於網際網路早期階段所謂的新經濟,已逐漸泡沫化,諷刺的是,這也是網際網路開始起飛之際。

新世界需要經理人發揮最大效能,並具備掌握複雜度的能力。

因此,即便在千禧年的那場危機中,也有可能看到隱藏其間的巨大機遇。今日,新世界的主要特徵和模式已顯而易見,也因此不無可能藉此掌握新的挑戰、充分利用機會。考量到變革的複雜性和速度,管理變革需要極大的效能和專業精神。成功的關鍵在於有效實施解決方案。關於如何掌握此一巨大變化,本書能提供幫助。

閱讀完整內容
管理的本質:迎戰複雜與變局的高績效之道

本文摘錄自‎

管理的本質:迎戰複雜與變局的高績效之道

佛瑞蒙德・馬利克(Fredmund Malik)

由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