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十~二十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
當下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
並不代表那就是「你」。
請不要否定自己的存在,
如果沒有現在的挫折,自尊也無法提升。
想提升自尊,但不知道該怎麼做
平常我都覺得自己的自尊很低,
但其實我不太清楚自尊究竟是什麼。
只要我覺得自己很成功,能夠堂堂正正付諸行動就可以了嗎?
要怎麼樣才能夠提升自尊?
自尊太高也不好嗎?
梁在鎮 所謂的自尊是指「我所認為的我」。不管他人給予自己什麼樣的評價,就算是被貶低,在情緒上也不會動搖的狀態,就是所謂的高自尊。
梁在雄 這個跟覺得自己很成功的自我意識過剩不一樣。特別是最近這個時代,自我意識過剩的人非常多。跟過去那些和好幾個兄弟姊妹一起長大的孩子不同,現在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情況,都獨享著父母給予的資源與關心。太過地稱讚「你是很棒的孩子」或「你一定會成為很厲害的人」這種方式,導致了孩子在藉由具體經驗成功之前,就先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優秀的人 ── 也就是所謂的自我意識過剩,或者甚至變成了「自我欺騙」。
問題在於,這類型的人會非常難以面對挑戰,甚至避免嘗試新事物,因為他們無法承受要面對「自己沒有像想像中優秀」的瞬間,所以他們會逃避挑戰,以繼續保全對自己的正面評價。這種狀態應該說是「沒有打過仗,所以也從來沒輸過」嗎?
梁在鎮 那麼要怎麼提升自尊呢?首先要知道,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的成就」。你可能會覺得這件事聽起來沒什麼,但以提升自尊這方面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瞭解 ──不論任何事情,都是經由自己的努力而獲得的。
如果可以從身邊的人身上,獲取關於這些成就的「正面回饋」,就能夠更進一步提升自尊。前述的自我意識過剩,是指在沒有自我成就的狀況下,從身邊人身上獲得正面回饋,因而導致自我意識提升。這類型的人在社會生活或待人處事上,面對到真實自我而感到挫折時,大部分情況都無法透過自我復原能力再次站起來。
此外,「社會服務與捐贈」也對提升自尊有幫助。人在某個人很需要自己的時候,自尊就會大幅提升。社會服務與捐贈是為他人所做的事,同時也是為自己所做的事。這是最簡單也最輕鬆可以提升自尊的方法,這件事可以對雙方都帶來幫助,可謂是最簡單又良好的妙方。
梁在雄 我以前的自尊也不算高,但是我從小就體悟到,如果自己對某人來說是有意義的存在,這就可以為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動力,所以我一直把人生方向擺在這裡。但是後來,我瞭解到把重心放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不但對於提升自尊的效果有限,這樣的人生方向還反而會使自尊容易下降。
當然,在有生之年要改變想法,認為自己具有價值,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是,在經歷過無數的煩惱與嘗試後,現階段的我不再為了滿足他人而活,我把人生目標擺在「成為可以幫助他人並具有良性影響力的人」上。在這個尋找如何平衡自我主導和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我的自尊也一步步跟著提升。
梁在鎮 為了改變自已,我也付出了許多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從大量患者與大眾身上獲得的正面回饋,對我帶來諸多幫助。我也很努力讓自己所說與所做的保持一致,我認為當認知到自己是言行合一的人,就可以提升自尊。
梁在雄 雖然現在你可能還被自卑感所束縛,難以看清自己。但如果沒有啟動「為自己而活」的力量,為了成為一位好人,只顧著其他人的評價,說不定真的會錯過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又或者,為了不去體驗何謂徹底失敗與自我極限、不讓自戀受到傷害,可能會在逃避挑戰的同時,停留在自我意識過剩的狀態。殊不知如果能在那裡經歷挫折,能夠不要無所作為地安於現狀,就足以提升自尊。
人生要放遠來看,沒有人會知道十或二十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當下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並不代表那就是你。不要否定自己的存在,做好準備,去挑戰、去失敗吧!要持之以恆,找出屬於自己生命的方向。
梁在鎮 不論是誰,都曾經在人際關係上受過傷。如果跟與自己不合的人,或是不懂你價值的人變得親近,我們有時候會誤以為,他們所評價的,就是自己真正的樣子。但是,不管面臨什麼狀況,都要站在自己這一邊。如果你只感受得到對自己的討厭、憎惡、失望,請試著從小事開始,練習愛自己與尊重自己。
如果你在一段自我卑微的關係中感到痛苦,最好乾脆切斷這段關係;如果做不到,也要盡可能暫時保持距離。如果想與他人建立一段良好的關係,自尊非常重要。為了提升自尊,切斷不好的關係也很重要。
想被他人肯定的我,自尊很低?
我不管做什麼事,總是會計較自己能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
就算是我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不能從他人身上獲得正面評價,我也會感到懊惱。
你們說自尊會跟著正面回饋而提升 ──
自尊跟被肯定的欲望不一樣嗎?
梁在鎮 被肯定的欲望,顧名思義就是想從「他人」身上得到肯定的一種欲望,也就是一種想從某個人身上獲得對「自我價值」或「我」的肯定,藉此取得安全感、滿足與幸福的心理模式。
但自尊,是源自於親手成就自身所設定之目標的感受,在這當中獲得正面回饋的時候自尊就會提升,這不同於一開始便以獲得他人肯定作為目標的「被肯定的欲望」。
梁在雄 有不少人即便在學業和工作上表現不錯,但自尊卻很低。這個問題源自於「方向性」與「主導性」。「我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我正在迎合他人的希望」,根據方向性的不同,自尊會產生非常大的差異。此時的自我效能感與自律性就很重要了。
所謂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對自己是否具備達成目標所需能力的自我評估。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自尊的必要條件,但是自我效能感高並不代表自尊就會變高。必須依照自我設定的方向決定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才會產生自尊。
梁在鎮 其實這些都是成長過程中需要培養的能力。校園生活中,課業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習待人處事與適應社會的能力也一樣很重要。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我們不能只把焦點放在推甄或學測,也需要學習體育、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需要改變對學習的認知。就像前述所說,當我們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為了達到自身想要的成就而前進,自尊自然而然就會提升。
但是以亞洲的教育現況看來,大部分的人都在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狀態下,被推向同一個地方,結果導致我們從幼兒時期開始,便無可選擇地只能處在低自尊的狀態。而如此持續把自己擅長或想做的事拋諸腦後,漸漸變得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甚至連擅長的事都做不好,導致我們更加無法感受到成就感,於是自尊提升的可能性也持續減少。
梁在雄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所提出的需求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中,最上層的需求是自我實現,其下則是尊重需求,也就是所謂「被肯定的需求」。接著是需要感受愛情與歸屬感的社會需求、安全需求與生理需求。
自尊較高的人,比起尊重需求,會把焦點放在更上一階的自我實現。不管是誰,生活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被肯定,但若已跨越了這個階段,比起在意他人怎麼想,會更把精力使用在實現自己真正渴望的事情上。換句話說,自尊低的人,追求尊重需求大於自我實現;而自尊較高的人,追求自我實現大於尊重需求。也就是說,當自尊提升到某個階段之後,就不會再如此需要被他人肯定。
梁在鎮 為了提升自尊,一開始不需要設定太遠大的目標。只要從稱讚自己日常所做的小行動開始就夠了,請先設定一個付出些許努力便可以輕鬆達成的目標,成功的時候就肯定自己。
每天散步一小時、每天有一餐準時用餐、自己洗碗、晚上不要太晚睡……這些微不足道的事都可以成為我們成功的經驗來源,而且最後變成我們大獲成功的墊腳石。
我們必須至少付出一點努力,才能夠提升自尊,希望各位都可以從小小的努力開始,每天一點一滴慢慢達成。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