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我?」搞懂你的背痛



  在第一章與第二章,我將釐清脊椎到底是什麼,以及脊椎如何運作,並且破除關於背痛常見的迷思,幫助我們釐清哪些是事實,以確保我們能夠達到一致的共識。不幸的是,你也許曾受到許多迷思所擾,無疑的這也是為何你還未能脫離疼痛苦海的原因。只有從頭開始建立基礎知識,才能進而學習如何自我評估和自我修復。

  因背痛而就診時,許多醫師都只花太短的時間來評估病情,要不是根本就沒有做出診斷,要不就是只看了核磁共振(MRI)或電腦斷層(CT)影像就妄下結論。容我直說,這樣是個失敗的診察。光是看醫學影像就確認疼痛的原因,就如同只瞄一下汽車的外觀,沒有任何其他資訊,就想直接找出引擎無法發動的原因。就算有了診斷,例如坐骨神經痛或椎間盤突出,這類評估結果對病人來說卻沒有實質的幫助,無法指引病人走向痊癒之路。你從本書獲得的最重要觀念之一,就是我們不該只專注在疼痛的病名,而是轉而專注在實際導致症狀的原因,直接處理這些原因,才能讓我們邁向痊癒。

  很可惜的是,醫療界並未把努力聚焦在這個觀念上,只想提出手術這種應急的建議,或是給予止痛藥這種逃避根本問題的方法。應該透過診斷來找出正確且精準的背痛原因,卻遭迷思與謬誤所取代。比如說,有些專家和書籍聲稱大部分的疼痛「都是在你腦袋裡的心理作用」。疼痛幾乎總是有生理性成因,忽視它,或是責怪自己都無法讓你減輕疼痛。對於用心理治療的方式來解決背痛,我會提出警告。社會心理(psychosocial)問題,比如病患是否喜愛自己的工作、或是病患是否神經兮兮,都會對疼痛產生影響,但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就算你的醫師聲稱無法確認疼痛的原因,請相信,疼痛的原因絕對存在,而且可以被解決。

  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你將會習慣背痛,反正痛習慣了之後就不會那麼痛了,以為隨著時間過去,對於疼痛的敏感度會降低。這完全錯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你越不正視這個疼痛越久,對這個疼痛就會越敏感。我們思考一下這個例子:假如我拿一個鐵鎚反覆敲我的大拇指,這會讓我的大拇指敏感化,也就是對痛覺越來越敏感。最後大拇指的組織會敏感到就算只是輕如手插口袋的碰觸,都可以令我痛不堪忍。到了這個地步,任何運動都已經無用,必須移除那把鐵鎚才行。本書針對修復背痛的第一步,就是移除那些導致疼痛的鐵鎚。你將能證明給自己看,用「無痛的動作」取代原本「會痛的動作」是做得到的。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你能逐漸降低疼痛敏感度,繼而逐漸增加你可以享受無痛的動作種類。

  遺憾的是,當事實被迷思與錯誤資訊所壟罩,最後受害的都是病患自己。一次又一次治療失敗的經驗,會讓病患深信除了手術,沒有其它方法可以減輕他們的疼痛。這都會讓病患深感害怕,當他們聽到有些朋友必須依靠吃麻醉止痛藥來度日,更是令人感到惶恐不安。看不到希望令人絕望,背痛永遠不會好的想法,也在他們的腦海裡發芽生根。

  是時候了,讓我們來區分事實與迷思,並建立起正確的事實、態度、方法及觀點,撥開遮住疼痛的迷思雲霧,用洞見透視以往失敗的原因,跟你的背痛直球對決。

常見的內心屏障


  在邁向無痛生活的路上,我們時常自己設下了一些內心屏障,阻礙著我們的復原。讓我們先辨識幾個常見的內心屏障,以及幫助我們跨越屏障的建議:

  屏障:試過物理治療後,我比以前更痛了。

  跨越屏障:是時候該找位能理解引發你背痛的根本原因,並能直接處理的物理治療師了。甚至說不定透過此書的引導,你也可以靠自己做到。

  屏障:每次我去健身後,得付出疼痛好幾天的代價。

  跨越屏障:檢視三個部分:1・訓練的內容、2・引發你疼痛的開關、3・你在健身之外23個小時的活動,通常我們能從中找出相關性。然後我們可以「微調」這些使疼痛加劇的活動,來舒緩疼痛。更具體的做法會在後面章節詳述。

  屏障:有人跟我說,這些疼痛都是心理作用。

  跨越屏障:讓自己試試看,你是有能力做出一些無痛動作的。此書將教你如何增加這些無痛動作的種類,直到能長遠的治癒背痛。

  屏障:很多人跟我說,只要正面思考就好。

  跨越屏障:正面思考雖然是個好建議,但若是作為減輕疼痛的唯一工具,則很難有任何效果。要專心致力於找出並移除導致你疼痛的原因。

  屏障:有醫療診所建議我,從1到10記錄我的疼痛指數。

  跨越屏障:別把專注力放在疼痛,而是轉移到找尋並享受無痛的活動上。拜託把那個疼痛指數紀錄本丟掉。

區分事實與迷思


  我們已經討論了兩個經常流傳的迷思,一個是誤以為背痛是心理作用,一個是以為隨著時間過去,會沖淡背痛(疼痛減敏)。接下來我們再討論幾個常見的迷思,導正錯誤,澄清事實。

  迷思:當我遵從物理治療師的指示,還是無法治癒長年的背痛時,手術就是我最後的唯一方法了。

  事實:有沒有聽過一句諺語,「當你拿著一把鐵鎚,眼裡看什麼都像是釘子」?多數外科醫師有種思維:只要你同意讓我把「疼痛切掉」,沒有手術刀解決不了的問題。被切除的組織極少極少是導致背痛的唯一原因,往身體深處切向脊椎的手術過程中,原本健康的組織也常常會遭到切斷及破壞,少數更糟的情況,就是神經也不幸被切斷,這都將拖累未來的復健成效。此外,任何在手術中植入脊椎的金屬物件,都將導致局部的骨頭死亡,並使這個物件鬆脫。在這些案例裡的疼痛原因未被正視的情況下,手術的風險將遠高於可能的益處。這些手術案例,通常在幾年後都會復發,有著和之前相似的組織損傷,復發在前次手術部位的上方或下方,有些時候,原本的疼痛會再次出現,而且變得更痛,這些情況會讓外科醫師只能說「就這樣了,沒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了。」多數這類病患,我都曾提供能針對他們各自疼痛原因的的復健運動,來解決他們的背痛,但有些病患因為手術的後遺症而嚴重失能,我也無能為力了。經由閱讀此書,你可以在決定動手術之前,先探索各種能避開手術的完美背痛修復方法。下一個章節將探討是否需要動手術的決定,以及如何判斷在什麼狀況和時機下,手術是真的絕對必要。

  迷思:疼痛治療門診的醫師們可以幫我根除疼痛。

  事實:「疼痛控制」如同字面的意思,就只是控制,只處理症狀,而不去針對和減輕導致疼痛的原因。因為疼痛是大腦中的一種神經知覺,疼痛治療門診提供的方法就是藥物和認知治療,通常會給予病患強力止痛藥,而這些藥物都很容易上癮。用藥物遮蓋疼痛,卻忽視真正重要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太常看到的病患故事,醫療體系令他們感到失望。

病患故事
  Brad過度依賴他的止痛藥,已嚴重上癮。止痛藥就是疼痛治療中心所給的治療處方。醫師對於他的背痛幫不上忙,而給出這經典的誤診:「你的疼痛是心理作用」。因為有一隻腳非常疼痛,他甚至還被建議截肢。Brad來找我的時候承認他想自殺,他直說若這些令人崩潰的痛都是他腦海裡幻想出來的,那他一定是瘋了,也就不值得活下去了。他跟我說,就一個禮拜,若我一個禮拜內無法減輕他的疼痛,他就自殺。給我壓力還真沒在客氣的。接下來的一週,在我們緊密的合作之下,我讓他理解他的疼痛是可以被治療的。結果發現,原來他疼痛萬分的腳其實很健康,問題出在有條神經在下背受到夾擠。我們針對這個原因治療,做法是避免脊椎前彎的動作模式,以及提升控制這動作的肌肉適能。接下來的三個月,他逐步克服了依賴嗎啡類止痛藥,轉而直接針對他的背痛狀況,重新拾回了他的人生掌控權。現在,他很開心能夠運用背部的所有功能,以及能夠繼續使用那隻外科醫師很想切掉的腳。


  迷思:背痛可以在6至12週內治癒,保險公司的給付時期顯然就是證明。

  事實:保險公司用來決定復原期長短所引述的研究,實際上是來自於鼠類的肌肉損傷實驗。相較之下,從人類的背部傷害研究裡可以看到,依據傷害的嚴重性,恢復的過程通常需要多方面手段的配合,而要真正癒合有時甚至長達10年。這不表示你必須再忍受10年的背痛,但這表示要維持無痛的日子,你會需要在一段較長的時間裡,控制好增加背部負荷的方式。

  迷思:背痛是遺傳的。從我有記憶以來,我母親一直都有背痛,我一定也會這樣。

  事實:有背痛不等於被判了終生徒刑,也並非你的宿命。雖然基因可能讓部分的人比較容易有背痛問題,但這可以治療,而且大多時候都可以避免。許多人以為背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糟,有趣的是,許多人到達退休年齡時,背痛反而減緩許多。他們都說最糟糕的狀況發生在30幾到40幾歲之間,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會自然的逐漸黏結背部關節,以減少導致疼痛的微小動作。有多少年長者還在受背痛所困擾?事實上非常少。為了確保你不會成為那少數之一,現在就開始控制並消除你的疼痛吧!

  迷思:椎間盤突出代表我的運動生涯已經毀滅。

  事實:的確,受傷的椎間盤要復原,比起腿骨骨折更為不確定和棘手得多。大多數運動員普遍認為,所有傷害裡最不希望遇到的就是脊椎問題,但是只要進行正確的復原計畫,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處理的。我時常和各種項目的頂尖運動選手合作,其中有數以百計能成功重回職業賽事,甚至重登奧林匹克的殿堂。這些選手都很聰明,雖然日常訓練和比賽帶來許多身體的壓力及損傷,他們都能理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來控制背痛。當運動員以病人的身份和我合作時,我給了他們一組新的工具箱,讓他們能重建損壞的椎間盤,再次找回最高水準的運動表現能力,重回頂尖的競技殿堂。

來自頒獎台的智慧
  一位破世界紀錄的奧林匹克舉重選手跟我分享了他的故事。為何在背部受傷之前,他從未破過任何世界紀錄,現在卻擁有三項世界紀錄。他的背傷成了他的「老師」,教了他這些分享給我的寶貴智慧。


  「某種程度上來說,背傷是我的機遇。受傷迫使我必須養成絕對完美的技巧。我永遠無法再以隨意代償或是忽視瑕疵的動作來訓練,嗯,我是可以這麼做,但這樣會讓我的職業生涯徹底終結。」

  當這位紀錄保持人重新開始訓練時,他發誓永遠不違反自己的「永不代償技巧」規則。他的運動表現突飛猛進,很快的就又突破兩次自己的世界紀錄。他沒有被背傷擊倒而被迫提早退休,而是轉化為動力奮發向上,變得更為優秀。

  迷思:核磁共振(MRI)會提供醫生所需要的所有資訊,這樣一來,他就知道要怎麼治療我了。

  事實:核磁共振(MRI)和電腦斷層(CT)能告訴我們的資訊,對於背痛的成因來說是相當有限的。這些背部「影像」顯示了所有的變化及特徵,其中可能是目前背痛的來源,也可能不是。背痛通常源自於功能性的問題,充滿缺陷的動作模式,一次又一次不斷的重複,漸漸導致背部組織越來越敏感,直到就算很輕的負荷,也會讓這些組織疼痛不堪。

  我無法支持任何只看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的影像,就斷言病患是否需要手術的學會組織。這類型的決策必須經由對評估以及治療背痛有研究的醫師,直接面對病患透過疼痛刺激測試來評估。一旦評估完確認必須手術(極少數的狀況),這些影像就很有參考價值。醫學影像必須只被當作是部分證據,用以建立起你的最佳復原計畫。

  迷思:背痛與腿後肌群(膕繩肌)緊繃有關。

  事實:我們的研究顯示,大多數情況下,緊繃的腿後肌群比較像是因背痛所導致的症狀,而非形成背痛的原因。有趣的是,背痛緩解後,腿後肌群就不那麼緊繃了。話說回來,當兩腿的腿後肌群緊繃程度有明顯差異時,這種不對稱的情況對於背痛會有輕微影響,尤其在運動員身上特別明顯。本書將會教你日常生活中的正確動作模式,像是綁鞋帶。你將學習到,就算是腿後肌群緊繃,你也可以用不影響脊椎的方式執行上述的動作。

  迷思:在我的核磁共振影像上看到了深暗顏色椎間盤,這表示我得了「椎間盤退化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k disease)。

  事實:絕大多數「椎間盤退化性疾病」案例都是誤診。在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影像上所見到的深暗顏色椎間盤,是脊椎流失水份的跡象。就如同年齡逐漸增長,我們每個人的臉上自然會有皺紋,深暗顏色的椎間盤也是一樣。完全沒有必要把自然老化的現象貼上「退化性疾病」的標籤,這樣對於病患後續的治療計劃也沒有幫助。然而,若眾多椎間盤中,只有其中一片呈現深暗顏色,那可能是因為傷害而非老化所造成的扁掉椎間盤。只要不去亂動(像是做瑜珈把身體擺成不自然的姿勢),這個椎間盤最終會隨著時間而變硬,疼痛也將會消失。核磁共振影像上看到的椎間盤顏色變黑,就是身體自我修復的過程。

  迷思:躺在床上對於背痛是有益的。

  事實:事實上,躺在床上太久會導致背痛。這裡說詳細一點,很少人知道我們早上剛起床時的身高會比晚上睡前高一點點,原因就在於椎間盤。椎間盤裡充滿了喜愛水份的密集蛋白質長鏈,用科學的說法,就是椎間盤有高度「親水性」(hydrophilic)。當我們平躺時,椎間盤會充滿液體,然後微微地把每個椎體間的距離撐開,使得整個脊椎變長。剛起床時我們的背部比較僵硬的原因,就是因為椎間盤如同快要被撐破的水球一般充飽了液體。早上起床後,我們的脊椎再次直立,椎間盤裡過多的水份就會開始滲出,起床後約一到二小時我們就會回復到正常的身高。這種自然的椎間盤消漲機制是健康的,可以幫助椎間盤獲取養分。但是當脊椎維持在平躺的姿勢太久,問題就來了。在床上躺了約八小時還算健康,可是超過太久容易導致椎間盤含水過多而腫脹,繼而造成椎間盤疼痛。為了背部好,限制躺在床上的時間有幫助,選對床墊也有幫助,這部分後面章節會再說明。

  迷思:我每天去健身房健身,就能夠消除背痛。

  事實:關鍵在於對的訓練可以保護下背,不然很可能是在摧毀下背。許多背痛病人都感到十分的困惑,他們明明很努力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但為什麼那些「不運動的朋友」卻沒有背痛的問題。事實上,那些每天上健身房的人,健身的過程若沒有使用保護脊椎的技巧,反而會導致椎間盤的累積損傷。長時間坐著工作後,再去健身房不停地彎曲你的背部,加上每天日常活動的不當使用,比如說穿衣服或是整理花園,這些累加在一起,就會造成椎間盤的部份纖維分層。那些「不運動的朋友」雖然坐一整天,但他們的椎間盤不像天天跑健身房的朋友那樣受到累加的刺激,所以不會因為每天久坐導致椎間盤損傷更加惡化。針對疼痛來說,沒有不當運動的脊椎說不定還好一點!但這不代表該停止去健身房健身,關鍵在於要改善你的不良動作模式,這樣才能在不讓脊椎受傷的情況下,享有健身的各種好處。

閱讀完整內容
麥吉爾腰背修復手冊

本文摘錄自‎

麥吉爾腰背修復手冊

斯圖亞特.麥吉爾

由 堡壘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