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輔助自行車發展趨勢

圖、文︱編輯部、版面構成︱ IJN

耕耘推動台灣e-bike 市場多年的捷安特總經理鄭秋菊,分享這些年來經營電輔車市場的心得與經驗,她也期許在更多電輔車品牌加入市場後,能讓電輔車走向符合法規,並讓更多民眾能認識e-bike 的好。

雖然相較於歐美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台灣市場相對慢熟許多,但在許多熱門的單車路線上與賽事活動中,都已經看到越來越多車友,騎著電輔車參與;同時也隨著電輔車的普及,看到有越來越多女性車友,以及年長的車友,藉著電輔車的幫助加入自行車運動,讓騎車運動不再只是青壯年男性的專利。



電輔車已經是全球趨勢

電輔車究竟在這幾年間,發生了什麼變化呢?為什麼會從最初的乏人問津,幾年間搖身一變,成為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

其實自行車業很早就開始發展電輔車,大約在1996 年間,美利達就有萊電車,捷安特也有Lafree 電動車產品推出,但當時的電輔車市場發展並不好,主要是因為價格過高,電池技術還跟不上,所以電池又重又用不久,此外電控系統也還沒成熟,踩踏助力的傳輸不夠線性,造成騎乘的感受不佳,最後則是外型也不好看,整個市場的接受度就不高。

到了2015 年的歐洲自行車展,由於德國Bosch 和日本Shimano 電機系統的大幅進步,讓電輔車也華麗變身,各大品牌都推出了採用中置電機的登山車,並且把電池藏置在車架下管內,讓電輔車的外型與性能都得到突破,也成為電輔車興起的轉捩點。


▲大馬力、大電池的電輔登山車,讓車友能更深入山林,看見更多不同風景。


電輔車在台灣剛起步

然而儘管近幾年國外的電輔車市場大好,全球市場發展相當快速,在歐洲車店的銷售甚至已經佔了5-6 成,但台灣市場的腳步卻慢了很多,電輔車仍然不那麼普遍流行。其中一個原因,大家一定都會直覺想到價格,的確,因為台灣人習慣騎機車,而且電輔車的價位跟機車也相近,所以要讓民眾改變習慣,改騎電輔車通勤沒那麼容易。

鄭秋菊坦言,2~3 年前捷安特主要賣的都還是比較低價位,作為買菜、通勤、短距離用途的「媽媽車」,電池容量、Power 也比較小,供消費者在家附近騎為主,像是捷安特的EA-401、Latte 車款,其次是運動型車款,大馬力的登山車款是量最少的。但不管哪一種,銷售量也一直不多,而越更高階的車款又賣得越少,畢竟消費者會覺得「一輛電輔車怎麼那麼貴」?但其實好的自行車本來就不便宜,再加上電池、電機系統,自然和一輛機車差不多價錢。

電輔登山車帶動全球市場

以通勤的目的來說,買一輛電輔車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似乎不高,那麼作為運動之用呢?這邊我們又可以發現到一個有趣現象,騎登山車的車友們,對於有電力輔助的登山車接受度很高,但以公路車族群佔多數的台灣車友們,卻對電輔車的接受度極低!這可能是因為,登山車和公路車的騎乘型態的不同所致。騎登山車不管是XC 或是DH,更重視操控,享受的是在林道裡,聚精會神地跨越障礙、過彎閃避的樂趣;沒有人會喜歡騎著沉重的登山車上坡,去考驗自己的體力、腳力,所以當登山車加入了電力,讓上坡變得輕鬆時,許多登山車騎士都為之著迷,電力的輔助克服了登山車原本的痛點,而登山車也比較不在意電機系統重量的缺點,彼此間一拍即合。

相反的,對於公路車騎士而言,更注重的是體力,像是台灣車友們喜愛的北高、雙塔挑戰,就是一直線南下,車友主要就是走在公路上,考驗的是個人的耐力,也沒有太多操控上的困難。因此電力輔助對於公路車騎士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騎士本來就是要拼體能,給了電力輔助反而只是削弱了樂趣,加上電機系統那麼重,也與公路車輕量化的訴求背道而馳。從以上兩個方向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電輔車在台灣的市場始終不大。

期待市場的正面循環

除了消費者的喜好、使用習慣之外,造成市場小之外,鄭秋菊認為,台灣相關法規也讓電輔車更難經營。電輔車有其法規去做限制與認證,審驗的制度也相當嚴格,光是驗一顆電池就得花上60-70 萬元,就影響業者投入的意願。因此當一個產品在市場上少,它就不會流行,也成為電輔車發展的瓶頸,市場始終做不大。甚至市場上有些市售電輔車,其實並沒有符合法規,因此相較之下,正規合法的廠商必須負擔更高的成本,要去和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業者來做競爭,很不公平也很辛苦。因此她也呼籲消費者,務必選購合法產品,支持正當經營的業者,也是保護自己的權益 安全,也才會讓電輔車市場走上正軌。

鄭秋菊認為,只要台灣市面上有更多品牌、推出更多好的產品,市場就會活絡、慢慢成長,也會更擴大到其他用途,走向正面的循環,也會有更全面的產品,以更親民的價格來到市場上。


▲在台灣合格的電動輔助自行車會貼上「黃色的閃電標章」, 化的 Fox 電子避震、SRAM XO1 Eagle AXS 無線變紅色的閃電標章則是電動自行車。


騎過才知道電輔車的好

那麼要如何讓消費者認識和接受電輔車呢?經過長時間的經營與堅持之後,鄭秋菊體會到說再多,都不如實際騎看看來得有效果!現在的電輔車,跟過去車友們印象中的產品,已經是天差地別,所以捷安特除了舉辦試乘會之外,也多管齊下讓車友藉由實際騎乘感受電輔車的好處。

像是在捷安特旅行社提供租用,很多車友騎電輔車環島後,就會發現有了電輔車,要完成單車環島更容易,讓消費者不分年齡、男女,都能夠更容易完成自己的環島夢想。「有了電輔車之後,每一個台灣人都要完成騎單車環島這個夢想才可能成真。」

此外在許多捷安特舉辦的活動中,也鼓勵車友騎電輔車參與。像是在「武嶺高峰會」中,開放電輔車參加,頭一年只有兩三個,大家都怕被笑不入流,但後來開始有先生騎公路車,帶太太騎電輔車一起來,也漸漸蔚為潮流。還有像近期的Livday 活動,本來就主打女性騎乘,活動中就租借了許多電輔車給女車友來參與。

電輔車帶來不同的樂趣

鄭秋菊指出,捷安特要強調的是,騎車是一種樂趣,不必拘泥是騎自行車或是騎電輔車,不管騎公路車挑戰武嶺,或者騎電輔車騎玩武嶺,都有不同的樂趣。重點是,有了電輔車,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體驗單車挑戰武嶺的壯舉!

「電輔車可以讓人騎得更遠、更有趣,不會那麼辛苦。」鄭秋菊認為,電輔車能幫助很多人,完成他原本想做但做不到的事。然而自行車和電輔車兩者不是矛盾的,應該看作兩個不同的工具。即便是本來就有能力用自行車環島的車友,也應該再用電輔車騎一次環島,因為若是想好好遊玩,就應該好利用電輔車,不要讓自己騎得太累,才有更多心力享受旅程。

她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台灣市場上剛開始銷售電輔車時,很多都是先生買給太太騎,克服了太太擔心跟不上、無法一同出遊的狀況,不過這下反而變成先生跟不上太太了;所以後來也有不少先生為自己再添購一輛電輔車,夫妻倆一起去騎車時就騎電輔車。


▲捷安特今年也推出了城市運動車款Faster,就是針對通勤與都市裡的騎乘需求。


頂規豪華版-MTB 要價40 萬

當很多消費者都在嫌電動自行車太貴的時候,捷安特卻選擇逆向操作,推出了一款售價高達40萬元的電動輔助登山車,全部採用頂規配備,全球限量發行,台灣只有少少的10 輛!一發表之後有人驚呼好貴,卻也有人覺得超值。這輛Trance X Advanced E + LTD,車身是碳纖維車架,配備智慧化的Fox 電子避震、SRAM XO1 Eagle AXS 無線變速、Zipp 碳纖維輪組、SRAM 電子式伸縮座管、市場上最大容量的日本松下原廠800Wh 電池,甚至還有胎壓偵測器。

儘管對多數人來說,要價十來萬的電動車都不便宜,但因為這些走向E-SUV 概念,帶有電力輔助而且續航力強,還有大輪徑+寬胎、良好避震的電動登山車,騎起來平路舒適、下坡穩定、上坡輕鬆,特別受到年長車友的喜愛。

尤其近兩年缺車嚴重,台灣市場的電動車到貨量也不多,就曾聽聞一次到貨十幾輛,被消費力驚人的中部車隊一口氣掃空的消息。所以儘管這款豪華版電動登山車要價40 萬,一開賣就有很高的詢問度,也反映了電輔車的M 型化市場。

選購時務必留意售後服務

但相較於一般自行車,幾乎牽到所有車店都能修,電輔車則必須有專門的店家來提供售後服務,所以品牌商必須更重視後續維修的問題。

鄭秋菊強調,以捷安特來說,有行銷通路有完整的訓練機制,所以賣出電輔車的店家,本身一定是具備有維修能力;當然台灣也不大,有任何問題都很容易得到原廠的支援。面對電輔車品牌蓬勃發展的時刻,消費者在選購時,也要選擇值得信任的品牌,以免後續維修服務不便,或是更久之後成為孤兒。 閱讀完整內容
Cycling Update單車誌No.127_10-12月

本文摘錄自‎

電動輔助自行車發展趨勢

Cycling Update單車誌

No.127_10-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