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餓到、還能賺到!糧食風暴下的國產新機會

台灣地瓜、大豆、肥料變搶手,大成、瓜瓜園搶布局


走進台灣最大連鎖速食店麥當勞,店內四處張貼薯條缺貨告示;傳統市場攤販停售豆乾、豆腐;好市多熱銷的牛肉,短短半年大漲近六成。

「這是五十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坦言,漲勢至少到年底。此刻,英、美白領階級也不堪通膨,得到食物銀行排隊;高度仰賴進口糧食的新加坡,鼓勵家家戶戶在陽台種菜。

而一場打敗「飢餓」的戰爭也正在台灣各地開打,它可能改變你我飯碗內食物的來源,也可能顛覆國內飲食市場。

商周來到南台灣,看見農民搶種地瓜,為化解俄烏戰爭缺薯條危機,讓三大連鎖速食店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全面供應地瓜薯條、地瓜球;規格不符市場需求的地瓜,還能加碼養出國產「憨吉牛」,油花媲美進口Prime等級牛肉。


▲國產糧食供應鏈在高糧價風暴中快速成長,相比2021年,國產大豆最大業者中都合作社(圖)今年生產面積成長3倍。

另外,也看到了全台各地國產大豆田正結出飽滿的豆莢,陸續進入採收期,準備迎接下一個學年開始,國產豆漿納入一百七十四萬名學童營養午餐菜單帶來的高需求。

不餓到很難,進口形勢不容樂觀,過去進口非基改大豆價格只有國產的三分之一,但海運運費漲了十倍,加上世界各國搶糧比搶晶片凶,「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無不創歷史天價。

別說買便宜,有買到就偷笑了,長期協助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加工的豆製品大廠麒宏食品董事長陳水冰指出,「很多同業缺豆子,不只是貴,還買不到,來跟我調貨。」

相形之下,國產優勢浮現,「現在要看的不是價格,是風險,」中都農業生產 合作社執行長林宗富直言,「會嫌貴的業者,是因為他沒被嚇到過,想維持九九.九%都買進口的,就要保證永遠都買得到。」

價格也正在逆轉,長期關注糧食安全的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分析,「產 銷鏈習慣國外進口的飼料,」即使價格飆漲,仍會苦撐,「要逼近臨界點才想轉變,這會太晚。」
但,持續不斷的危機帶來轉機。郭華仁認為,二○一五年開始推「國產雜糧發 展方案」五年計畫,可是面積增加始終有限,直到今年,「進口的價格跟國產的越來越近,會是轉捩點。」

自己吃糧自己種?過去拜國際貿易所賜,得以大量引進便宜黃小玉,曾任台灣區飼料同業公會理事長的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回憶,剛開始會採購國產玉米,主要是配合國家政策,用於較高單價的寵物飼料,才能抵銷高成本。 但現在進口糧食高漲,國產糧食水漲船高。台灣最大地瓜業者瓜瓜園,即使在疫情間,契作面積仍持續擴增,瓜瓜園總經理邱裕翔坦言,主要是受惠物流斷鏈,國內外餐飲業客戶需求旺盛。「(餐飲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再怎麼強,都要準備中繼投手,我們正在努力成為每一家的牛棚。」

國產越來越搶手,不僅是中小企業在危機中找到機會,台灣畜產龍頭大成集團也在布局,該集團副總裁韓家寅也說,除了嘗試不同飼料配比、分散進口來源,近年更成立有機肥料部門,「未來有可能和國產玉米契作,使用大成有機肥者,優先採購(玉米)。」
還有未來碳足跡也將影響價格,一條挪威鮭魚從北歐飛抵台灣,過程中的碳 成本將被計算,價格會遠貴於國內水產。因此也讓國產商品更有競爭力,不只是業內人士,消費者也該思考,當便宜、無限供應的原物料,因為疫情與戰爭不復在—我們也應順應時勢,重新設定餐盤裡的食物。 「糧食要安全,必須確保來源多元,一方面與外國建立糧食貿易,互相cover(補位),也鼓勵提高國內生產,」陳吉仲重申不過度仰賴單一來源,分散風險的重要。

一場「飢餓風暴」被國際情勢引爆了,掀起了國際糧食保護主義,讓新加坡等國家嘗到了把米缸放到別人家的痛苦,也讓台灣地瓜、國產大豆的豆乾、豆漿、肥料成了搶手貨,原來高糧價雖是危機,卻也帶來了新機會,抓住機會創造新模式,不僅可以不餓到、還能賺到。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2/7月 第1807期

本文摘錄自‎

不怕被餓到、還能賺到!糧食風暴下的國產新機會

商業周刊

2022/7月 第18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