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教你去溼、減肥、消腫

夏日倦怠襲來,體內溼氣搞鬼

中醫師教你去溼、減肥、消腫


40代的阿貞,去年開始莫名發胖,她決定展開節食計畫,每日只吃一餐,但是只要壓力一大,卻又忍不住狂吃零食紓壓。但節食計畫1年後,看著鏡子前鬆軟的小腹,似乎一點進展也沒有,有時小腹確實會縮小,但當多吃了一點,又快速變成了游泳圈。「以前不會這樣啊!現在真的是『喝水也會胖』,到底是為什麼?」阿貞的沮喪溢於言表。

文/葉語容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李俊儀
李俊儀 日明耀中醫診所、漢補世家中醫診所中醫師


飽受發胖所苦的阿貞,在朋友建議下嘗試各種辦法,喝過紅豆水、薏仁水,做過一點運動,吃過蜂王乳、整腸固胃的健康食品,看似有點效果,但始終無法恢復到以往30代的身形。如今阿貞更是每天喝足2,000C.C.的水、每周1個小時的深層按摩,才稍微多進步了一點。但對阿貞來說,擔憂始終沒有減少,究竟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什麼改變!

從中醫角度來說,阿貞的情形可能是「脾」出了問題,是因體內廢物、「痰溼」積存太多而引起的肥胖。白話一點,就是廢物阻礙了氣血循環,讓體內無法順利代謝,演變成不健康的「虛胖」。

對中醫而言,「水腫」與「肥胖」都是體質出了問題。日明耀、漢補世家中醫師李俊儀分析說:「痰溼在中醫也叫做『水飲』,形容黏濁稠厚的物質,包括水分、脂肪都屬於痰溼中的一種。因為超過了身體的排除能力,於是滯留在體內形成痰溼,也是一種毒素。」痰溼不只造成肥胖,還容易引發多種疾病,包括脂肪肝、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溼疹、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禿髮、不舉、不孕症等。


台灣夏季多溼 偏溼體質留意排溼

中醫所謂的「溼氣重」、「體質偏溼」指的不只是水分滯留,還包括一切液體的廢物,而痰溼現象有可能發生在全身,成為一個人體質的主要現況,也可能發生在局部。例如,每到溼氣重、溫度高的夏日,人體內的痰溼與熱性會更加重,對體質偏熱的人,更容易出現頭暈、頭脹、疲勞等影響注意力,或身體覺得沉重不適、飯後噁心、食慾不振、消化功能變差,或大便黏膩、常常油頭垢面、咳嗽有痰(無感冒卻發生)等現象。

李俊儀醫師分析:「有句話說『肥人多痰溼』,一般來說體型胖的人之中,有較多的溼性體質,瘦體型的較少;不過,胖又分成『實胖』跟『虛胖』,實胖常見於有運動習慣但又吃得多的人,因為有在運動,所以這種類型的痰溼不多。然而,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因為少發汗,所以可能形成『虛胖』,虛胖是最主要的痰溼族群。」

李醫師補充,所謂「胖」的定義,可以參考肌肉比率、體脂率的標準;成年男性的肌肉比率正常範圍為30%∼35%、成年女性為25%∼30%。以上肌肉比率是在沒有定期運動、健身的條件下;常常運動的人一定要高於正常值,如果你有運動習慣,但是肌肉比率上不去,那就是身體出問題或是運動方法錯了,要找專業教練和醫師一起探討原因。體脂率方面,男性介於15%∼25%、女性體脂率介在20%∼30%為正常值。確切的數據會因為年齡而有所差別,年齡越大體脂率通常會越高。體脂率是簡單讓我們知道身體有沒有三高隱患的指標,長期體脂率過高,會讓身體痰溼漸漸變多,三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也會越容易找上門。

不過,即便是其他的體型、體質者,也可能因為夏季溼氣重,而感覺到季節性不適,例如還有一種「脾虛又瘦巴巴」的體質,痰溼代謝問題大,容易身體水腫,加上現代人工作長期久坐,便會造成上半身細長,下半身尤其是大、小腿腫大,漸漸就會形成西洋梨體型,這類型的人也有四肢冰冷和四肢容易痠痛的問題。總之,只要是以上溼氣較重的體質,改善原則都是多發汗、促進血液循環,讓多餘的痰溼排出體外。

脾受後天因素影響大適當運動、休息可改善

讀者如像阿貞一樣,試過多種方法但效果有限的話,可以嘗試尋求中醫師的幫助,透過調整體質,來改善脾臟甚至腸胃的功能。李醫師解釋中醫理論道:「脾主運化,運化指的是一切吸收、消化之後的營養物,包含水、熱量、維生素等等,脾臟的功能使其轉化為小分子,然後運輸到全身各個臟器,以供應人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可想而知,如果脾臟功能不好,養分、水分不能順利地輸送到各部位且被良好地使用,就會出現多餘的『痰溼』儲存在體內。」

李醫師進一步解釋,脾臟的功能與「後天因素」較有關,像是飲食均衡、疾病、意外、運動、活動、情緒壓力等,還有用腦過度、長期疲勞,也會使脾的機能受損。也就是說,如已經出現上述諸多「痰溼」現象,多半是長期生活習慣不良、累積下來的結果,若想要改善的話,症狀輕者可以增加運動量、促進發汗、改善生活習慣,嚴重者就需使用藥物調理體質。

此外,即便都是溼氣較重的體質,也還有熱性與寒性之分,熱性體質的人在夏天比寒性者更怕熱、更感到不適。李醫師分析,脾胃溼熱是台灣人最常見的體質,溼熱蘊結在脾胃,通常是因為飲食不調、多飲酒、進食肥膩、油炸辣等食物引起,可能出現胃腹部悶脹、飯後噁心、食慾不振、肢體困重(容易疲勞)、大便黏膩、小便黃且量少等症狀。長期來看,想要適應未來屢破高溫紀錄的溫室效應氣候,宜儘量讓飲食清淡,並減輕腸胃負擔。脾胃溼熱的人可能出現某種惡性循環,例如:「虛胖水腫愛吃肥甘厚膩、重口味食物更傷脾胃加重痰溼症狀更虛胖。」當類似這種循環無法自行破除時,建議找到合適的中醫師,以藥物介入,較可能出現改善契機。


▲運動可以健脾改善痰溼現象,如今社會普遍認知運動的重要性,擁有運動習慣的人數逐漸增多。

運動健「脾」提昇腸胃功能

如今社會普遍認知運動的重要性,擁有運動習慣的人數逐漸增多。李醫師解釋,運動確實可以健脾,進而改善痰溼,年紀大了後因脾胃功能下滑,許多人會出現消化不良、腸胃不適,也可能有痰溼致胖等情況發生。此時靠運動、練肌肉來健脾,是可以明顯提昇脾胃功能,讓這些症狀改善。

脾胃功能天生最佳的時間點約是在20歲,一般只要恢復到20歲的7至9成左右,就不會有不適感發生,但如果想藉由運動讓脾胃狀態維持在百分之百,是不太可能的。對中老年人來說,適當的運動,不只能預防肌少症、提昇活動能力,也是改善腸胃不適、增加新陳代謝的妙招。

脾功能也常影響到腸胃功能,兩者又與人的胖瘦息息相關。民眾起初關心的,可能只是外表的胖瘦、好不好看,但若深究其原因,我們平常所說:「年紀大了新陳代謝會變差」,其實與脾臟的功能有不小的關聯性。

李醫師補充說:「脾是調節體內溼氣最重要的臟腑,另外肺、腎也有一些影響性,這三者只要其中一個受到影響,就可能導致身體溼氣累積,進而引發一連串問題,其中肺與呼吸、皮膚流汗功能有關,而腎臟與排尿有關。」

無時間運動者去溼排汗茶飲配方

現代人工作忙碌、難有運動時間,虛胖者卻不想身體一直糟糕下去,想維持健康體態,李醫師也提供幾種簡單的茶飲改善方式。「即使是實胖的人喝了以下的茶飲,也不至於不舒服,只是多發一點汗而已,不必擔心。」李醫師說。 閱讀完整內容
能力雜誌第2024年5月號

本文摘錄自‎

營養FB 

能力雜誌

第2024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