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掉髮族年輕化,最大主因就是這兩點?

全台三九%民眾有掉髮問題,其中六成在三十歲以前就有掉髮徵兆!醫師建議,患者若能及早治療、藉由運動來舒緩壓力,最快半年就可改善「頂上無毛」的情況。


撰文.林思宇

今周刊第1061期_掉髮族

▲若是發現掉髮量看起來比平常還要多,就建議要及早就醫(達志)


「怎麼會突然掉那麼多頭髮?」每次洗頭,頭髮就一直掉,該怎麼辦?


根據尼爾森市調公司(Nielsen Company)的研究報告顯示,全台三九%民眾有掉髮問題,其中六成在三十歲以前就有掉髮徵兆,比率高於鄰近中國與韓國。


在診間,中心診所外科頭皮門診主治醫師張祺璋觀察發現,越來越多人年紀輕輕就掉髮。其中男性比女性還在意,甚至有二十多歲患者說:「實在很難看,治療不好想輕生。」


為什麼會掉髮?人類每根頭髮都有「生長、退化、休止」三階段,在下一根頭髮的生長期開始後,也就是長出新頭髮時,同一個毛囊才會把前一輪頭髮推掉,這是人類自然換髮現象。即使是正常人,每天大約會更換一百根左右的頭髮,但相較於每人平均十二至十五萬根的髮量來說,每天換下來的頭髮比率並不高。


談到掉髮原因,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林頌然分析,會引起髮量減少的疾病超過數百種,因人而異,要對症下藥才有效。醫學上常見髮量減少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民眾所熟知的「雄性禿」;另一種則是壓力造成的短期內大量落髮。

 

治療雄性禿 半年就有感


坊間盛傳「雄性禿無法治療」,林頌然說,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因遺傳基因所造成的雄性禿,目前已有療效佳的藥物,只要不是太晚就醫,「很容易治療」。若是乖乖配合醫囑,半年左右周邊朋友就會覺得患者髮量增加;一、兩年後「 視覺上效果最好」。許多患者期待服藥一周、一個月後就要見效,但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平常人,想從光頭到頭髮長到滿意的程度,至少也要半年的時間。


當治療完成、髮量恢復後,是否要繼續服藥?林頌然說,由於治療簡單、成效好,大部分病人會選擇繼續服藥來維持住長回來的頭髮。治療雄性禿就像高血壓患者服藥一樣,但比高血壓更好的是,高血壓藥一不吃,血壓就飆高,但治療雄性禿的藥可以等掉髮量變多時再吃,都還來得及。


治療的藥效雖好,但有民眾擔心會導致性功能障礙。有名患者的母親告訴林頌然,婆婆不准孫子吃藥,怕之後無法勃起或容易「軟掉」。他妙答:「有親友也是如此,好好解釋後選擇吃藥,之後還是生了好幾個孩子。」他解釋,這種副作用的發生機率不高,根據以往經驗,診間患者每年約僅一、兩位反映此問題。


研究也顯示,已知有此副作用的患者服藥後,反映「勃起較軟」的比率比不知情的患者高。顯示有些男性信心不足,因過度在意副作用,導致生理受到影響。

今周刊第1061期_掉髮族

少油、少糖 改善短期掉髮


林頌然說,因壓力所引起的短期掉髮是急性頭髮汰換反應,在生病、減重太快、轉換環境、職務或工作時,都有可能會發生。這也是為何面對一般患者,通常會先「聊天」探病因,再對症下藥。但有次問半天都無解,最後才知是失戀三個月,他趕緊安慰說:「沒關係,失戀反而幫助長出很多新頭髮出來。」


林頌然認為這不是病,是一種生理對壓力的反應,加速啟動新一輪頭髮汰換。只要維持均衡營養,讓頭髮繼續長出來就好,不需要過分治療;除非外觀上有影響,才需要用藥。


張祺璋也說,晚睡族和輪班族也有嚴重的掉髮問題,遇到很多護理師、警察和工廠的輪班人員都有此困擾。此類患者的治療,一定得先改變作息和飲食習慣,盡量晚上十一點以前睡覺、少吃油炸和高糖食物,嚴重者才需要加上藥物等治療。


有人說掉一百根頭髮就要就醫?林頌然說,數掉髮數量的意義不大,若是在洗頭髮、梳頭髮時,掉髮量看起來比平常多,或一把、一把地掉,就建議就醫。


民眾好奇,要如何避免掉髮?林頌然說,遺傳性雄性禿是無法預防的,只能及早就醫;對於壓力型造成的短期落髮,讓自己保持心情愉快、適度地運動等,都是不錯的解方
··· 閱讀更多

今周刊第1061期_掉髮族

本文摘錄自‎

壓力大、作息差 台灣掉髮族年輕化

今周刊

2017/4月 第10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