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常見5種小兒傳染病夏日來臨.病毒找上門
夏日來臨.病毒找上門 時序入夏,台灣悶熱又潮溼的天氣狀況再現,多樣的病毒也蠢蠢欲動,一旦嬰幼兒感染,勢必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預防重於治療,因此,事先認識小兒常見的傳染疾病,並做好預防工作,讓孩子能免於疾病的威脅,健康地度過夏天。 文/陳維婷 採訪諮詢/衛福部雙和醫院小兒部過敏氣喘免疫科專任主治醫師呂孟哲
Tips 提醒
酒精無法完全殺死腸病毒.漂白水稀釋這樣做
呂孟哲醫師表示,其實酒精無法完全殺死腸病毒,真正要落實清潔,除了勤洗手之外,使用稀釋過後的漂白水進行消毒,才可以把病毒量降低、殺死腸病毒。疫情期間,漂白水通常會使用「1:50」的比例稀釋,大約是10c.c.的漂白水加入500c.c.的自來水稀釋。
常見感染2.腸胃炎
腸胃炎可以分成病毒型與細菌型感染引起,每到季節轉換之際, 病毒型腸胃炎會比細菌型更為好發。常見的病毒感染有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等,其中,諾羅病毒主要經由受汙染的食物傳播,傳染力極強;細菌型感染則主要在悶、濕熱的環境中,食物放在室溫下過久,就容易滋生細菌而導致腸胃炎,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桿菌、大腸桿菌,甚至寄生蟲感染等。
傳染途徑:經由糞口、被汙染的食物、飲水或被嘔吐物的飛沫傳染。
臨床症狀:病毒型感染的症狀有上吐下瀉、腹痛、頭痛等等;細菌型感染除了上吐下瀉外,很可能會伴隨血絲黏液便等。
呂孟哲醫師表示,孩子若上吐下瀉,一天甚至會腹瀉7~8次,此時,家長需注意孩子是否有脫水的現象。年齡大的孩子會自行注意,嘴巴是否口乾舌燥、尿尿次數減少,甚至顏色變深;而年齡小的孩子因無法以言語表達,家長可以注意換尿布的次數是否減少或尿布的重量是否變輕、嚴重者甚至哭無眼淚等。
預防照護:勤洗手、戴口罩可以降低感染的風險。在如廁後、吃飯前或烹調前,皆應以肥皂、洗手乳並按洗手五步驟洗手。輕微的腸胃炎,可以藉由飲食的調整來進行改善,儘量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高油、過辣或奶製品的食物,因為此類的食物,除了腸胃道較不好吸收之外,還可能會刺激腸胃道,造成嘔吐、腹瀉的情況加劇。另外,家長若擔心孩子有脫水的反應,可以服用口服電解液,補充體內流失的電解質。
常見感染3.咽喉炎
咽喉炎屬於上呼吸道疾病,可分為咽炎(咽部發炎)與喉炎( 喉嚨發炎) , 通常好發在春夏交替的時期。引起咽喉炎的原因,呂孟哲醫師說明,大多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通常會在後咽壁及扁桃腺的部位出現紅腫的反應,而病毒型咽喉炎的症狀較輕微,多補充水分與多休息即可。
傳染途徑:飛沫或接觸傳染。
臨床症狀:急性咽喉炎的潛伏期約3~5天,症狀持續約2~10天,症狀會隨著臨床表現而不同,多為發燒、鼻炎、喉嚨痛、喉嚨乾與吞嚥困難等,且可能會影響發聲。
呂孟哲醫師表示,如果是疱疹病毒,也會引起水疱或嘴破,可能會造成牙齦紅腫、口臭,有些幼童甚至痛到會流口水。然而,他提到, 「感冒病毒有非常多種,都可能造成咽喉發炎,但不管是哪一種病毒感染,如孩童脫水或活力差,必須儘速就醫。」
預防照護:平時注意個人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 過油、酸、辣等食物,都容易造成咽部的不適;居家環境適時的清潔,並保持室內通風;減少出入公共場所,避免群聚感染的風險。
大部分的照護,採支持性療法與症狀治療為主。不過,部分孩子可能會引起中耳炎、肺炎、淋巴腺炎等細菌合併感染,此時就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常見感染4.結膜炎
當孩子「眼紅紅」, 頻繁搓揉眼睛,小心患有結膜炎。常見的結膜炎可能為病毒或過敏所致,偶爾會併發細菌感染。呂孟哲醫師指出,病毒感染造成的結膜炎,夏季常見的有「腺病毒」(疾病名:結膜咽喉熱),除了結膜發炎之外,會合併發燒、喉嚨痛等症狀。過敏性結膜炎,隨著春夏季節的交替或接觸呼吸道的過敏原,如:塵蟎、花粉、黴菌或動物的毛,都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然而,病毒型與過敏型最大的差別在於,一般單純過敏並不會發燒,且過敏性結膜炎在接觸刺激物或過敏原會非常「癢」,可能在清晨或晚上時,癢得特別厲害,間接影響孩子的睡眠周期。
傳染途徑:飛沫或接觸傳染,如:泳池或擁擠的公共場所。
臨床症狀:結膜充血( 部分眼白發紅)、眼內有異物感,且合併眼睛的刺激感、發癢、畏光、流淚,以及晨起時被過多的眼部分泌物,導致眼睛難以張開等症狀;若為病毒型結膜炎,可能會合併發燒、咳嗽與喉嚨痛等症狀。至於過敏性結膜炎,經常伴隨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等。
預防照護:孩子出入公共場合,不隨意觸摸公共物品;用肥皂、洗手乳正確洗手;避免經常性搓揉眼睛;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枕頭,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病毒感染性的結膜炎多以症狀治療為主,除了藥物的治療,也可以讓孩子冰敷眼周或點人工淚液,減緩眼睛的不適。
Sharing 分享
在海邊泳池戲水.請配戴蛙鏡
炎炎夏日,許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去海邊、泳池戲水,消暑清涼。游泳除了要注意安全之外,也最好配戴蛙鏡,以免眼睛遭受病毒或細菌的入侵,進而出現結膜炎,造成眼睛乾澀或發紅的不適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泳池都採用「氯」來進行消毒,以抑制病毒細菌的滋生,不過,氯氣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造成眼睛、鼻子等部位的不適。因此,眼科醫師建議,在游泳時,最好配戴蛙鏡,可免於眼睛受到氯的刺激,也能降低感染結膜炎的風險。
常見感染5.水痘
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是一種傳染力極強的感染病,即使戴上口罩,仍有傳染的風險,且多好發在幼童身上,過去尚未普遍施打疫苗時,經常在校園等兒童團體中流行。
水痘的潛伏期約2~3週,之後才會出現發燒、長紅疹的反應,但呂孟哲醫師指出,在發燒出紅疹的前五天,就會出現傳染力,直到水痘結痂完後,才有機會不具傳染力。
傳染途徑:傳染力極強,可藉由空氣傳染。
臨床症狀:會先出現感冒症狀,如:輕微發燒、頭痛或喉嚨痛等,約1~2天後,在軀幹或脖子附近,會開始出現紅色疹子,不久後,疹子上會出現小水疱並擴散至四肢與全身,最後,水疱會逐漸結痂,發燒的狀況也會逐漸改善,待水疱都結痂掉落後便不具傳染力。
呂孟哲醫師表示,水痘異常搔癢是其最大特徵,也擔心經常性的搔癢弄破水疱而引發感染,甚至留下疤痕,偶爾也可見水痘嚴重併發症。
預防照護:最有效預防水痘的方式,則是施打水痘疫苗。自2004年開始,出生滿12個月以上的幼兒可免費接種第一劑的公費水痘疫苗,並可於4至6歲時,追加第二劑的自費水痘疫苗。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資料顯示,13歲(含)以上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可自費施打並應接種兩劑疫苗,兩劑間隔為4~8週。
Sharing 分享
建議自費接種第二劑水痘疫苗
呂孟哲醫師表示,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接種一劑後約80~90%的人能產生抗體,即便日後再次得到水痘,出疹的數目也會非常的少。但施打第一劑疫苗的保護力,一般而言,只能撐5~10年,隨著時間的過去,疫苗的保護力也會逐漸衰退,因此,他建議家長,考慮帶孩童施打第二劑的自費水痘疫苗,以增強體內的保護力。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