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面備戰!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迅速蔓延,越來越多的嬰幼兒、兒童染疫,甚至出現重症、死亡個案,讓爸媽不得不繃緊神經。究竟面對此波疫情所衍生的各種狀況,爸媽該如何應對?又要怎麼照護染疫的孩子?本次企畫整理了常見的25個狀況,以QA形式呈現,提供爸媽做為參考依據,一旦發生問題時,就能儘速應變處理。


Q01 嬰幼兒感染新冠病毒,是否需要送醫?

A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升溫,主要為新冠肺炎Omicron 變異株,根據歐美各國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Omicron 變異株多以無症狀或輕症表現。

嬰幼兒感染新冠肺炎,目前沒有特效藥,主要為症狀治療與支持性療法。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欣蓉表示,多數感染的孩子為輕症,僅有輕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住家是孩子最熟悉且感到舒適的環境,若能待在家中並得到適當的照護,對孩子而言,是最適合的休息場所。然而,爸媽也須觀察孩子的症狀,並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宣導的「兒童病例的居家照護警訊表徵」,作為進行送醫的指標。

Q02 嬰幼兒確診常見哪些症狀?就醫指標為何?

A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劉衍怡指出,嬰幼兒確診多為輕症,可能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倦怠、肌肉痠痛、腹瀉或嘔吐等症狀。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擬定的兒童之警訊表徵與送醫條件,針對兒童居家隔離期間,若出現以下5 項警訊徵兆,爸媽應立即視訊診療或安排外出就醫:

1. 發燒超過48 小時,或高燒超過39° C 合併發冷/冒冷汗。
2. 退燒後,持續活動力持續不佳。
3. 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
4. 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
5. 超過12 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李欣蓉醫師說明,越小的嬰兒,症狀越不容易區分,若未滿3 個月的嬰兒發燒,或出生3 ~ 12 個月的嬰兒高燒不退且超過39° C,建議前往醫院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有住院的必要性,或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

Tips 提醒
嬰幼兒&兒童 出現6 症狀須送往急診

嬰幼兒與兒童居家隔離期間,若出現以下6項症狀,需趕緊撥打119或緊急自行就醫,包含: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適合嬰幼兒使用的血氧機),以及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

Q03 哪些情況,須為孩子快篩?過程中,留意哪些事項?

A 劉衍怡醫師表示,若孩子與確診者密切接觸,並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等症狀;孩子的同住家人曾與確診者密切接觸;或同住家人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時,建議為孩子進行快篩。

進行鼻咽快篩時,需將棉棒插入孩子鼻腔,因孩子容易抗拒、亂動、大哭,必須由兩位大人協助進行以下步驟:

1. 使用快篩試劑前,先洗淨雙手。

2. 確認孩子鼻腔中無其他分泌物,若有分泌物則先清除乾淨。

3. 其中一位大人負責固定孩子,以雙腿夾住孩子雙腿,一手環抱孩子雙手,另一手將孩子額頭抬高約45°,由另一位大人快速將棉棒置入孩子鼻腔,執行時,棉棒應水平置入鼻腔內,建議至少進入2cm 以上,並旋轉棉棒、刮取鼻咽處上下、左右兩側黏膜。完成一邊之後,再對另一邊鼻孔採樣。

4. 將棉棒放入採檢液體中,依說明書之步驟完成。

Q04 為孩子快篩,有哪些安撫方式?

A 劉衍怡醫師表示,進行快篩前,孩子會感到焦慮緊張,爸媽可先和孩子進行溝通,說明原因、流程,並將會使用到的棉棒等用品展示給孩子看。另外,還能透過說故事、比喻的方式來引導,增加孩子的信心與勇氣,或提供孩子平時習慣的安撫玩偶或玩具,讓孩子抱著,增加安全感、轉移注意力。孩子願意接受快篩後,在進行過程中,可能因不適感,再次出現緊張、害怕情緒,這時,爸媽也能透過話語鼓勵、安撫,並於完成採檢後,持續給予正向回饋,提供獎勵機制,例如:給貼紙、玩具等,避免日後需再次採檢時,孩子抗拒而增加篩檢難度。

Q05 視訊看診時,爸媽可協助觀察孩子的哪些狀況?

A 劉衍怡醫師表示,視訊看診時,若孩子平時有使用藥物,建議將藥單或藥品擺放出來,供醫師了解;孩子是否有藥物過敏、蠶豆症等,也應主動告知醫師。另外,詳細描述孩子出現哪些症狀,包括身上是否出疹、呼吸情形(次數、速度、是否出現呼吸喘或費力的情況),以及精神活力狀態等,以利醫師掌握孩子的身體狀況。若確診後,孩子有出現腸胃炎、不尋常的糞便,也可將尿布留下供醫師評估。


Q06 如何辨別新冠肺炎或其他傳染性疾病?

A 李欣蓉醫師表示,「症狀很相似,非常難區分,若懷疑可自行快篩檢驗。」嬰幼兒與兒童通常感染新冠病毒後,一開始會在3 ~ 6 天後,出現類似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狀,主要是發燒、其次為咳嗽、鼻塞、流鼻涕與喉嚨症狀,其餘症狀有疲倦、頭痛、腹痛、噁心嘔吐、腹瀉或皮膚出現紅色斑疹等,較明顯的症狀差異則是嗅覺喪失。

很多的疾病,都有新冠感染相關的症狀,而年齡越小,症狀越不易區分,但爸媽仍可依照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的條件,確認孩子的病情。

Q07 嬰幼兒確診,如何照護?

A 劉衍怡醫師表示,爸媽在照護上,可觀察以下 5件事:

1. 體溫:持續監測孩子體溫,約4 ~ 6 小時測量一次,另外,服用退燒藥後1 個小時測量是否退燒。若持續高燒超過48 小時,或超過39℃合併發冷情形,建議就醫;若高燒超過41℃,給予退燒藥後,務必前往醫院診治。

2. 精神活動力:若孩子退燒後的精神活力狀態仍不佳,須儘速就醫。

3. 呼吸:孩子的呼吸是否費力、是否有出現喘的情形。

4. 尿量:嬰幼兒一天正常尿量約6 ~ 8 片尿布,若更換尿布次數減少、尿布乾燥,哭泣時也少有淚水,可能出現脫水現象。

5. 食欲與飲食:留意孩子的食欲。若超過12 小時都不願意進食,尿量明顯減少,建議就醫。鼓勵爸媽可多讓孩子攝取湯水食品,若孩子不願意吃固體食物,也可提供電解水或果汁。

Tips 提醒
如何辨別孩子呼吸異常?

一般而言,1歲前的嬰兒,正常呼吸1分鐘約40~60次;2~3歲幼兒,約20~30次,若爸媽觀察孩子呼吸次數變多、呼吸急促且費力、肋間與肋下有凹陷的情形,或以血氧機量測,血氧值低於94%以下,請儘快帶至急診就醫。

Q08 居家隔離期間,環境如何消毒?

一般小家庭若有嬰幼兒確診,需由一大人陪同隔離,這時,同住家人該如何做好環境清消,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根據科學研究,使用消毒水消毒環境,有77%的效果,可降低家庭傳播風險,另有研究指出,若一天至少一次的消毒,家庭傳播可以從90%下降至10%。以下分述需消毒空間與消毒方式:

需消毒之空間與用品

黃軒醫師提到,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建議,若同住家人確診新冠肺炎居家隔離,以下居家空間、用品須進行消毒:

1. 客廳、房間:門把、窗外把手、按鈕、電器開關、家具表面、電話、對講機、電腦、鍵盤。

2. 衛浴空間:洗手台、馬桶、浴盆、水龍頭、蓮蓬頭。

3. 其他用品:地面、排水囗、抽風扇、風扇。

消毒方式

以正確的消毒方式來處理環境,才能有效達到清潔與預防效果:

1. 配戴口罩、手套。

2. 以1:50 稀釋漂白水(1 份漂白水加上49 份冷水),使用消毒劑時,將衛浴空間的門窗打開,並打開抽風機或風扇促進空氣流通。

3. 將抹布、拖把等清潔用品浸潤漂白水後,對環境表面進行擦拭,停留時間建議約1 ~ 2 分鐘。若消毒液產品不含清潔劑(檢查標籤進行確認),在消毒前,先用含有肥皂或清潔劑的家用清潔劑清潔明顯髒汙的表面。另外,特別留意可能沾有血液、糞便或體液之處。

Q09 嬰幼兒確診,於用藥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

A 劉衍怡醫師表示,嬰幼兒確診新冠肺炎,治療上以提供症狀治療藥物為主,爸媽可為孩子安排視訊診療,或針對出現之症狀,服用家中的常備藥物。她提醒,提供給孩子的藥物皆須按照體重計算,一般以水劑為主,建議經兒科醫師評估或詢問藥師劑量後再服用。

Q10 爸媽可預先準備哪些居家常備藥物?

A 嬰幼兒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常見症狀為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爸媽可準備緩解上述症狀的相關藥物,劉衍怡醫師表示,包含退燒藥(安佳熱糖漿、退燒塞劑、依普芬);止咳化痰藥物(息咳寧)與鼻涕藥水(希普利敏、鼻福)等。 閱讀完整內容
媽媽寶寶2022/6月 第424期

本文摘錄自‎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面備戰!

媽媽寶寶

2022/6月 第4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