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復原!產後24小時必做9件事

自然產、剖腹產都要看


寶寶出生以後,媽媽的挑戰才正要開始。除了照護生產傷口、促進子宮恢復、觀察分泌物,還要學習如何使用會陰沖洗器、如何穿戴束腹帶。究竟產後24小時必做哪些事,可幫助產後復原,就讓產後病房護理長分享臨床實務經驗,幫助媽媽在痛並快樂著的狀態下,依然可安心度過產後24小時。

文/Clémence 採訪諮詢/新竹臺大分院產後病房護理長楊宜芬


終於「卸貨」了,對很多產婦來說,耗盡精神與體力之後,整個人虛脫到宛如歷劫歸來,只想好好休息。

的確,產後休息是必要的,但有些事情也不能放著不管,因為攸關產後復原大事,特別是在產後24小時!主要是產後初期為容易發生合併症的關鍵時刻,為了健康,再疲累也要多注意才是。

√自然產 √剖腹產
1.環狀按摩子宮.促進子宮收縮

許多人都以為胎兒、胎盤娩出之後,子宮就清潔溜溜,其實產後的子宮還會有一些殘餘物,包括胎盤碎片、胎膜、蛻膜、胎盤與子宮交接處的分泌物等。為了避免感染與大出血,產後必須積極按摩子宮促進收縮,讓殘留的物體排出體外。

按錯恐無效!把握3大原則

新竹臺大分院產後病房護理長楊宜芬表示,子宮按摩聽起來不難,只是眉角很多。要有效促進子宮收縮,必須把握「找到正確位置」、「托住下緣固定」與「確實按壓」等3大原則。

首先,伸出一隻手放在恥骨上方,用手掌托住子宮下緣,接著將另一手放在肚臍上方,慢慢往下尋找子宮的位置;摸到圓球狀物體(子宮)以後,往下按壓3~5公分(以能按壓到子宮為原則)開始做環形按摩,等到子宮由軟變硬、「摸起來像一顆棒球」再停止。

用指腹施力 較容易感覺子宮變化

「產後24小時必須讓子宮維持在『硬棒球』的狀態。只要感覺子宮又變得軟趴趴,就要按摩。」楊宜芬護理長表示,指腹的神經較敏感,較容易感覺到子宮的變化,按摩時最好用指腹施力; 過程中,必須固定子宮下緣,避免讓子宮滑動。產後第一天要隨時檢查子宮狀態、勤勞按摩,才能促進恢復。

自然產要按摩,剖腹產也要按摩,她指出,「只要按摩技巧及力道控制得當,不用擔心傷口受到影響。必要時可請護理師提供協助。」

√自然產 √剖腹產
2.1-2小時冰敷一次會陰部.每次15分鐘

產婦分娩時,為了避免會陰形成不規則的撕裂傷,醫師通常會預先剪開會陰,待生產完畢再縫合傷口,因此,會陰部在產後24小時多半會紅腫疼痛。護理會陰傷口時,可以自備或請護理師提供冰袋;先拿一條乾淨毛巾包起冰袋,再順著會陰部曲線輕輕貼合傷口;每次冰敷15分鐘,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即可有效舒緩腫痛感。

楊宜芬護理長提醒,產後24小時不建議溫水坐浴,24小時以後再進行。

√自然產 √剖腹產
3.觀察惡露是否散發異味、過量或出現大血塊

產後初期的惡露通常是深紅色的小血塊,會發出濃濃的血腥味,但不會臭。如果惡露散發不尋常的臭味、量多到布滿整片產褥墊,或是出現大血塊,必須馬上告知護理人員。

楊宜芬護理長表示,惡露出現臭味可能是子宮感染;排放量過多、出現大血塊可能是子宮內壁組織沒有完全清除。更換產褥墊時,一定要多加觀察惡露的狀態與排放量,以免增加產後大出血的風險。

一般而言,剖腹產的惡露量會比自然產來得少,也會比較早結束,這是因為剖腹產手術在縫合前,醫師會清除子宮腔內的血塊與胎膜組織。

√自然產 √剖腹產
4.多補充水分.在4~6小時內自主排尿

產後24小時除了觀察惡露、努力按摩子宮,還要積極上廁所!為何產後排尿很重要?楊宜芬護理長解釋,因為膀胱位於子宮前面,脹尿時會推擠子宮,要讓子宮順利收縮排出殘餘物,產後4~6小時必須儘速排尿。

「產後促進排尿的第一步,應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生成尿液。喝完水以後,無論是否有尿意,都必須要嘗試排尿」。楊宜芬護理長表示,沖洗會陰部、手握冰涼飲料、聆聽流水聲都有助產生尿意。

建議媽媽可以使用便盆或便盆椅,或請家人攙扶至廁所嘗試解尿。若無法下床如廁,也可以直接解放在產墊上。無論如何,都要積極讓尿液排出來。

至於剖腹產產婦,則在移除導尿管後的4 ~ 6 小時內應自行排尿。在一般正常狀況下,會在產後1~2天內將導尿管移除,避免因導尿管留置時間過長,而引起尿道細菌感染的危險性。

√自然產 √剖腹產
5.大小便後沖洗會陰部

惡露會增加泌尿道及私密處的感染機率,產後第一天就要養成「大小便後沖洗會陰部」的習慣。醫院通常會發放會陰沖洗器給產婦,使用步驟如下:

1.在沖洗器內裝滿煮開並放涼的溫水。

2.如廁時,將沖洗器放在伸手可及之處。

3.將穢物擦拭乾淨,拿起沖洗器自尿道口往肛門方向「由前往後沖洗」。

√自然產 √剖腹產
6.下床活動循序漸進

有些產婦一生完就迫不及待下床,想要去看寶寶,卻忽略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動作太快太大容易頭暈跌倒。產後第一次下床一定要採取漸進的方式,先緩慢坐起,移至床緣等待幾分鐘,確定沒有暈眩的感覺再起身。站起來以後,一樣先等待幾分鐘,沒有虛弱不適再邁步。一開始,先在房內走一圈,感覺正常再到病房外活動。

提醒產婦, 產後動作過大容易腰痠背痛,移動時一定要慢慢來,避免做扭腰、彎腰的動作。活動時須有人陪同,千萬不要自己單獨移動。

然而,對剖腹產產婦來說,下床活動並非易事,因擔心傷口裂開,產後寧可躺在床上,也不敢下床走動。楊宜芬護理長表示,長時間臥床容易產生血栓。下床活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傷口癒合,也有助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氣。當麻醉藥效退了以後,只要精神狀況不錯,就可以穿上束腹帶下床活動。束腹帶能完整固定紗布,不用擔心走動會牽扯到傷口。

剖腹產的下床步驟與自然產一樣,都要採取漸進式,並且請家人陪同。下床前,記得先固定導尿管。穿戴束腹帶時,最好平躺讓腰帶貼合身形,再用魔鬼氈固定。束腹帶的鬆緊度約兩指寬,固定後可測試一下。基本上,白天活動都可穿著,但用餐和睡覺時必須脫下,以免消化不良或起疹子。

√自然產 √剖腹產
7.避免讓傷口紗布沾到水

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評估及護理剖腹產的傷口,不必擔心換藥的問題。產後第一天只要注意別讓紗布碰到水即可。若紗布浸溼,記得通知醫護人員更換。

自然產 √剖腹產
8.麻醉消退、沒有不適.即可嘗試進食

術後,只要麻醉藥退掉、身體沒有不適,即可開始嘗試進食。先從喝幾口水測試是否會噁心、嘔吐或腹脹, 沒有不舒服, 再嘗試魚湯、米湯、果汁等流質食物。流質食物吃得不錯,再嘗試軟質食物,最後恢復正常飲食。

高蛋白食物有助子宮傷口癒合,恢復正常飲食後可以多補充雞肉、魚肉、雞蛋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但要避開毛豆、牛奶、地瓜、韭菜等產氣食物,以免脹氣不適。
√自然產 √剖腹產
9.注意!產後大出血4徵兆

楊宜芬護理長表示,自然產、剖腹產的產婦均要注意產後大出血, 剖腹產另外要留意傷口感染。如果心跳變快、惡露變多、突然頭暈嗜睡或臉色蒼白,應馬上通知護理人員。現今的剖腹產手術不大會出現傷口感染的後遺症,只要護理得當、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通常不致有問題。

在產後第一天,護理人員會頻繁探視、隨時監控狀況,如果有傷口疼痛、解尿困難、痔瘡疼痛等問題,可隨時與護理師討論解決方法。

Tips 1:提醒
不敢用力解便.可服用軟便劑

許多產婦有便祕的問題,卻因為傷口疼痛不敢用力解便,導致便祕情況越來越嚴重。產後24小時除了多喝水,也要多補充蔬果促進腸胃蠕動。若擔心解便會影響傷口,可以請醫師開立軟便劑輔助。

Tips 2:提醒
有問題別害羞.把握機會學習育兒技巧

不少媽媽都會焦慮產後恢復狀況、擔心返家後無法妥善照顧孩子,其實每家醫療院所都有一套專業流程,會協助產婦在出院前建立自我照護的能力。住院期間是培養育兒技巧、與孩子磨合最好的時機,按部就班學習,自然會逐漸上手。希望大家都能順利度過產後恢復期,健康平安返家。 閱讀完整內容
媽媽寶寶 2022/11月 第429期

本文摘錄自‎

幫助復原!產後24 小時必做9 件事

媽媽寶寶

2022/11月 第4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