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同學會,我竟然不敢參加!?

老朋友們一個個事業經營得風生水起,與之相比,自己竟然一文不值,我什麼時候才「夠好」到可以參加同學會呢?

在2000 年的6月,當我的母校哈佛大學為我們舉辦了五年一次的畢業生同學會時,我還在那裡唸研究所。我從大學畢業直接進了博士班,一直都沒離開。連續這麼多年在美國劍橋鎮這個地方,我已經是地頭蛇了。

將有這麼多同學和老友回來,我應該很開心,是吧?錯。當同學們在各種派對、聚會,玩得正開心的時候,你知道我在哪裡嗎?我躲在房間裡。你知道為什麼嗎?我覺得,我比不上他們。

攤開每五年集結一次的校友近況報告(Reunion Class Report),畢業生會跟學校報告自己過去五年的發展,學校編輯成冊,發給每一位校友,讓同一屆校友得以彼此保持聯絡。隨便翻開一頁:

「過去幾年我居住在上海,大部分時間都在探索新的商機。三年前,我創立了XXX,一家專門從事亞洲另類投資的精品基金管理公司。該公司成立,總部位於上海,是最早在中國設立的海外投資公司之一。 目前,我們有兩支對沖基金,並繼續擴大我們的產品範圍和資產管理⋯⋯」

「在舊金山的一家dot-com 擔任CEO 之後,我重新回到紐約創辦了一個智囊團。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我現在為全世界的思想家和首席執行官們進行諮詢,而且我也很幸運地找到了另一半,讓我不再只想一天到晚飛來飛去。莎莉是一位極具天賦的模特兒和演員,目前正在主演一齣百老匯音樂劇。我們準備在紐約市購買第一棟房子,歡迎校友們來找我!哎呀,一轉眼就五年了!日子似乎過得越來越快,你說是不是呢?」

我跟你說,如果你想要覺得自己一文不值,閱讀這本哈佛大學「校友近況報告」準沒錯⋯⋯

尚未被看穿的山寨品?

從外人的眼裡看來,當時的我好像也不差;「哈佛教育學院心理系博士候選人」這個頭銜聽起來滿厲害的,但我的內心卻不這麼認為。同學們都已經涉足全球,我還在原地踏步;他們在董事會上呼風喚雨,我還在課堂裡呵欠連連⋯⋯

但為了面子,我要假裝自己過得很不錯。我都想好了,萬一遇見熟人問我近況,我會很瀟灑的說:「當個博士候選人,我現在關心未來的教育,也有幸與最厲害的學者共事,唯有生活步調太慢!每天睡到自然醒、買杯咖啡、在校園裡溜達溜達。天氣好的話,就坐在戶外咖啡店曬太陽想事情;天氣不好就去圖書館看研究報告,偶爾跟教授碰面、討論論文進度和教育的未來⋯⋯每週當幾次助教,帶幾堂心理學的課,誰能想到這麼快就能被哈佛大學生稱為導師,哈!」

這超欠揍的說法,僅止於內心台詞而已,實際沒用上,因為我根本沒見到同學們。我擔心,當我聽到大家的豐功偉業時,會很難忍受心中那股比不上他們的失落。於是,我躲在房間裡,活動全都沒參加。好幾次從窗戶看到馬路上走著熟悉的身影,我覺得惋惜又沮喪。

多傻啊!當時的我也覺得自己很傻,但你沒辦法跟自己的情緒講道理。這樣的心理狀態,你曾經有過嗎?這叫偽裝者效應(Imposter Syndrome):當一個人覺得身邊有許多優秀的人,但自己只是假裝優秀;覺得自己之前的成就是因為太走運,雖然外界看似功成名就,但遲早會被揭穿;深怕被別人看穿自己是個山寨品、偽裝者,而因此有強烈的自卑感。

高達七成的人在一生當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這樣的心理狀態。尤其在「高成就人士」中,更是出奇地普遍。這不難理解:當你的人生有機會三級跳,你自己知道多少靠的是實力,多少是靠關係,或是純粹走了狗屎運,因此你爬得越高,心虛的可能性也就愈高。

偽裝者效應雖然不算是一個心理疾病,但它可能會讓人做出許多不明智的選擇,例如為了避免讓自己「露餡」,而迴避或拒絕明明對自己很好的機會。或是從一個相反的角度,為了保護自己的玻璃心,故意裝得氣勢凌人,結果搞砸了人際關係。或是成為一個工作狂,讓大家看到你天天加班,覺得這樣才算是「對得起」你的職位。

對得起職位,但對得起你自己嗎?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如果你只是外表看起來很好,但內心膠著在這種不自信之中,我有幾個建議:首先,你必須承認它。自覺這些有破壞性的想法和感受,知道這可能是自己的最大絆腳石。

再來,你可以識別它,用紀錄的方式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你可以隨身帶一個筆記本,隨時寫下心裡的想法,寫的過程中問自己:這是真的嗎?回去再看自己寫的,你可能會覺得那些句子不太像自己。用文字紀錄自己的心情,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對話工具。識別它之後,就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偽裝者症候群往往跟完美主義有高度關聯;懂得什麼時候跟自己說「夠好了!」不要讓你的自我過分堅持。

最後,當你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也紀錄一下自己的成就,列出你的優勢,也記下你所擅長的、做得好的事情,因為那些也確實是屬於你的啊!

現在的我,跟當年不一樣了。我很投入人生,也很期待下次的同學聚會。回頭看2000 年的自己,我幾乎無法相信那是以前的我,甚至很難想像自己曾經有過這麼消極的想法。是哪一部分的「我」改變了呢? 改變最大的,是我的心態。我開始接受的是:自覺和內在的成長,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請記住,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心中那個「不再需要偽裝的完美自我」,你可能永遠會追不到他。慶祝自己已經有的,接受自己的好運,也接受自己還有許多進步空間。然後,就別繼續窩在那兒,走出去迎接機會吧!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運氣。

如果你現在的心情剛好需要看到這一篇,那我祝福你: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劉軒

暢銷作家、演說家、品牌顧問、音樂人、資深DJ⋯長年經營跨領域創意製作。在哈佛大學他一路從學士攻到博士班, 也擁有超過20年的打碟經驗,是個圖書館和夜店都屬VIP的兩棲文人。積極推廣「對世界有貢獻的多采人生」運用生活化的心理學,在多元文化中學習,為瞬息萬變的生活,解析出更多幸福的

閱讀完整內容

Harper's BAZAAR 6月號/2018 第340期

本文摘錄自‎

紓壓放空 說走就走小旅行

第一屆同學會,我竟然不敢參加

2018/6月號第3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