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來何去何從?談職涯定向與追尋

「職涯發展」指的是「Career」的概念,而非「Job」!我們所發想、選擇或決定的,其實是你未來五年、十年的生活樣貌,而不僅只是你要做什麼工作而已。

撰文/林佳慧 圖片/ Freepik


鳳凰花開,又到了畢業季,親愛的畢業生們,你準備好投身職涯路了嗎?有些人滿懷期待,有些人雖訂定了方向但仍焦慮、忐忑,心中覺得惶惶不安吧!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從,也深怕做錯選擇、將來會後悔⋯⋯,這些是你的心情嗎?我們能在「職涯轉換期」為自己做些什麼,為未來定錨,安心也全心地去追尋呢?

先看懂自己:解析四大職涯類型!

我在學生輔導工作,以及職涯諮詢、親子生涯諮詢的歷程中,發覺常見的職涯發展狀態有四大類型,我將它們命名分類如下:

目標明確型:這類型的人通常有較豐富的生涯探索經驗,也對某項專業領域有較高的興趣與承諾,願意投入鑽研。若你屬於目標明確型,你對自己會有較多面向的了解,如:從過往求學、打工、社團、心理探索活動等經驗中,知道自己哪些學科或領域較有成就感與發展性,清楚認知自身的天賦特長,同時也清楚哪些是你的弱項。

「充分地自我探索」是你很棒、很重要的優勢,你需要的是將這些「你對自己的認識、發現」記錄下來,甚至更進一步就興趣、專長能力、價值觀等各部分做整理,從中尋找較清晰可行、較貼近你內心渴望的就業或進修學習路徑。

社會潮流型:這類型的人通常也有許多生涯探索經驗,不過對於投入某項專業的承諾度沒有像目標明確型那麼高。若你屬於社會潮流型,你對社會脈動有所了解,甚至是很有感的,你知道哪些工作或專業較受大家推崇,或是有較多元發展的可能,但縱使已理性分析,你卻不一定對這項職業類別感興趣,也可能這項職業所要求的條件能力與你自身相去甚遠,所以很難有高的承諾。

「能考量趨勢與現實情況」是你很大的優勢,你只需要試著鬆綁這些框架,搜集到的資訊可作為參考,但千萬別將它視為單一依歸或標準答案,尤其在充滿變動的現代,有各種可能性正在發酵、各式新興產業正蓬勃發展,不是嗎?

親朋好友型:這類型的人並不像前兩類型者有那麼多生涯探索經驗,更多的是在聽了家人、親戚、師長或好朋友的建議後,便對某一領域有高度承諾。若你屬於親朋好友型,那麼你的職涯選擇裡,可能在許多人的聲音,甚至已經蓋過自己的聲音!因此,白天看似動力十足、目標明確,卻總在夜裡懷疑起「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有良好的支持」是你很好的資源與優勢,不過,你也需要在這片滋養的沃土中,練習長出自己,也許你可以給自己一段空白時間,好好地與自己對話,或拿張空白紙把你的思緒、心情感受都寫下來,試著將你真實的聲音看得更清楚、更具體。

黑人問號型:這類型的人通常沒有太多生涯探索經驗,也可能曾有過一些探索但大多三分鐘熱度,同時沒有特別想投入的專業領域。因此,身旁的人經常為你著急,可能你自己也很心急、擔憂。若你屬於黑人問號型,我想說的是:「你其實擁有最多的發展可能性啊!」

許多黑人問號型的人會出現自我指責、批評的內在聲音,認為自己不夠有定性、前途一片灰暗,衍生出許多負向情緒,而你的注意力也變得侷限,在你眼裡同儕好像紛紛找到未來定位,只剩你茫然又無助,但真是這樣嗎?還是你的思維被焦慮綁架了?你需要的是,先覺察並調節情緒,進而安定地好好開始認識、了解自己啊!

看了這四大類型的描述,你覺得自己像哪一種?或是哪兩、三種呢?在職涯發展路上,你很可能經歷過每一種類型,也可能正處於兩種以上的類型裡,沒有好壞,也各有好、有壞,重要的是「你要看懂現在的自己」,意識到每類型各自的優勢、挑戰,以及當前能夠為自己付出的努力、具體去做的事,也試著去實踐看看。


再扎穩根基:做職涯決定究竟要考量哪些面向?

親愛的,你認為什麼是職涯?你覺得職涯是可以規劃的嗎?

我在許多職涯主題講座中都會這樣問學員,也聽過各種答案,在問答互動中我漸漸發覺,「職涯發展」指的是「Career」的概念,而非「Job」!我們所發想、選擇或決定的,其實是你未來五年、十年的生活樣貌,而不僅只是你要做什麼工作而已。這是我們看懂了自身職涯發展現況,也嘗試付諸行動,需要具備的職涯規劃基礎認知。

有了這項根基,你可以優先從「興趣」、「能力」、「價值觀」三面向去認識和整理自己,但我也要提醒你,即便從事再喜歡、再擅長的領域或工作,依舊會遇到挫折,「我不會!」、「我可以嗎?」、「這樣做好嗎?」等等的疑惑與不確定,這些都是職涯路上必然經歷到的事。你也可以在投入某項職業領域前,諮詢該領域的學長姐或前輩,他們曾遇到哪些打擊和挫敗的事?如何面對與因應?或者和信任的師長(如:系上老師、導師、學輔中心心理師等)、要好的同學,聊聊你目前對於職涯選擇的憂慮,這些你信任或要好的人,都是你的資源!上述這些就是職涯規劃的第四、五面向,「預想挫折」與「引入資源」!

最後「培養兩大習慣」預備與實現你的理想職涯!

職涯規劃真正要做的,不是試圖掌握未來,做一個不後悔的決定,而是透過想像未來期盼的工作與生活樣貌後,回到此時此刻,問問自己:我現在可以為自己做什麼?當下,就去實踐讓現在的你滿意的職涯路。

面對未知,焦慮是必然的情緒感受,不需要責罵焦慮的自己,而是在情緒來時,去覺察這些心情,以及緊繃、蜷縮的身體姿態,並藉由「有意識地深呼吸」,幫自己回到當下、慢慢「落地」。練習專注在呼吸上,透過一呼一吸,感受你穩穩地踩在地板上的腳跟、張開胸口、微微地抬起頭來,持續用你的步調深呼吸,並想像在吸氣時,感覺每一分情緒在你的體內流動著;吐氣時,將這些情緒通通釋放,身心就能漸漸地鬆開。

深呼吸是最快幫助我們身心連結、回到當下的方式,所以第一個促進職涯發展的好習慣就是「用呼吸調節焦慮情緒」;第二個好習慣是「坦承困境並接受幫助」,未來仍會有我們能力所不能及的事發生,因此,練習誠實面對眼前的困難,且伸出手邀請身邊的資源,透過討論,就有機會從對話中,擴充原先的思考、浮現內心殷切的渴望,職涯方向便從中越來越鮮明了。

親愛的,祝福你,從四大職涯發展類型中看懂自己,再進一步從五大規劃面向為你的職涯定向,最後透過兩大習慣追尋、開創屬於你的職涯之路,逐步活出自信又快樂的自己!

林佳慧
諮商心理師、心理學編輯,過去是公職輔導教師,現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受邀至職業工會、家庭教育中心、企業、各級學校等單位演講,擔任飛碟電台、臺北廣播電台等節目心理專家,出版《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不安》合著書。期盼為大眾建立心理健康知能,幫助更多人心靈探索與成長,過上親密又真實的豐盛生活!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第535期

本文摘錄自‎

主企6/我的未來何去何從?談職涯定向與追尋

張老師月刊

第5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