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憤怒和反抗行為
爸媽如何幫助生氣中的孩子?
或許最讓父母擔憂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憤怒。幼兒表達憤怒的方式常讓父母憂心,像是大發脾氣、丟東西、吼叫、打、踢或咬。孩子還不善於表達怒氣或挫敗感,因此啃咬是很常見的行為。所有人都有感受,而且是各式各樣的感受。而不管大人或小孩,都需要能夠表達和理解自身感受的方法。
整理/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這表示父母允許孩子打人、吼叫或踢人的洩憤方式嗎?當然不是。會傷人傷己的動作都不是恰當的情感表達方法。家長和老師可以努力進小孩子的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練習積極聆聽來同理並釐清孩子的感受,接著就能教導孩子用適當的方法表達憤怒(說不定還會發現,孩子的確有理由生氣呢)。
小孩會透過觀察大人來學習。父母處理強烈情緒時,可以冷靜站著,深呼吸幾口氣,不要直接隨著引發不快的事件起舞。小孩作勢打人的話,父母不要以暴制暴;小孩有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走到小孩身邊,蹲下或彎身到他的視線來請他停止,不要在遠處嘶吼,把聲音傳遍了全家。以上這些作法都能成為小孩的榜樣。
孩子學習到憤怒情緒的方式:
• 看大人生氣時的行為
• 經歷他人生氣時對待自己的方式
• 學習辨識內心對憤怒的感受
人很容易以怒還怒,互相怒吼,叫小孩去做懲罰式的暫停,或是要「改正」生氣的小孩。這些回應方式只會讓衝突越演越烈,並且把原本能用來教導、理解或是找出解決辦法的機會給摧毀掉,過程中父母做出不良示範,完全違反自己想傳授的理念。要是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更無法教導小孩子控制情緒。記得,你的小小孩不像你一樣瞭解憤怒,他需要你幫忙才能辨識出感受,學習用適當的方式來控管、表達這些感受。那麼,家長和照護者要如何幫助生氣中的孩子呢?
小孩生氣時要怎麼回應?
用文字來歸類小孩的感受
用鎮定的語氣,並且把小孩子的感受「反映」出來讓他知道。你可以說:「哇,你看起來很生氣喔,我看到你的下巴抬起來,眉毛皺成一團,還握緊了拳頭。」說出這些線索可以幫助小孩把他的動作連結到他的感受。想當然爾,真正的理解需要花時間,但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遲。
認可他的感受
情緒在孩童腦部的深處形成,他不是自己「選擇」要有這些情緒的,而且也沒有所謂「錯誤」的感受—這一點連許多成人自己都不懂。你的孩子會因為許多理由而產生感受,可以教導他:有什麼感受都沒關係,但有些行為是不能做的。可以說:「生氣沒有關係,是我的話也會很生氣。但是不可以打我或是傷害你自己。要怎麼做才能讓你覺得比較舒服呢?」切記,我們通常在「感覺」良好時才能「表現」良好。現在學會辨別和管控情緒,能讓孩子終生受用無窮。
提供恰當的方式讓小孩表達感受
小朋友發怒時,可以做哪些事來管控怒氣?或許可以學恐龍嘶吼、拿起畫筆在紙上塗鴉、到後院跑一跑,或是捏團陶土。實際的動作能為情緒提供宣洩管道。父母會發現,孩子使用健康的方式抒發,怒氣會比較快消散。事實上,前一刻孩子還怒氣衝天,下一刻就自己玩起來了(揍枕頭或是捶打物品可能讓他越打越氣,不能熄滅怒火。使用這種方法時,要多留心小孩會學到什麼事情)。
我們的各種感官也能帶來鎮定的效果。深呼吸、聞聞花香、聽輕音樂、撫摸軟綿綿的泰迪熊,或是在澡盆裡潑潑水都有平復的效果。
給年幼孩子安心感的物品
有一種配件常和幼兒的感受緊密關聯,那就是安全被毯。連環漫畫《史努比》裡的人物角色奈勒斯(Linus)隨時隨地都帶著自己的被毯,甚至會拿來對付難搞的姊姊。孩子們常會依賴被毯、最愛的布偶或是幻想中的朋友來感到安心,而且常搞得父母擔心,再這樣下去是否不妙。
仔細想一下,其實不難理解我們所在的世界會讓年幼的孩子感到多麼驚恐。小孩子對小被被的依附感可能很強烈,因為上頭有著特殊的觸感和氣味,而且小孩通常會知道有人想把他最愛的物品拿走。許多父母都遇過這種狀況,也就是把熊娃娃或是小被被忘在賣場或是旅館,接著必須帶著哭天搶地的孩子趕回去拿。
孩子的不安及恐懼感受,其實和其他情緒並沒有什麼不同(雖然會搞得父母很煩),只要能積極傾聽、溫情和理解的態度就能解決。要是抱著特別的被毯或是布偶睡覺能讓小孩覺得舒適放鬆,那也很好啊。
有些孩子沒有抱著小被被或布偶的習慣,而比較喜歡吸拇指或奶嘴。有的媽媽以為只要讓孩子喝足夠的母奶,孩子就不會一直吸拇指。但未必如此。可以考慮使用奶嘴,它能滿足小孩子吸吮的需求,而且能在孩子難過或感到壓力時,給予安心的感覺。有些好像已經戒掉吸拇指或奶嘴的孩子,因為搬家、換了托兒環境或是照護者,或生活中出現重大改動,可能又會故態復萌。
許多家長懷疑吸拇指或是用奶嘴是否恰當,尤其是在孩子漸漸長大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未滿周歲的孩童可在白天休息或晚上睡覺時使用奶嘴。研究顯示,使用奶嘴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風險。不過,在哺乳習慣還沒穩定前,不要使用奶嘴,而且要是孩子抗拒奶嘴的話,也不要逼他。
只要在五歲時停用奶嘴,通常對牙齒造成的影響都可以恢復。要是對於小孩吸吮需求,特別是在牙齒和口腔方面有疑慮,可以諮詢兒童牙醫來卸除心中的恐懼。一般而言,大人越不要大驚小怪,這個問題就越能夠迎刃而解。小孩一面長大,通常願意只在睡覺和休息時使用安心物品,尤其是擁有父母理解和接納的情況下。而且就算沒特別去管他們,多數孩子在六歲時也會自動改掉用小被被或是奶嘴的習慣。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3:從出生開始培養有信心的孩子,瞭解適齡行為,紮根良好人格基礎》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爸媽如何幫助生氣中的孩子?
嬰兒與母親
2020/6月號第52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