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數不再是重點!台灣考驗:守住長輩
陳時中坦言疫情還在升溫,單日萬人染疫可能不遠,台灣將迎來前所未見的確診數字,該怎麼應對?專家認為須靠「防疫三寶」,防止中重症引發高死亡率。
台灣Omicron持續延燒,單日確診數突破千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甚至坦言,疫情仍是初期,未來單日上萬例「是有可能的」。
環顧亞洲其他Omicron肆虐的地區, 二月香港醫療崩壞,三月韓國創下單日六十二萬確診紀錄,以及至今仍在封城中的上海,都說明Omicron的驚人威力。
不過,有鄰國的血淚教訓在前,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台灣度過這次Omicron「期末考」的關鍵已經很明顯:就是守住老年人。
「今年以來疫情死亡個案,主要都是未打疫苗、高齡者,」洪子仁分析。
「現階段來說,確診數字已經不是重點,」台大公衛學系教授陳秀熙指出,面對有大量無症狀感染者的Omicron時,更重要的是掌握中重症的患者,即時給予醫療措施,避免惡化死亡。
以短短兩個月就累積約一千三百萬確診者的韓國為例,一萬多名死亡案例當中,高達九三.九%都集中在六十歲以上的年長者。(見18頁)
如何在疫情大流行時,守住年長者的生命安全?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告訴《天下》,「防疫有三寶:疫苗、快篩、抗病毒藥物都很重要。」
快篩和藥物彌補疫苗效益不足
然而截至四月十四日,國內六十五到七十四歲的第三劑接種比例是六九.九,而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更是只有五六.一。
根據聯合國旗下的國際疫苗研究所數據,打了三劑疫苗,死於Omicron的風險降到○.二二%。因此,陳建仁表示,台灣目前最該緊急努力的,仍是大幅提升三劑疫苗覆蓋率。
其次是快篩與抗病毒藥物,應普及至基層醫療院所。這是由於疫苗並非杜絕感染的免死金牌,此時快篩和口服抗病毒藥物,能彌補疫苗效益不足的問題。
目前台灣主要購買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是輝瑞的Paxlovid,臨床結果顯示,在發病五天內給藥,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八五%。指揮中心已向輝瑞藥廠買到七十萬人份的Paxlovid,預計五月之前到貨可超過十萬份。
閱讀完整內容
專家:高風險者確診就該服藥
「準備足夠的藥物固然必要,不過如何讓社區醫師能夠在發生症狀的三到五天內,就對疑似病例實施快篩並即刻給藥,更是成敗關鍵,」陳建仁指出。
這可能是單日確診人數快速飆高之際的當務之急。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指出,高風險因子患者,包括六十五歲以上、罹患慢性病等,「這些人一旦確診,無論是否有症狀,其實就應該開始服藥,降低未來重症因子。」
不過,按照指揮中心十四日宣布的強化輕重症分流,七十歲以上、血液透析(洗腎)者可以直接住院,隨時觀測病情;其他確診者則是在防疫旅館、居家照顧觀察病情。
因此,未滿七十歲的中高齡確診者,雖然屬於高風險群,卻無法馬上進入醫院。若想要使用口服藥,醫師必須先向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各區指揮官進行電話諮詢,確定病人的症狀、用藥狀況等條件合適,再向醫院內提出申請領藥。
重重把關下,很可能錯過用藥時間。
相較起來,韓國的做法,以線上看診,並讓患者能夠在藥局買到口服藥,就具有參考意義。「台灣也有能力,而且看起來也是有需要來執行這樣的做法,」黃玉成表示。
而作為較早取得Paxlovid口服藥的亞洲國家,韓國於疫情大爆發初期所遇到的問題,也值得台灣參考。
不適合服用輝瑞,有其他選擇
由於Paxlovid的藥物特性容易與肝炎、重度腎臟衰竭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得藥效出現可能危害健康的改變,根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這導致相關疾病者被限制領取,很多確診患者無法獲得治療藥物,最終「只能依靠退燒藥勉強撐過去。」
黃玉成並不太擔心這問題,他解釋,用Paxlovid口服藥需要醫師問診把關,檢視用藥情況的環節一定不能夠省略,「如果真的不能用Paxlovid,台灣也有採買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
只不過,根據疾管署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莫納皮拉韋只有「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者」,才能用藥。這是由於Paxlovid可減少近九成的住院、死亡率,而莫納皮拉韋的效用只有三成。
黃玉成提醒,慢性病患者屬於新冠高風險族群,最應該做的是先打疫苗,從源頭開始降低罹病風險。
與病毒共存,當務之急是減災
許多國家已不再追求清零,轉而透過高疫苗接種率,大幅削減新冠肺炎的重症與死亡,台灣也在嘗試以不同方式與病毒共處。陳秀熙指出,台灣目前要做的是「減災」,也就是延緩疫情達到高峰的時間,「把流行時間拖長,醫療量能才不會馬上面臨崩潰,也能爭取更多打第三劑的時間。」
陳時中也表示,減災的具體措施,將強化疫苗、藥物及輕重症分流。截至四月十三日全台完整接種人口已達七八.一%,第三劑覆蓋率則是五三.七%;全國共設置二五○家新冠指定檢驗機構,每日檢驗量能達到十九萬四四五五件。
藥物部份,口服藥Paxlovid將在四月底前再到貨一萬五千兩百人份,第二季結束前會到貨三十五萬人份;瑞德西韋則餘庫存一.二萬人份。
「從各國經驗看來,台灣勢必要接受一波大規模染疫,才有可能平息,」陳時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