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阿母治中暑偏方:黑糖薑番薯甜湯

文字╱攝影_ 潘家欣


小時候,媽媽夏天常煮薑番薯甜湯,用電鍋煮一大鍋,說是喝了消暑,為了養生,只加很少的糖,完全不甜!我不喜歡番薯煮完淡而無味又粉粉的口感,對這道甜品興趣缺缺。

長大開始追查飲食文化的線頭,發現臺灣民間有一道治中暑偏方─黑糖水加番薯粉。用冷開水將黑糖粉和番薯粉泡開、攪勻,喝下去,能緩解暑熱造成的身體不適。過去農村各項條件缺乏,不若現代醫藥資源充沛,推估這道偏方應該是因為黑糖水富含微量元素,地瓜粉又含有澱粉和維生素,等於同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和熱量,讓過度勞動的身體馬上元氣滿滿!

番薯是臺灣最普及的雜糧作物,產量大、熱量又高,過去家家戶戶餐桌上幾乎少不了番薯,主婦往往以番薯參雜白飯同煮,節省開支,如果吃到一碗純的白米飯,那頓飯就是極奢侈了。而個性親切的番薯,卻因價廉被視為是窮人的食物。甚至番薯本身,也還藏有另一層階級。

我曾訪問過臺南白手起家的鄉紳家族,才知道,以前連吃得起番薯粥的家庭都算是好的。番薯還有一種副產品,叫做「番薯籤」。番薯削成籤之後,以水仔細漂洗,取得可以乾燥販售的番薯粉;而那些漂洗過澱粉的剩餘籤渣,經太陽晒乾,就成為番薯籤了,顏色黯淡,一般是用來蒸熟了給豬吃。但有些極貧困的家庭,就以便宜的番薯籤當作主食。既然澱粉已被洗掉,當然更沒有營養、更難下嚥,「番薯仔囝」的成長如是艱辛。

番薯的生命力又是那樣強悍,隨便一小塊就能生根發芽。番薯的原生地在中南美洲,根據《台灣番薯文化誌》所推測的傳入途徑,有可能是由原住民引進,也有可能是由西班牙人或中國沿海漁民引進。但是具體來臺大概只有四百多年歷史,島的歷史是移民者文化一層又一層的疊加,而韌命的番薯彷彿正隱喻著每一代移民的命運─落地,然後繁衍不息。

講得太遠了,回過頭,番薯甜湯到底怎麼來的?大概就是黑糖水拌番薯粉的升級版吧!只是增加了食補的薑片。薑能活血去瘀,臺灣人說中暑胸悶「熱著(juah-tioh)」, 加薑以助血氣通暢,總之,臺灣阿母的愛與智慧無價。

但我還是不想吃沒味道的番薯甜湯!所以先做蜜番薯丁,等到番薯蜜成之後,再加入第二次的水燉煮,煮好後冰鎮食用。這樣做出來的甜湯有明顯蔗香,如果覺得想要再華麗一點,可以切一些鳳梨丁放進去,酸酸甜甜很開胃喔!糖千萬不要省!

黑糖薑番薯甜湯

食材
番薯 1 條(約400g)/ 35 元
薑 2 片/ 5 元
貳號砂糖 150g /約20 元
黑糖 150g /約20 元
鳳梨丁( 可不加) / 20 元


料理步驟
1 番薯去皮,切成約 1.5 公分小丁,較容易蜜入味。
2 薑片、砂糖和番薯丁放進內鍋,加1 杯水讓砂糖全部濕潤融化;外鍋放1 杯水,啟動電鍋。電鍋跳起後再悶個1 小時,蜜漬入味。
3 加入 1.5 公升的水、黑糖;外鍋再加1 杯水,啟動電鍋。
4 冰鎮後食用,太甜可以加入冰塊稀釋,夏天喝真的很舒服欸,番薯也變得很好吃(嚼嚼)。

潘家欣
一九八四年生,著有詩集數冊,喜歡從微小處做工的各種手藝活。
閱讀完整內容
鄉間小路2024/8月號

本文摘錄自‎

百元風味鈔 臺灣阿母治中暑偏方:黑糖薑番薯甜湯

鄉間小路

2024/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