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難以預期的急性心肌炎

小感冒卻演變成大麻煩

提到心肌炎,應該會讓許多醫師聞之色變,它的表現變化多端,無法預測何時會發生,會發生在誰身上,且一旦發生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往往因此令家長認為醫師「誤診」。

文/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劉熙韻
王小弟因為發燒及一些感冒症狀,被媽媽帶到診所就診,經醫師初步檢查評估後,就帶藥回家。沒想到幾個小時後,王小弟開始嘔吐、冒冷汗,接著就昏倒了,送醫後,發現是猛爆型心肌炎造成心因性休克,所幸在醫療團隊努力救治下,王小弟終於康復出院。

造成原因多.常見病毒感染引起兒童心肌炎

心臟結構可分成最外層的心包膜、中間的心肌及內層的心內膜,心肌炎顧名思義就是心臟肌肉的發炎,造成原因很多,舉凡感染、環境毒物、藥物、免疫失調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心肌的發炎。

在兒童族群,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炎最為常見,像腸病毒中的克沙奇病毒B及伊科病毒、腺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甚至最近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心肌炎不是孩童的專利,不過,較常發生於嬰兒或青少年族群。

心肌炎最初的表現可能只是病毒感染引發感冒症狀,包括發燒和呼吸道症狀,但有些人運氣不好,併發了心肌炎,病人可能開始有胸痛、呼吸喘、心律不整等症狀,兒童也常以肚子痛和嘔吐來表現。就醫後,抽血發現心臟酵素竄高、心電圖開始產生變化,心臟超音波顯示心室功能不良、心室擴大、心包膜積水等,才確診是心肌炎,病程的進展因人而異,嚴重度不一。

大部分的兒童或青少年得到急性心肌炎後,在適當的治療下大多可以痊癒,且心臟功能完全恢復,但仍有少部分病人心臟功能永久性受損,甚至演變成擴張性心肌病變;而新生兒得到急性心肌炎,死亡率可高達75%。

還有一些病人是所謂的猛爆型心肌炎,患者的臨床狀況會在短短幾小時內急速惡化,進展為嚴重的心衰竭、惡性心律不整、休克、意識喪失,若無及時救治,死亡率非常高。有文獻指出,突然非預期死亡的嬰幼兒經解剖調查,發現有10%~20%死於心肌炎。目前葉克膜的運用可幫助這類病患度過急性期,爭取心臟恢復的時間,減少死亡率。
難以早期診斷.病程進展快速易引起醫糾

臨床上,因為早期就是一般的感冒的表現,沒有特異性,早期診斷相當困難,連專業醫師也無法事先預測是否會進展成心肌炎。一旦併發心肌炎,病程的進展又相當快速,所以常常讓家長很難接受,認為先前醫師是不是誤診,容易導致後續的醫療糾紛。

提醒家長,心肌炎的致病原因大部分跟病毒感染有關,因此,只要預防病毒感染,就能減低心肌炎發生的機會,平日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均衡飲食規配合規律運動,增強免疫力。另外,每年施打流感疫苗,可預防流感重症和併發心肌炎的機會。

打新冠肺炎疫苗會產生心肌炎?打或不打?

日前政府宣布開放12~17歲青少年接種BNT新冠肺炎疫苗,許多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接種疫苗後降低感染風險,一方面又擔心孩子打疫苗後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或後遺症,尤其針對mRNA疫苗(BNT及莫德納)注射後造成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有很大的疑慮,因而陷入了天人交戰。
根據目前的統計,的確發現接種mRNA新冠肺炎疫苗後,有產生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的案例,尤其是在年輕男性與第二劑疫苗接種後較易發生,比率約為162.2/百萬人(12~15歲男性)和94.0/百萬人(16~17歲男性),但整體而言,發生率很低,臨床症狀亦不嚴重,目前也無因疫苗接種導致心肌炎而死亡的案例。當然,世界各國開放青少年接種mRNA疫苗也不過數個月的時間,還需要更多的統計數據和時間的累積來觀察後續的發展。

反觀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根據目前的資料來看,心肌炎的發生率約為1,500/百萬人,尤其16歲和50歲的發生率較高,對比之下,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得到心肌炎的機會比打疫苗更高,更值得擔心。雖然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大多為輕症,但後續可能引發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或新冠肺炎長期症狀(包括疲勞、胸痛、失眠、認知異常等等),還有成為傳播者傳染給家人等問題,因此,綜合目前的科學數據,台灣兒科醫學會也於近日正式發表聲明,建議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接下來,校園接種將陸續展開,也請家長留意,若孩子在接種BNT疫苗後1~2週內出現胸痛、呼吸喘、心悸等症狀,可能為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請立即就醫接受評估和治療。
閱讀完整內容
媽媽寶寶 416期

本文摘錄自‎

認識難以預期的急性心肌炎

媽媽寶寶

2021/第4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