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實戰數據全上雲,人員專心於照護
偏鄉老人養護中心,用最前瞻的AI照護科技,增加員工留任率;小型日照中心透過生成式AI,讓家屬更放心。他們怎麼做? 文/周妤靜 在苗栗縣通霄丘陵地的荒煙蔓草間,一棟四層樓高的紅磚建築兀自豎立。這是「海青老人養護中心」,一間經營近三十年、供無數偏鄉弱勢長輩安養晚年的專業機構;同時也是最早投入數位轉型,與AI協作照護病患的智慧長照機構。 即便海青的護理師年齡偏高,平均超過四十歲,但他們四年前就已捨棄紙筆書寫,護理團隊巡房時帶的是平板電腦,住民每一筆血壓、血糖和心律的量測結果,都靠藍牙傳輸至平板、上到雲端。 AI更是護理師的好幫手,只要將平板鏡頭對準臥床住民的壓瘡,AI軟體便能判讀傷口大小、顏色、形狀和等級,連同照片和傷口資訊同步上雲。 不過,在海青工作第三年的護理師陳湘捷強調,科技只是輔助確認住民的傷勢,護理團隊仍然會用棉棒探測傷口深度,保有專業判斷。 預見缺工潮,導入人機協作 在海青,七位護理師輪三班照護九十一位住民。海青執行長賴添福表示,科技輔助是提升工作效率、減輕護理師工作負擔的關鍵,因此他等不及政府補助,率先投資軟體、設備,達成照護團隊離職率不超過五%的成績單。 這樣的離職率不論在市區、偏遠地區,皆屬亮眼。賴添福多年前就預見護理師、照服員等長照人力將供不應求。 尤其海青的腹地廣大,有一五○床規模,光是巡房,護理師、照服員就可能跑到上氣不接下氣。所以賴添福大力倡導智慧長照,「至少長照人員的工作品質、工作效率和投入的意願都是正面的。」 海青的護理站還有一套「智慧巡房系統」,即使值夜班的護理師人力較少,仍可藉著系統遠端把關每一位住民的生命徵兆、翻身及離床的狀況,詳盡記錄住民咳嗽次數等。 而遠端感應機關,是藏在住民床墊下、僅兩釐米的光纖薄墊。透過光纖科技收取身體反應數據,輔以AI機器學習,除能辨識住民在床墊上的生理狀況,還能預測住民的生命跡象漸弱,以紅點標示提醒護理師親自查看、密切關注。法規框架,拖慢智慧長照 海青距離苗栗市區有三十多公里遠,病房還有多處網路連線的死角,猶等待電信業者拉上光纖網路,解決連線不穩的問題。 但它推動智慧長照決心遠遠超前,四年來軟硬體的投資已超過上百萬元。事實上,少有機構願為科技產品大手筆投資。 長照畢竟不是工業生產線,賴添福解釋,「沒有人會管雙B汽車是用機器人做的,還是工人做的,只要品質符合售價就可以接受;但長照不是這樣,」法規明訂了人力配比,即使工作效率提升,也不能減少照護人力。 除了綁死人事成本,法規還綁住機構的收費標準——收費異動必須經過主管機關同意。所以機構的投資無法在短期回收,賴添福認為,這導致台灣機構布建智慧設備的步伐緩慢。 然而,科技輔助讓護理師不再需要抱著一大疊紙本病歷,與巡診醫師手忙腳亂地翻閱。更讓機構準備評鑑時,能專注探討照護品質如何提升、預防感染再度發生,不必費時蒐集長期資料、製作圖表,其實正以終為始地提升長照機構的績效。 近兩年隨著生成式AI崛起,也有愈來愈多系統商正在開發自動生成照護日誌、護理交班表和評鑑報告等服務。位於新北市淡水街區的「老同學日照中心」,便於今年啟用生成式AI,生成長輩的「家庭聯絡簿」。 AI當幫手,照護員深化專業 老同學日照中心主任汪汲是「已畢業」的長照家屬,他的母親離世前曾入住加護病房,當時受疫情管制規定,他無法天天待在母親身旁、親自了解病況,終日心焦如焚。 因此,三年前汪汲成立日照中心,便決心讓每一位家屬能更即時地透過Line,了解長輩在日照中心的身心狀態與生活細節。 然而,這對一個小型日照中心來說,是非常耗時耗力的工作。每日提供長輩的血壓、心率和體溫,傳送課程活動和午餐菜色的照片,只是最基本的任務。汪汲希望讓家屬知道長輩的參與情形,為此日照中心兩位照服員得回想八小時內,十位長輩任何進步與退步的跡象,寫完聯絡簿往往要花上兩個小時。 如今長輩人數成長為兩倍,照服員仍然只有兩位,記錄家庭聯絡簿的工作更顯沉重。「我們不應該把精神放在電腦記錄,還是要多與長輩互動,」汪汲反思人力限制,一度忍痛放棄了他最在意的家庭聯絡簿。 直到系統商傳來福音——加入生成式AI的功能,家庭聯絡簿才有條件重啟。透過AI助攻,一位長輩的日誌生成時間不需二十秒。汪汲舉例,照服員只要「勾選」長輩進食、排泄及情緒等選項;假設長輩排尿次數比平常多,AI便會以老師的口吻生成「今天排尿比較頻繁,回家也請注意」等敘述。 這一重啟,加強了「親師互動」,家屬因此有機會與照護團隊展開更深度的討論,例如家庭聯絡簿提到長輩飯吃不到一半,家屬會對照便當菜色,討論菜單調整的方向;雙方也能持續觀察長輩有無牙齒疼痛等生理問題。 照護工作並沒有被AI取代,而是讓日照中心照服員與家庭照顧者成了彼此的後援。 全台前幾大智慧照護科技公司,想的都是同一件事:如何減輕照護團隊的工作負擔、提升照護品質。市佔率超過三成的智齡科技,今年上線生成式AI功能,期待提升照護團隊十倍的工作效率。 智齡執行長康仕仲說,「我們還是希望human in the loop(結合人和機器的智慧),」意思是照護團隊依然要盡責把關照護品質,甚至因工作有餘裕而深化專業,展現全人照顧的人情味。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