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兒科醫生破解 門診常見的育兒迷思

育兒你做對了嗎?

資深兒科醫生破解20個門診常見的育兒迷思


「寶寶喝ㄋㄟㄋㄟ以後,還需要喝水嗎?」、「寶寶可以喝運動飲料?」、「寶寶發燒睡冰枕退燒比較快?」對於育兒,爸媽們你做對了嗎?看資深的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紀鑫破解20個門診常見的育兒迷思!

企畫、採訪撰文/林宜屏 諮詢/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紀鑫 圖片來源/photo-ac


育兒迷思1:寶寶喝ㄋㄟㄋㄟ以後,還需要喝水嗎?

母乳是大自然中唯一針對嬰兒所設計的食品,是嬰兒最自然、營養的食物。

到底寶寶一天應該喝多少水呢?一歲以下,建議一天喝每公斤100CC的水分的奶或副食品就夠了。喝ㄋㄟㄋㄟ可不可以再喝水?實際上,母乳的水分主要成分就是水,含量約八成,所以其實寶寶喝母奶的同時等於喝很多水進去。所以,如果寶寶喝ㄋㄟㄋㄟ喝足夠的情形下,是不用再喝水了。國民健康局也說明: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採用純母乳哺育(只給母乳,不給配方奶、水、奶嘴),是對嬰兒與母親最好的做法,這點研究證據非常充分、也廣為醫界所認可。

但如果天氣很熱,寶寶感覺口很渴或是玩耍運動後流很多汗,那給寶寶喝點30、60CC水是沒有關係的!

但不能一直讓寶寶喝水,第一,水喝太多,就會喝不下母乳,失去了原本應該補充的營養。第二,短時間水分攝取過快、過多,有可能會導致「急性水中毒」!1歲以下嬰兒的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若一下子讓嬰兒喝下過多的水,導致血液中鈉離子的濃度降低,俗稱「水中毒」,嚴重情況甚至會產生腦水腫現象,對腦部造成損傷。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是一個因為人體於短時間內攝取過量水分而產生稀釋性低血鈉症的中毒徵狀。因為水中不含納,當短時間飲用過量水分時,身體水分無法即時排出,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若沒有及時搶救,有可能影響到腦部,國外上也曾發生致死的案例。

此外,關於水分的另外一個迷思是「紅嬰水」!因為以前生活條件差,可能沒辦法給寶寶喝牛奶,老一輩觀念中常認為要給寶寶喝俗稱「紅嬰水」的葡萄糖水以補充營養,好利尿、退胎火,但「紅嬰水」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體內葡萄糖太高,人體為了維持電解質平衡,就會把鈉排出去,所以喝很多糖水時,鈉會偏低,就容易造成身體抽筋。

食藥署更特別在「食藥闢謠專區」中撰文提醒:剛出生的嬰幼兒容易低血糖,在醫師的指示下可以給予少許的葡萄糖水,若症狀消失後就不需再餵食葡萄糖水,即使嬰幼兒哭鬧也不建議使用,仍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食物。

葡萄糖水並無利尿作用,而且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能會使嬰幼兒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尤其是寶寶長牙後,葡萄糖水易使口腔細菌滋生導致蛀牙。

食藥署提醒,對嬰幼兒來說,補充水份的來源首選是奶水,而非純水或葡萄糖水,攝取過多葡萄糖水會增加嬰幼兒代謝器官的額外負擔。


▲對嬰幼兒來說,補充水份的來源首選是奶水。

育兒迷思2:寶寶喝ㄋㄟㄋㄟ又吃稀飯等其他副食品,那這樣還要喝水嗎?

母奶裡面大概80%都是水,但是一般副食品含水量並沒有這麼高,以正常吃飯、吃菜來說,大約只有66%是水,與純母乳相差14%的水分,因此如果是從喝母奶完全變成以副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的話,就要幫寶寶多補充一些水分!

如何評估寶寶身體缺不缺水、水分有沒有補充足夠呢?有五招可以簡單辨別!

第一, 看囟門有沒有凹陷

新生兒頭部有兩處摸起來軟軟的稱為「囟門」的構造,坊間俗稱「天靈蓋」。嬰幼兒的囟門位置位於顱骨交接的縫隙處,一般來說,「前囟門」形狀似鑽石、略凹陷;「後囟門」似三角形,較前囟門小且不易被察覺。「後囟門」約在寶寶出生後兩個月時閉合;「前囟門」則在寶寶出生後約10至14個月間關閉。

「囟門」一旦有凹陷的情形,表示顱內壓過低,引起原因可能為營養不良或脫水,導致顱內腦脊髓液容量不足。

第二, 看嘴唇有沒有比較乾?

如果身體缺乏水分時,嘴唇是人體最先顯現乾燥和裂開的部位之一。因為嘴唇沒有「皮脂腺」,沒辦法分泌油脂調節濕度、保護表皮。乾燥的空氣會吸收嘴唇表面的水分,如果這時候身體缺水,就會讓嘴唇變得乾燥和脆弱。如果是嘴唇乾裂的程度,通常此時身體已經極度缺水了!


▲就算吃副食品,也要適量補充水分。

第三,皮膚有沒有彈性?

皮膚是人體最大面積的組織,體內若缺水,皮膚的保濕度就不夠,皮膚的彈性就會降低,產生肌膚緊繃、甚至凹陷、缺乏光澤以及出現泛紅。只要解決短暫缺水的情況,肌膚就會變得柔嫩,散發健康光澤與彈性。

第四,哭的時候眼淚有沒有變少?

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水分,幫助眼睛保持濕潤、分泌眼淚,會經常覺得眼睛乾澀,發癢,即便狂眨眼都沒有用,而自然寶寶哭的時候,眼淚就會變少了,這也是身體發出缺水訊號!

第五,尿尿的量與頻率有沒有變少?

隨著血壓下降和身體組織缺水,脫水者的腎臟會濃縮尿液,甚至阻止尿液產生。所以,尿液濃度隨之增加,顏色也會逐漸加深,嚴重時呈深黃色甚至琥珀色。


▲一歲以下的嬰幼兒正常情況下不建議喝運動飲料。

育兒迷思3:寶寶可以喝運動飲料嗎?

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建議喝運動飲料的,如果有需要,醫師一般會建議給予電解質液。

電解質是指鈉、氯化物、鎂、鈣和鉀等礦物質離子。電解質有助於調節神經和肌肉功能,保持酸鹼平衡和體液平衡,電解質需保持一定濃度,才能維持身體細胞正常運作。而寶寶一般飲食,像是奶、稀飯裡面,都有鈉、鉀跟氯化物、葡萄糖等成分,就已經足夠人體所需。

但如果寶寶拉肚子有點虛脫,可以給予一點電解質液補充體力,否則平常就只要喝水就可以。有許多爸媽也會問:「寶寶可以直接喝運動飲料,或是加水稀釋再喝嗎?」其實,不管是直接喝或稀釋喝,都不建議。

市售運動飲料普遍都糖分太高,幾乎占了10%,而電解質液中糖分占比大約是5%左右;如果將稀釋糖分而在運動飲料中加水,反而飲料中的鈉濃度會太低,也發揮不了該有的效用。

而電解質液一般是嬰幼兒腸胃炎時脫水才補充;就算是運動過後大量流汗,也不建議健康孩子飲用,平常口渴或是要補充體力,可以喝喝水,甚至是果汁、稀飯湯就可以了。

育兒迷思4:寶寶發燒睡冰枕退燒比較快?

發燒的定義是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38.3℃(耳溫及肛溫),但介於37.5°C 與38.3°C 之間的體溫屬於「低度發燒」。

五歲以下的小小孩如果發燒,一般不建議睡冰枕。因為身體處於發燒狀態,睡冰枕,會造成局部血管收縮,反而容易造成頭痛。

所以,小孩發燒的時候,建議可洗29~32度的溫水澡把身體的熱能帶走,擦乾後吹冷氣讓身體散熱,利用物理方式降溫。


▲小孩發燒不建議睡冰枕。

育兒迷思5:寶寶發燒用酒精擦身體,可以快速退燒?

過去坊間常流傳用酒精擦澡可以幫助退燒,但其實是錯誤、甚至弄巧成拙的反效果喔!

酒精散熱的原理,是讓血管擴張,以達到快速散熱的效果,但由於酒精快速揮發的特性,雖然蒸發時會把體表的熱帶走,但相對的也會使皮膚的血管馬上收縮,反而讓體內的熱排不出去,因此目前已不建議使用酒精擦澡退燒。

育兒迷思6:寶寶發燒會燒壞腦袋?

發燒不是病,是顯示身體對抗病毒引起的一種身體發炎症狀,所以絕大多數的發燒是不會燒壞頭腦的!但是要注意,如果是致病原感染腦部引起腦部病變的疾病腦炎或腦膜炎造成的發燒,就有可能對腦部造成影響!所以如果不是腦炎或腦膜炎引起的發燒,就不用擔心。

另外,如果發燒到40度半以上,就要注意!因為超過攝氏41度的極度高燒,可能造成橫紋肌溶解與對腎臟、身體其他器官,包含腦的傷害,而且高燒有時會出現意識的改變、活力變差甚至昏睡。

此外要注意熱痙攣! 熱性痙攣(febrile convulsions)常見於六個月至五歲的兒童。其大多數發作時長不超過五分鐘,兒童發病後也會在六十分鐘之內恢復正常。熱性痙攣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熱痙攣本身是不會傷害腦的,但是因為身體抽搐,如果造成腦部缺氧過久,就有可能對腦部造成傷害,主因也不是發燒。

育兒迷思7:寶寶發燒一定要吃藥?

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吃藥!但兩種類型的孩子則應該要給予退燒藥,一個為熱性痙攣體質,一個就是心肺功能不好的。因為體溫增加1度,心肺功能會增加10%,也就是說,原本每分鐘心跳100次會變成110次,每分鐘呼吸40次就會則會增加4次左右,就會對原本心肺功能有缺陷的人心跳太快,容易造成心臟衰竭。

除了有熱性痙攣體質或是本身有心肺疾病的人,發燒應該要給予退燒藥以外,由於退燒藥只是緩解不舒服的症狀,對治療本身並沒有什麼幫助,所以常規上醫生並不會一直給病人吃退燒藥,都是等到有發燒症狀才吃。所以,原則上現在退燒藥能不吃就盡量不吃!

育兒迷思8:寶寶生病發高燒時,就算睡著也要叫起來吃藥?

答案是:如果寶寶睡得很好,沒有什麼不舒服,就不用特地叫起來吃藥!因為睡眠也是人體恢復元氣、修復內臟器官與各組織細胞的重要時刻,所以不需要為了吃退燒藥而打斷,讓寶寶好好休息就對了!

但如果寶寶發燒到40度半以上,那最好把寶寶叫起來吃藥,做預防性的處理,以免繼續發燒到41度的惡性高燒,對身體器官造成損害。


▲寶寶發燒不會燒壞腦袋影響智商。

育兒迷思9:男寶寶的GG到底要不要洗?

初生男嬰大多數有包莖的狀況,包皮完全包覆龜頭且難以推開,因此,這個時期的清洗要點在於維持陰莖外部清潔、不發炎即可。如果包皮可以推開的話,大概一兩天洗一次就可以了,不用搓得很乾淨;而包皮推不下來的寶寶,爸媽就把只需要包皮那個頭放在溫水裡搓一搓,像清耳朵那樣的力道,每天輕輕地推一點,髒污自然會跑出來。

男寶寶出生後包皮與龜頭間有一層像薄紙的白色黏膜,把龜頭和包皮黏在一起,這一層白白的黏膜是一個正常的組織,不是髒東西,可保護生殖器不會遭受細菌感染。有人以為陰莖包在包皮裡會藏汙納垢,所以一定要把龜頭推出來洗,這其實是錯誤的。

育兒迷思10:女寶寶妹妹處該怎麼洗?

剛出生的女寶寶,會看到在大小陰唇中間有一片白色薄膜,這是一種生物膜,它可以避免陰道的細菌感染,所以不需要清洗得很乾淨,只需用水輕清洗過去,不要沾染到糞便即可。女寶寶私密處清洗記得要從會陰部往肛門方向洗過去,才不會造成寶寶陰道發炎喔!

育兒迷思11:寶寶撲撲爽身粉才會乾爽?

幫寶寶換好尿布後,再鋪上一層爽身粉,這是老一輩的作法,新一代的爸媽幾乎都不這麼做了。寶寶使用爽身粉的原則就是不要「澎澎氤」(台語),撲一個漫天漫地或是要上台表演似的,只要一點點就好!但醫師比較建議幫寶寶塗乳液或是保濕。

育兒迷思12:寶寶越抱越愛哭,所以不能常抱?

寶寶會越抱越愛哭嗎?這有兩個理論:一個是安撫理論,一個就是給他哭理論。但紀鑫醫生認為寶寶不會越抱越愛哭!

寶寶哭的時候,也要合理的「秀秀」,適度的抱抱,除了可以增加親子間的感情,也可以釐清孩子的需求。而且通常寶寶哭鬧都有原因,也許是肚子脹氣不舒服、有時候是打點滴的地方腫起來……,因為寶寶沒辦法用語言表達不舒服,所以寶寶只能透過哭來吸引父母注意,所以只要去找出寶寶哭的原因,安撫他的情緒,通常寶寶就會停止哭鬧。

如果是三、四個月內小寶寶,可以抱起來讓他靠在媽媽身上,聽媽媽心跳的聲音,通常可以止哭。或是媽媽也可以試著洗衣服,讓寶寶聽到洗衣機運轉咚咚咚咚咚咚的聲音;如果在車上,可以抱著寶寶,或是媽媽陪在寶寶身邊,讓寶寶睡在安全床或安全座椅上,保持車子引擎發動,讓寶寶聽著引擎聲,也能安撫寶寶的情緒。


▲寶寶哭了還是要適度的抱抱,給予安撫。

育兒迷思13:寶寶睡覺一定要關燈?

一般在六個月以後,就不會讓寶寶喝奶入睡,建議開始為寶寶建立一個睡眠儀式,幫助寶寶他自行入睡。通常關燈或燈光調暗,能幫助寶寶知道睡覺時間到了,得準備來睡覺了。入睡前可以開小燈,但寶寶睡著後建議關燈,可以讓睡眠時鐘比較好調整。

入睡儀式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不要更改寶寶睡覺前的狀態!因為人的睡眠周期是兩小時會起來一次,如果寶寶中途醒來發現跟入睡前不一樣,就會干擾他想睡的興致。

比如:如果寶寶半夢半醒睜開眼的的時候,發現自己還在原本的床上,燈光還是這個樣子暗暗的,寶寶就容易覺得要繼續睡;如果寶寶睡著是在某個地方,如爸爸媽媽抱著,在客廳搖床,睡著後爸媽又把寶寶搬到另一個地方去睡,當寶寶醒來時,他會想:「欸,我剛剛不在這啊!」這時候寶寶就會用哭來吸引爸媽注意,變成爸媽得再去抱他、安撫他再抱他。

有些媽媽是餵奶餵到寶寶睡著,那寶寶在兩個小時後醒過來後,還是想要原來睡前狀態,就會要含奶,這時候寶寶並不是要餓,他只是想要延續那個儀式感。

而有些爸媽為了節約能源,晚上睡覺,等寶寶睡著後設定冷氣兩小時關掉,等寶寶中途醒來,就容易會被熱醒,然後開始哭鬧,而且寶寶本身體溫高這樣也很容易有痱子,所以建議爸媽別在這一塊節省,反而讓寶寶沒辦法好好睡覺。

育兒迷思14:寶寶睡覺尿布飽飽的一定要換尿布?

寶寶如果睡著就讓他睡到天亮,不必特別換尿布。就算尿布已經很鼓,只要寶寶沒哭,就不用急著換。事實上,隨著年齡的成長,睡著之後排尿量會越少,身體會調整到在睡前有時候會尿一次或是到快天亮的時候才尿一次,所以有時候整個晚上尿布是乾的,這個是正常的… 閱讀完整內容
嬰兒與母親2024/9月 第575期

本文摘錄自‎

資深兒科醫生破解20個門診常見的育兒迷思

嬰兒與母親

2024/9月 第5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