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十棟綠建築 成大的減碳野心
淨零大潮下,成大宣示二○四一年達到百分百碳中和目標,時程為國內公立大學中最積極。這並非紙上談兵,而是透過務實盤點,將成大豐沛的低碳能量,帶進更多場域。
文—蔡立勳 攝影—邱劍英
時序不過四月中,《天下》記者走在午後的台南街頭,頸背卻猶如被潑了桶水。
循著地址,抵達成功大學力行校區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一進門,來自四面八方的涼風吹走前一刻的暑氣。
但這個空間裡其實沒有空調。
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子平指向一樓的數個風口,「讓風進來,也一定要有可以出去的地方,你看上面有幾個孔,就是一組通風塔。」這座建築中,以流體力學原理設置了三組通風塔。
簡單說,即是藉由讓熱空氣上升,進而使冷空氣從四周流進建築。雖然挑高的一樓大廳沒有空調,身處其中也能感受到涼意。
這棟別稱「綠色魔法學校」的綠建築啟用超過十年,節能績效已從六五%提升至八六%,從會議室到演藝廳,處處可見引入自然風與光源的巧思。
閱讀完整內容
「綠色魔法學校」節能 86%
今年四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專 門委員會(IPCC)發表最新氣候變遷報告,列出全球七棟指標性低碳綠建築,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是亞洲唯二入選建築。
距離成大力行校區半小時車程,記者抵達安南校區水工試驗所,是國內大型海洋、水利工程模擬試驗的主要基地。
水工所研究員暨督導黃國書指出,水工所從試驗場屋頂擷取雨水,流入地下蓄水池,淨化後再進行實驗,啟用二十二年,「這裡所有實驗從沒用過一滴自來水。」
談到永續校園,很難忽視位在府城的成大。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週刊(THE)以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依據,發布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成大已連續三年位居台灣第一。
此次「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成大是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總排名第二,環境面成績第一。
面對全球淨零碳排大勢,成大已宣示要於二○三一年,創校百年之際,提升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至五成,預計四一年達到百分百碳中和,時程為國內公立大學最積極,顯現成大的野心。
這並非紙上談兵。校長蘇慧貞分析,成大透過務實盤點,檢視各項可抗力、不可抗力因素,考量數據平衡,才訂出目標,期望透過百年校慶,號召更多人協助成大朝碳中和前進。
激盪永續想像,大廠也找上門
根據《天下》調查,成大各項環境面數據表現皆突出,唯師生人均用電量偏高。
主因是理工、醫學科系佔比超過六成,諸多實驗需要大量能源,「這是成大先天上比較不利的地方,」研發長林財富說。
加上成大沒有大面積林場抵消碳排,要在既有情況達到碳中和確實是挑戰。「我們更要加倍調整老師的研究、實驗方法,進入更低耗的情況,碳排放也可能得到某種程度的均衡,」蘇慧貞說。
她舉例,如成大去年成立半導體學院,教授群教了一輩子的製程、關鍵材料開發,但現在所有流程皆需以減少能源耗損為前提,「變成從學研端就要開始思考減耗,雖然挑戰很大,但也是學校和產業的低碳轉型契機。」
不僅從教學面激盪師生對於永續的新想像,校內已有十棟綠建築的成大,也要將節能經驗帶入更多場域。
「現在會制訂更嚴格規範,校內之後新蓋的集會、議事空間,一定要保有自然通風,」林子平強調,在建築物規劃前期多花心思設計節能做法,好過於啟用之後付出高額電費,甚而影響環境。
主任秘書呂佩融補充,舉凡警衛改以騎乘電動車巡視校園,開設各校區來回高鐵站、南科的接駁車,都是從校內減排的做法。
豐沛的低碳能量也連結到企業。成大在安南校區耗資千萬打造,由匯智綠色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勇提供碳捕捉技術的示範工廠,先後吸引中鋼、台泥、長春石化與台積電等大廠造訪,盼找出合作可能。
「永續是讓社會共同往前的價值,特別是成大作為教育單位,我們努力的意義,就是要確認這個價值,」蘇慧貞說。